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临死前,终于看穿刘备真面目!宴席上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懂

豪仔看历史 2025-02-21 11:04:16

话说刘备第一次去拜见那位被称作“水镜先生”的司马徽的时候,心里头怀揣着一个很重要的事儿呢,就是向司马徽询问这天下间那些有能耐的谋士都是谁。而司马徽呢,听了刘备的询问之后,当下就给刘备推荐了两个人呢。

在当时那个时候,司马徽可是给出了一个很有名的推荐呢,他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里所说的“卧龙”呢,指的就是诸葛亮啦,而“凤雏”则是庞统哦。这两人可都是相当厉害的人物,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备受瞩目呢。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故事,那可是家喻户晓呢。不过呢,这庞统又是凭啥本事,敢和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齐名?说起来,庞统其实是真有能耐的哦,只是呢,他可不像诸葛亮那样常常表现得特别“神机妙算”啦。

庞统身为谋士,那么他究竟有着哪些事迹呢?还有,他和刘备之间的矛盾到底是因何而产生的呢?另外,他为什么要对魏延作出提醒之举呢?

凤雏“出壳”时

在相关的演义内容里,有一位谋士那可是和诸葛亮齐名呢,这人就是庞统啦。庞统在演义当中被设定为是水镜先生的弟子哦。为啥司马徽会推荐庞统和诸葛亮这两个人呢?原因就是,所谓的“卧龙凤雏”,也就是诸葛亮和庞统,他们俩实际上都是司马徽的学生。

在《三国志》这部典籍所记载的内容里,庞统其实并没有拜司马徽为师哦。要知道,司马徽呢,他只是一位隐士,庞统和司马徽之间的关系,仅仅就是好友而已啦,并没有那种师徒名分呢。

庞统打小就有着朴实的品性,他所研习的乃是正统的儒家学说。在日常表现中,有时候会给人一种略显呆滞的感觉呢。

在演义当中啊,庞统这人在形象设定上是长得有点丑的。就因为这长相的缘故,他可没少碰壁呢。先是去见孙权,结果被孙权给排斥了,没得到任用的机会。接着又去见刘备,同样也被刘备排斥在外了。不过呢,在这些势力当中,只有曹操是愿意接纳庞统的。说起来,在当初那场著名的赤壁之战的时候,给曹操献上那个“连环船”之计的人,正是庞统呢。

庞统的计谋其实并没有问题哦。要知道,他原本可是东吴派过来充当内应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曹军大营里,面对这件事,居然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者表示异议。其实呢,是有一个人看出来其中的门道了,这个人便是徐庶。然而,即便他心里明白,可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把这件事说出来。

话说徐庶啊,原本是在刘备阵营效力的,那可是相当有才能的一个人呢。可后来曹操使了些手段,把徐庶给骗到了许昌。到了许昌之后,徐庶心里可一直向着刘备那边呢,根本就不愿意为曹操出谋划策。哪怕人已经在曹操的营地里了,可这心思啊,还牢牢地系在汉室宗亲刘备那儿,真真正正地做到了“身在曹营心在汉”,就这么坚决地不给曹操献上一条计策。

要知道,徐庶当时其实已经瞧出了周瑜等人所设的计谋。然而呢,他压根就没想着要把这事儿告知曹操。不仅如此,他还特意走上前去,一把拉住了庞统,接着就和庞统开起了玩笑呢。

在演义当中,对庞统有着这样一部分的描写呢。从这些描写里能够发现,庞统在东吴周瑜那儿任职的时候,那可是相当受周瑜的器重哦。而且呢,他还拥有很大的名气呢。你想啊,要是他没什么名气,没什么过人之处能让别人看重的话,曹操又怎么会轻易就相信他呢?

