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芯片补贴法案是一个典型的政府选择赢家,或者说政府选择优胜者的产业政策,如果单纯是要把高端芯片在美国本土做出来,这个目标是不难达到的。但是拜登的团队特别是这个芯片法案的操盘手商务部长雷蒙多,在这个具体的执行细则当中,搭载了过多的民主党的福利政策以及民主党对美国公司的改组政策,从而就为这个法案最终的失败,蒙上了阴影。所以整个这次的实施细则,就像商务部长雷蒙多的名字一样,“雷”、“萌”、“多”。
美国是自由市场的信奉者,它们一直是信奉由市场来选择赢家,而不是由政府来选择赢家,但是其实从美国立国的时候确实是搞产业政策搞贸易保护主义的,第一任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就是通过贸易保护,实施产业政策,从英国的竞争当中扶持了美国的制造业。
当代美国有两大产业政策是非常成功的,第一个就是1960年代的登月工程,把宇航员送到了月球上面,现在的芯片产业就和那个时候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个宇宙飞船需要进行远程的控制和信息的沟通。所以当时的德州仪器和仙童公司就获得了国防部的巨额订单。
而仙童公司的几位员工出来创办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因特尔公司,最新的产业政策就是特朗普时期,生产新冠疫苗的曲速工程,确实在短短10年之内就让美国生产出来了新冠的疫苗,这也是美国的科技和美国产业成就的一个重大象征。但是纵观这两次成功的产业政策,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选择单一的目标,其他的所有事情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其他的事情都好说都好办。当然,目标完成之后就可以产生出溢出效应。
所以我们看到像登月工程以后,美国的航天技术还有材料技术,还有微电子技术都突飞猛进,而这次新冠的疫苗研发成功之后生物制药、生命科学方面也是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但从现在雷蒙多的芯片法案实施细则来看,却是将其他的目标搭载到高端芯片的制造。或者说是至于高端芯片的制造之前,这就包括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是要照顾美国工人,就是从这个芯片厂的建设开始它的钢材生产到建筑工人到以后运行的保安,都得照顾美国工人和美国工会的利益;第二个是要照顾美国妇女,号称要培训几百万的美国妇女来从事相关的工作,而芯片行业只是其中第一个开端,而照顾美国工人和美国妇女的结合点就是在芯片厂开建之前,就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婴幼儿照顾中心。你想想看,这个厂还没建,就是要为那些建厂的工人们,提供这样的服务,这个想法和这个政策有多么的奇葩;
第三要改变美国公司的治理文化,这里面就涉及到了接收这些政府补贴的公司,它们要向政府完全的公开账目,它们不许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它们如果说一旦盈利了要把它的利润拿来和政府分享,当然它们不许投资中国,还有,相关的美国政府名单上的其他国家这个期限就是你接收了我的补贴之后,10年之后你不许在其他地方,就是我不喜欢的地方进行相应的投资;
第四因为有了补贴,拜登政府就很高调的宣称它可以撬动其他的私人公司、私人资本来投资;第五雷蒙多是希望在2030年,在美国本土就形成两大芯片制造集群,这些制造集群里面有非常好的生态,它有非常明显的外溢效应,包括从教育培训把基础设施和创新以至于整个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等等的一条龙服务;
第六当然是动员所有这些拿了美国政府补贴的公司来合力打压中国,因为你们收了我的钱就得按我的方式来全面围堵和打压中国,在芯片这个领域最好就是把中国打回“旧石器时代”,拜登的目标想的如此的全面、计划如此的周全。
那么美国国内有人就有不同的意见,对他的批评华尔街日报就借用了民主党的前财长也是哈佛大学的前校长,著名经济学教授萨默斯的一句话,他说我拿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和战场上的将军相比,战场上最好的将军是最不愿意打仗的,但是一旦战场上有了需要他们就可以去打仗而且能够打赢。我最担心的是产业政策的制定者,是最喜欢制定产业政策的。
而且他们从头到尾都想实施产业政策,萨默斯这一番对比的言下之意就是政府不能够替代市场,也不可能替代市场去选择出赢家来,当然了美国国内对于这一份马上就要,实施的产业政策的细则如何评价咱们也管不了,它还是会往前推进的。
华尔街日报也描绘了一个他们最不喜欢看到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从现在开始美国政府如此花重金来补贴,美国国内的高端芯片生产但是美国的盟友,包括像欧洲那边和日本那边也花重金来补贴生产,美国的对手中国当然也要自立自强取得突破。
而市场上那些领先的公司,就是台积电和三星也继续花重金砸下去,就算现在的产业周期谷底,它们还在继续的扩张,大家都这么生产,等到几年之后芯片都产出来了,很可能就是白菜价。而那个时候最大的买家是谁呢?还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中国市场。#热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