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也不是好当的,日本为了在美国的遏华棋局中,展现自己更多的价值,加紧“突破宪法限制”,最近还新成立了一个导弹部队,但此举却让外界产生了许多疑惑。
(日本新导弹连队“空有其表”,打击范围连岛链都都够不到)
1、日本濒海导弹部署,暗藏大猫腻
据消息称,该导弹连队部署在九州东北部内陆,这个地方和传统上认为岸舰导弹应该部署的濒海位置大相径庭。
按12式岸舰导弹的射程计算,从这里发射的导弹最多也就能碰到九州、本州、四国之间那点狭窄水域的小边角,要是往西打,那更是连远海都够不着,也就是说,日本费半天功夫搞出来一个导弹部队,其打击范围却仅限于家门口?
显然,这事没那么简单。
(为了避免成为东风导弹“活靶子”,日本导弹部署不敢离太近)
其实,日本可真是老谋深算。近年来,它已经意识到东亚大陆和西南海域的紧张局势不断升温,如果导弹阵地太靠近沿海,一旦对手来袭,风险太高。因此,日本开始玩花样,通过把导弹部队分散部署,尽量拉到内陆或者偏远地区,试图增加隐蔽性和在战时存活的几率。
而这,仅仅是策略的一部分。
2、日本早已在事实上,突破“专守防卫”政策
资料显示,日本的“导弹网”已经在冲绳、熊本、青森和北海道等地全线铺开。同时,为了快速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日本还着重提升了远距快速反应能力。以日本版海军陆战队——“水陆机动团”为例,这些部队虽然驻扎在遥远的北海道,但却在4小时内就能空运至数千公里之外的西南岛屿进行作战。
这种“打得快、躲得远”的策略显然很主动,但问题来了,现有导弹的射程不够,这怎么办?别急,答案就在日本自卫队未来的计划中。
(日本正在为12式岸舰导弹升级射程,加强远程打击能力)
日本自卫队早已为射程不足的问题提前布局,根据计划,到2026年,他们将用射程长达1000公里的增程型12式岸舰导弹替换当前装备。这种导弹的名号虽然还是“反舰”,但内行人都知道,它其实兼具了对陆攻击的能力,俨然是一枚长途奔袭的巡航导弹。
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
很简单,日本自卫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专守防卫”路线,而是主动进击,显著提升了自己的打击能力。从增程型12式导弹的技术指标来看,一旦部署完成,它们将有能力覆盖邻国大面积的沿海区域,甚至可以深度射向内陆。这让日本的军事政策开始偏离其二战后长期维持的防御姿态,向更主动的战略进攻靠拢。
3、日本要想实现野心,离不开美国的帮助
当然,日本要想真正实现这些军事野心,仅凭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在当今时代,信息化战争早已成为主流,导弹的精度和突防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后的信息支持系统。美国一直以来作为日本最坚定的盟友,在这方面则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美国为日本提供卫星信息服务,助力地面部队打的更远)
通过借助美国的卫星导航和信息共享,日本为其导弹系统注入了“超级血液”。比如说,其增程型12式导弹并不仅仅依靠惯性制导和雷达制导,它还能通过数据链与GPS的结合,实现更高精度的打击。
同时,美日还在制定“延伸威慑”文件,明确美国核保护伞覆盖日本,并可能在日本部署中导系统,进一步加剧地区核风险。
而这一切其实都在说明:在全球军事格局中,日本已经不再只是一个被动依附于美国的国家,而是在逐步朝着具有一定独立军事投射能力的方向迈进。美日之间的这种深度合作,不仅提升了日本单兵作战的能力,也间接强化了两国的战略同盟,把亚太地区可能的军事对抗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