在正史记载当中啊,庞统其实和周瑜的那个计划压根就没什么关系呢。就说那个著名的连环船计吧,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是庞统提出来的,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哦。这个连环船的办法呢,是曹操他自己琢磨出来的,这可怪不得旁人,事实就是如此呢。

在演义当中啊,庞统一露面就干了件挺了不起的大事呢。这就让人不禁好奇啦,那在正史里面呢,庞统在年轻的时候又都在忙些啥?

话说庞统在二十岁之前,那可真是满心苦恼呢。为啥苦恼?就因为他这长相,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不太聪明的感觉。也正因如此,好多人都瞧不上他,对他是各种轻视,这可让庞统心里别提多郁闷啦。

在那之后,他听闻有一位特别善于识人的老者,只要是经过这位老者推荐的人,最终都能够成为名士呢。得知这个情况后,庞统一刻也没耽搁,当即就坐车前往,去拜见那位名叫司马徽的老者。

话说在那个时候,司马徽正在忙着采桑呢,正采得专心致志的时候,庞统坐着车慢悠悠地就朝着这边过来啦。

庞统一直觉得司马徽应当是那种有着仙风道骨模样,气质超凡脱俗的隐士形象。在他的想象里,司马徽怎么也该是一副飘飘然仿若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可谁能料到呢,就眼前出现的这个老头,居然就是司马徽。瞧这老头,为了采桑,浑身上下沾满了泥土,满头满脸都是汗水,和庞统原本心中所想的司马徽形象那可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话说庞统当时要去一个地方,却在途中迷了路,不知该往哪儿走才好。恰好看到前面有个人,正是司马徽,当时司马徽正坐在一棵桑树上呢。庞统赶忙上前去向司马徽问路,而司马徽呢,也是十分大方地就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告诉庞统自己是谁,随后便给庞统指了路。

庞统一下子就显得有些失望了,因为在他心里原本想象出来的司马徽的样子,和眼前真正见到的司马徽,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挺大的呢。不过呢,司马徽本人倒是没把这当回事儿,完全不觉得有啥可在意的。只见他一脸淡然地告诉庞统说,那些古时候的先贤们,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出众的样貌。一个人长得啥模样,又是靠做什么来维持生计的,这些其实和这个人自身所具备的才华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呢。

庞统原本心里可能还存有疑虑呢,不过司马徽仅仅说了一句话,就使得庞统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就因为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庞统这才彻底相信了,原来司马徽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高人呐。

只见庞统当下就径直在树下盘腿而坐,司马徽见状,也跟着坐了下来。随后,二人便开启了一番畅谈,这一谈啊,就从中午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可这还没完呢,又接着从晚上不间断地聊到了第二天的清晨。

司马徽着实被庞统的表现给惊到了,要知道,他此前可从来都没碰到过像庞统这般厉害的年轻人呢。就因为庞统的出色表现,司马徽后来还特意跟别人讲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在南州这一片的那些才子们,没有哪一个能和庞统相提并论的哟。”

在司马徽说了那样一句话之后,庞统的名声一下子就传开了,变得声名大噪起来呢。这之后,好多人都知道了庞统的大名,纷纷前来邀请他去担任各种职务,而且,还有不少人特意赶来,就为了能和庞统结交朋友呢。

在那个时候,有一位住在襄阳的大名士,名叫庞德公。他呢,给自己的几位好友都起了特别有意思的外号。就说诸葛亮吧,那可是满腹才华,不过呢,他并不太愿意入世出仕,于是庞德公就给他起了个“卧龙”的外号。再看庞统,同样也是很有才学的,只是当时还比较年轻呢,庞德公便称他为“凤雏”。还有司马徽,这人特别擅长识别各类人才,庞德公就送给他一个“水镜”的外号啦。

凤雏亮翅处

在那之后,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前来拜见庞统呢。这周瑜,心里很是赏识庞统的才华,所以就想着要邀请庞统到东吴去担任官职。而庞统呢,他对周瑜的为人那可是极为敬佩,觉得周瑜不论是品行还是才能等各方面都很出众呢。就这样,基于对周瑜深深的敬佩之情,庞统便做出了选择,决定追随周瑜,一同在东吴开启新的征程啦。

