看“陈翔六点半”如何从低俗内容、抄袭段子、差劲表演突围逆袭

网红头条 2021-03-03 13:56:45

今天要拆解的大号是“陈翔六点半”,这是一个刚开始靠着低俗的内容、抄袭的段子、差劲的表演,用粗糙的剧集娱乐大众的快餐短视频。

如今却一步步成长为国内情景短视频的Number one!

不能否认的是,如今你所接触到的每一个情景短视频背后,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资本运作的影子。但是,规则是相同的,看懂规则,就意味着哪怕你的号一开始做的再不尽人意,也有粉丝愿意跟随你成长。

这篇文章写给所有正在做号或者是想做号的朋友们观看,请跟随“陈翔六点半”的发展时间线,我将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大家带来定位、成长教训、价值观的解析过程,愿每一位创作者都能有始有终。

2014年,短视频开始兴起,“陈翔六点半”创始人陈翔,出于摄影爱好将自己制作的短视频放到网上,从此走上了短视频创作的道路,他不会想到,自己的爱好会在以后变成庞然大物。

截止2020年年末的《陈翔六点半之民间高手》上映为止,“陈翔六点半”系列短剧在全网播放量超500亿次,全网积累获粉过亿,获得“平民化喜剧”的赞誉!

陈翔本人是草根阶级出身,他父母是普通的工人。后来进入云南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后在云南电视台做30分钟栏目日播剧工作。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经历,没有什么一炮而红。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经历和资源,让现在的“陈翔六点半”成为了一个戴着普通短视频生产者面具的专业影视创作团队。

包括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六点半团队中的演员:

“妹大爷”,国家一级话剧演员;

“茅台”,国家话剧院耳机演员;

“球球”,演过电视剧,当过女主角;

“蘑菇头”,出演过《爆笑三人行》;

“闰土”,编剧牛人之一,云南政治部文工团成员;

“腿腿”,电视台主持人(不幸离世)

按理来说,如此专业的团队,应该会以精致文艺风格为定位的短视频,在前期偏偏选择了诸如土豪、绿茶、隔壁老王这些过于接地气的定位。

陈翔曾对此做出过回应:

“做高大上的内容并非六点半团队的专长,不如专攻自己擅长的方向。”

对于“陈翔六点半”选择接地气的定位,其实是有很多争论的,这不单单是针对六点半团队。

在任何一个时代,低俗都是主流。真正的民间文化从来都是这个样子,我更愿意称“低俗”为下里巴人的文化。

普通劳动人民的音乐,在士大夫们看来低俗不堪难以入耳。古今中外,无论哪个国家,社会结构都是金字塔形,底层人民永远占大多数,而他们喜欢的东西,在上层人士的眼中往往是低俗的。

之所以现在有争议,是因为互联网的普及,让低俗文化的传播成本变低,更加方便而已。以前一个地方的低俗文化只能在一个小范围内传播,现在借助互联网可以迅速到达千家万户。赤裸裸地暴露在大众面前罢了。

低俗在某种度上等于接地气,但接地气不代表低俗。

可以说这条概念没有一个准确的表达,用一个不准确的表达当做团队的定位,读者就能想象“陈翔六点半”会遭遇怎样的困境。

正是因为概念不确定,让“陈翔六点半”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是模糊的。即使他们是一个很专业的团队,也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祸根:被人口诛笔伐甚至是疑似平台封杀的处境。

从2015年截至到现在,“陈翔六点半”短片已经拍摄超过了300集,但是依然可以从他们早期的视频中感受到强烈的低俗风气。我找到了2017年,六点半团队疑似被平台封杀的信息。

除了QQ空间之外,甚至还包括了当时头条号的扣分证明,100分直接清零。

虽然陈翔本人并没有对17年的疑似封杀事件作出回应,账号也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正常,但是被人投诉内容的嫌疑是跑不了的,就当时最接近真相的解释是每一次的段子中含有大量不符合大众需求的低俗内容。

当年“陈翔六点半”吃过的亏,现在依然有大量的媒体作者在沿用。原因其实在上文中提到了,受众人群极多。

接地气的定位,正好是我们普罗大众所喜爱的,所热衷的,而且如果所有视频都高高在上,先不提有多少人喜欢看,又有多少人能够参与进来呢?如果这个门槛一下子就拉高了,抖音快手反而不会那么火。

所以,如何将一个模糊的定位变得更加准确,就变得极为重要。

在搜索输入“定位”二字,你可以在找到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都在教你如何做一个好的定位,但是真正被深度思考的那一部分是被隐藏起来的。比如你会看到这样的内容:

“第一,你要确认服务什么样的人群;第二他们有什么样的痛点;第三,你如何解决他们的痛点。”

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太眼熟了,大家都在这么说,你不会觉得疑惑吗,既然大家都在这么说,为何每年有那么多新进创作者,却又以同样的速度退出?