赤壁之战结束以后,周瑜可是有大动作呢。他出兵去攻打那个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地——“江陵”,而且还成功地将其拿下啦。拿下之后呢,周瑜自己就担任起了江陵太守这个职务哦。这时候,有个叫庞统的人,他就在周瑜手底下做事呢,担任的是功曹这一职位。周瑜平日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习惯性地要和庞统好好商量商量呢,觉得庞统的意见很重要,每次都得和他探讨一番才做决定呢。

很可惜的是,周瑜年纪轻轻就离世了。周瑜在世的时候,对庞统的才能还是颇为赏识的,可周瑜这一走啊,东吴的那些高层人物里,就再没有谁能像周瑜那样看重庞统了。庞统呢,在东吴其实也结识了一些朋友,彼此相处得还不错。但即便如此,他心里也明白,一直就这么待在东吴也不是个长久之计,毕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得另寻出路才是呢。

在周瑜被安葬好之后,庞统就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他径直前往刘备所占据的地盘,而后成功拜见了那时正身处荆州的刘备呢。

不过呢,刘备在识别人才这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他当时心里是这么想的,觉得庞统啊,在东吴那边混得不如意,没办法继续待下去了,所以这才跑到荆州这边来谋出路呢。

话说刘备当时呢,就随随便便地给庞统安排了一个县令这样的职位。就因为这事儿,后来还衍生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歇后语呢,那就是“庞统当县令——大材小用”。意思就是庞统这么有本事的人,却只被安排去做个县令,实在是没让他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就好像把很珍贵、很有用的大材料用在了小地方,所以才有了这么个说法。

庞统原来所在的阵营那边,鲁子敬得知庞统改换门庭,去投靠了刘备,可在刘备那儿仅仅担任一个县令之职。知晓这一情况后,鲁子敬赶忙私下里给刘备传递了一个消息。

鲁肃写了一封信给刘备,在信里着重提到,庞统这个人呐,那可绝不是只能治理方圆百里之地的那种普通人才,让他仅仅当个县令,这实在是太屈才啦,完全就是把大材给小用了。鲁肃满心希望刘备能够重视起庞统来,给予他更为重要的职位,好让庞统的才能得以充分施展呢。

就在同一时候,诸葛亮得到了有关自己好友庞统的情况。知道庞统此时正在某地担任县令呢,诸葛亮一刻也没耽搁,赶忙动身前往庞统所在之处,把他给带了回来。回来之后,诸葛亮还特别郑重地向刘备大力举荐庞统,把庞统的才能等各方面的优势都一一说给刘备听,希望刘备能够重视庞统、任用庞统呢。

在那个时候,刘备身上存在着一个很突出的优点呢。这个优点就是,对于诸葛亮所提出的建议、所说的话,他都会完完全全地听从,就好像诸葛亮说什么他都觉得特别有道理,然后毫不犹豫地按照其所说的去做。

话说刘备召见了庞统之后,二人一番交谈下来,那可真是极为投缘,相谈甚欢呢。刘备很快就对庞统的才华予以了高度认可,觉得此人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呢,刘备就把庞统任命为了治中从事,让他主要负责军中的文书方面的相关工作。从这之后,庞统便常常跟在诸葛亮的身旁,他们二人齐心协力,一同为刘备出主意、想办法,在诸多事务上为刘备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呢。

在那之后,庞统担任起了一个重要的职位,就是军师中郎将哦,这个职位和诸葛亮所担任的是一样的呢。而且,庞统和刘备之间的关系那可真是非常不错,两人相处得极为融洽呢。

庞统始终觉得,刘备乃是货真价实的仁德之君。就看刘备在此前的诸多举动,那可都是处处彰显着仁义呢,也正是因为如此,庞统心里对刘备那是极为钦佩的。

庞统来到刘备身边之后,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就因为这件事,让庞统对刘备的看法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以前的印象全变了,而且心里头还产生了不满情绪呢。也正是因为这份不满,结果在一次宴会上,庞统就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出现了失态的状况。

凤雏觉醒宴

按照诸葛亮所谋划的方略,刘备在成功占据荆州之后,接下来的关键一步就是要谋取益州了。而在当时那个情形下,益州是掌控在刘备的同宗亲戚刘璋手中的。毕竟有着宗亲这层关系在,对于要去夺取亲戚所据守的城池这件事,刘备内心着实是有些过意不去的,感觉在情面上实在是有些难以狠下心来做出这样的举动。

要是有别的选择,他是真心不情愿往西边去的。可当时的情况实在是让他没辙了,曹操已经把北方牢牢占据了,孙吴呢,也占着东方那一块儿。刘备心里想着要扩充自己的地盘,没办法,就只能选择往西边走啦。

如果想要往西拓展势力范围的话,那么益州这座城是必须要拿下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话说在那个时候,刘备其实还没有特别明确的下一步打算呢,可有意思的是,刘璋他自己反倒主动找上门来了,这情况也是有点出乎人意料。

大家知道吗?原来啊,刘璋一直在和汉中的张鲁打仗呢,可打了好久都没能取胜。这还不算完,就在这时候,曹操又从北边掺和进来了,这一下,刘璋面临的局势就变得特别危急啦。刘璋心里着急,就琢磨着该怎么办呢。想来想去,他发现和自己离得比较近的宗亲就是刘备啦。没办法,形势所迫,所以刘璋这才是跑来找刘备求援的呢。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刘璋向刘备提出了一个请求,而刘备在看到眼前所呈现出来的这般情形之后呢,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就点头答应了刘璋的这一请求。随后呢,刘备便借着这个契机,率领着自己的兵马,大摇大摆地进入到了益州这块地方。

话说刘备呢,帮着刘璋成功解决了曹操带来的那个大麻烦。这事儿一完,刘备心里可就又琢磨开了,琢磨啥呢?就是在琢磨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把益州给拿下。您想啊,这时候刘备手底下的大部分兵力可都已经在益州这块地方了呢。要是真的在这儿开战的话,凭借着兵力的优势,刘备那肯定是能占据先机的。

彼时在刘备身旁的庞统,为刘备谋划出了三条计策,以供刘备从中挑选一条。其中的上策乃是凭借奇兵来获取胜利。具体而言,就是由刘备派出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的精兵,径直朝着四川成都进发,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对成都的关键要地发起突然袭击。

有一种计策属于阴谋诡计的范畴,这便是中策。此计策是先编造谎言,声称所办之事已经完成,当下要返回荆州去了。如此一来,刘璋那边负责守卫关隘的将领们听闻这个消息后,必然会前来为其送行。而这个时候呢,就可以趁机在为他们送别的酒水里偷偷地下毒。等这些守将喝下毒酒之后,就能够将他们全部杀掉,进而顺势占领那些重要的关隘之处。

有一种可称为下策的做法是,怀着十足的真情实意,真真正正地返回荆州去。等回到荆州以后呢,就在那里好好地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把各方面的力量都积攒充足了,然后再谋划着对益州采取行动,去着手谋取益州方面的事宜。

庞统心里琢磨着,刘备在面对当前局势时,很有可能会从所给出的上、下两策当中做出选择。这上策呢,就是要干脆利落地采取行动,如同快刀斩乱麻一般,把那种长期的、可能会带来诸多麻烦的状况一下子给解决掉,也就是直接出兵拿下成都,如此一来,这件事情便可以宣告结束了。而那下策呢,则是暂且先不发动对益州的攻打行动,把这件事情往后放一放,留待日后再去考虑到底该如何处理。