关键就在于,很多人以为的拿来主义是在生搬硬套,而不是在创新,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真正经过思考与实践的那部分才是最有价值的。

现在就以上面的内容为例,我为读者补充经过思考的东西。

第一,你要确认服务什么样的人群。这群人他们的粉丝画像是什么?粉丝画像不是目的,是一种手段,是你了解你的定位之下的粉丝群体,他们的行为、经济、心理等等,这些你所了解的东西全都是内容依据。

第二,他们有什么样的痛点。痛点不单单是“痛点”,还包含了痒点、兴趣点。“陈翔六点半”为什么踩坑,是因为他们无限放大了“痛”,却没有让粉丝爽。

第三,你如何解决他们的痛点。解决痛点不是靠的所谓的诸如增加内容粉丝停留时间、保持内容垂直度、持续稳定输出、刺激粉丝情绪等等这一系列的方法论,这些东西是在辅佐你判断粉丝画像的准确性。其中最大的误区是“你看到别人也是那么做的、那么说的”。

当年“陈翔六点半”做接地气的内容不垂直吗?输出不稳定吗?粉丝停留时间为0吗?粉丝情绪没有兼顾吗?那为什么他们会碰到麻烦,被人诟病!

不会有人告诉你,照搬这些方法论之前,需要的是调查清楚粉丝群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会有人告诉你,这些方法论都是烂大街的基本操作;不会有人告诉你,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别人口中的成功全都是为了你口袋里的钞票。

如果你不信,接着看“陈翔六点半”在转型之后的成功表现。

一般人是怎么解决痛点的呢?正常情况下是这样的,先找到粉丝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加工成素材,夸大问题展示问题,向粉丝证明你做的东西很懂他,你看,你所烦恼的事情我都知道...

我先不说这个思路的对错,我就问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你做的东西是粉丝喜欢的?可能有人会辩驳:当然知道,你看我的数据分析,平均停留时间多少时间、新增多少人、点赞多少数字等等。

本篇文章,能看到这里的读者,先喘口气,请你们仔细揣摩一下。

2017年余波平息后,陈翔团队痛定思痛:

“日常工作里团队的10多个编剧会先根据网络段子和热点进行改编和创作,集中生产出十几、甚至几十个剧本之后,再进行集中拍摄剪辑。经过编排,最后粉丝看到的就是一天一条。”

“陈翔六点半”在踩过坑之后,最先做的是在将短视频做的的更加精益求精。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从痛点中挖掘深度

2) 将接地气变成精致的接地气

先说第一个,从痛点中挖掘深度。

在近期的“陈翔六点半”作品中,有一期名为“等我女儿找男朋友我也这么干”的短视频,就把当代年轻人的一些问题通过艺术加工的形式还原了出来

热点关键词:恋爱、彩礼、节约....

提炼出来的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主流人群的痛点。视频中老一辈人的思想和年轻人完全不一样,他们朴素的恋爱观和勤俭节约的本能是刻在骨子里面的。和当代年轻人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反差。

通过内容反转既保持了内容的娱乐性,又让短视频有层次的深入。这样的内容既让粉丝们看到了痛点,也为他们带来一定的思考性,在看完视频,一笑而过之后,未尝没有一丝感慨。

恋爱是一个有深度的东西,但若是只是讨论“恋爱”这件事情,属于流于表面的深度。真正的深度是对一个话题(未必有多么宏大)进行渐进的多层次的讨论,这才是真正的深度。

再说第二个,将接地气变成精致的接地气。

“在我看来,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喜剧、爱情、悬疑),只要我们的内容能让观众感到快乐和满足、能为他们带来正能量,就可以说是优质的内容。”

我们在前文探讨了什么是接地气,从接地气到精致的转变,并不是说将内容变成千篇一律的高大上、时尚、美充斥,而是不加以包装的生活化,从里面汲取共鸣感。

2021年元旦在优酷上映的《陈翔六点半之民间高手》可以说是“陈翔六点半”的集大成之作,虽然不是以短视频的形式出现,但是在内容上能看到更多的共通之处,可以看作是加长版的短视频。

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陈翔六点半”打造的是一个有价值观的故事体系。

写到这里,答案其实已经浮于水面了。“价值观”这三个字就是解决痛点的钥匙。每一个自然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短视频是被人创作的,那么,短视频中所表达的内容价值观,自然也是创作者所赋予的。

一个好的价值观,应该是舒适的。自己践行之时舒适,别人感受的时候也同样舒适。

这样的价值观才经得住粉丝的考验,才会有粉丝为相同的理念甚至是为超出他所预期的东西买单。所以,话又说回来,我之前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有了回答。

你怎么知道你做的东西是粉丝喜欢的?

结语

“没有世界观的内容产品很难流传,只有认可才有追随,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本篇文章通过定位、成长教训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详细拆分了“陈翔六点半”的发展时间线,为读者带来更高上限的内容方向,希望能为你带来一些思考。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