要知道,这两种方法其实是存在着不小风险的,不过好在它们所带来的危害相对来说是最小的。通过采用这两种方法呢,能够以比较小的付出,就收获到最为可观的成果哦,这可太契合刘备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仁德”这样的人物设定啦。

然而,这里面存在的风险是极为巨大的,极有可能出现那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糟糕局面。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备最终却选取了中策。这中策呢,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妥的,不过呢,它同时也是一个显得比较残忍的计策。

要知道,刘备身边可是有着不少人辅佐他,在这样的情况下呢,其实他输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然而呢,要是按照某种方式去打仗的话,那可就不对啦,这是违背了道义的。怎么个违背法呢?一方面这可是和同宗之人翻了脸、闹起了矛盾,另一方面呢,还会害得老百姓们没办法过上安宁的日子呢。

庞统对此倒也没再多说什么。要知道,刘备作为一方之主,做事肯定得为自己这边的人多多考量。在面临抉择的时候,选择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案,这也是人之常情嘛,所以并不能因此就去指责他。

刘备在夺取同宗亲戚的地盘这件事上,竟没有表现出哪怕一丝一毫的愧疚之心,也完全未曾因为此举而产生丝毫的羞愧之意。

庞统到这个时候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刘备之前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种种行为,压根儿就不是他真实的样子,全都是装模作样罢了。而现如今呢,这西川这块地方对于刘备来说,就如同已经到了他嘴边的一块肉,唾手可得。所以呢,他连之前那装样子的功夫都不愿意再做了,完全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图给暴露了出来。

话说刘备在成功攻下涪城之后,这意味着距离最终攻取成都又迈进了一大步。取得这样阶段性的重大成果,刘备心里那叫一个高兴,于是便热热闹闹地办起了宴会呢。

在那次举办的宴会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庞统当时竟直接对着刘备指责起来,他说道:“您瞧瞧,您这可是抢了别人的地盘,这从道义上来讲,本来就属于不应该做的事儿嘛,可您怎么还能表现得如此开心呢?”

刘备当时极为恼怒,二话不说就把庞统给驱赶出去了,全然没有去考虑庞统此前所立下的功劳。庞统满心的委屈也只能憋在心里,刘备这一气之下的举动,可真是让庞统寒了心呢,毕竟庞统为其效力也是出了不少力、立了不少功的,可刘备在盛怒之时就这么毫不留情地将他赶走了,一点也没念及那些过往的功绩。

在那之后呢,刘备表面上好像是和庞统达成了和解的样子,可实际上,对庞统却是越发地疏远起来了。到了后来,刘备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把庞统这位军师给派到战场上去了,让他直接奔赴前线去打仗呢。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庞统不幸地死在了那残酷的战场上。

庞统在宴会上做出那样的事,原因在于他不想让自己的老乡也经历同样的厄难。当时的情况是,庞统深知某种潜在的危机或者困境可能会降临到老乡头上,为了避免老乡遭受这份磨难,所以就在宴会上采取了相应的举动呢。总之,他这么做的出发点就是出于对老乡的保护,不想让老乡陷入到他所担忧的那种糟糕境遇当中去。

大家知道庞统的老乡是谁吗?答案就是魏延。也就是说,魏延和庞统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呢。

有这么两个人,他们可都是来自荆州那个地方的呢。其中魏延对刘备那是相当的尊敬,也正是出于这份深深的敬重之情,魏延才心甘情愿地为刘备效命,鞍前马后地出力呢。

庞统呢,他心里存了个想法,想要让魏延看清刘备真实的一面。于是,他就特意精心编排了这么一出戏,专门演给魏延瞧。庞统的目的呢,就是盼着魏延能够通过看这出戏明白其中的深意,进而能趁早从刘备那里脱身,躲开刘备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好像要让魏延逃离被形容成“魔爪”一般的处境似的。

只可惜啊,魏延没能领会庞统的意图呢。就因为这样,最后落得了极为悲惨的结局,被杨仪给灭了三族。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