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哥永城:生母为宠妃,出嗣旁支白捡一郡王,女儿被送给永琪

寻墨阁吖 2025-02-20 16:37:50

《如懿传》中四阿哥永珹母亲是李氏朝鲜贡女金玉妍,虽然长相妩媚动人,但是却蛇蝎心肠,跟皇后琅嬅与高贵妃一派,处处与如懿(继后)作对。金玉妍在乾隆登基之前是侍妾格格的位份,等乾隆登基后被封为嘉贵人。

因为得宠生下乾隆继后为的第一位皇子永珹,用金玉妍的话说:四阿哥是贵不可言!

之后金玉妍又生下三位皇子(皇九子夭折),永珹也慢慢长大。

跟永珹一起长大的还有愉妃所生的五阿哥永琪、纯妃所生的三阿哥永璋以及六阿哥永瑢、已经病逝的哲悯皇贵妃所生的大阿哥永璋等诸位皇子。金玉妍一直教唆自己的儿子永珹争夺皇储之位,永珹也仗着母亲位居贵妃之位,皇阿玛重用而在朝中结交大臣。

甚至为了让皇阿玛喜欢重用自己,设计在狩猎时救下乾隆的命,但是后来被乾隆识破。

永珹失宠,但金玉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

后来在诸位妃嫔给继后如懿请安的时候口无遮拦,竟说自己所生的四阿哥永珹与八阿哥永璇有“行八行四”的福气(太宗皇帝是皇八子,世宗皇帝与乾隆都是皇四子),祖宗福泽的庇护。如此当众议论皇储之事,惹得乾隆大怒,直接将金玉妍贬为庶人,并且告诉金玉妍永远别想让自己的儿子永珹继承皇位,让永珹入嗣履亲王一脉。

虽然永珹彻底失去继承皇位的资格,但是乾隆还是答应了金玉妍为永珹挑选的嫡福晋人选,是和硕额驸富僧额与怡亲王允祥之女所生的女儿伊尔根觉罗氏。伊尔根觉罗氏出身极其高贵,但是因为金玉妍与四阿哥永珹的失宠,举办婚礼的时候去的人很少。哪怕是永珹夫妇入宫拜见长辈,不光乾隆、皇后不见,连皇太后都不见,

伊尔根觉罗氏嫌弃金玉妍庶人的身份不愿意去拜见,永珹思索一会也没去。

自此以后,永珹彻底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当然这是剧中的四阿哥永珹,之所以落得这样一个失宠的下场,也是因为生母金玉妍的挑唆。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四阿哥永珹究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当然如金玉妍所说“贵不可言”?

01

在真实的历史上四阿哥永珹的生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并非李氏朝鲜贡女,而是包衣出身,祖上是朝鲜人。太宗皇太极在位时,金佳氏的祖上投奔大清,被编入内务府包衣。说的直白点就是,金佳氏出身于包衣世家,这样的出身在皇上的后宫妃嫔之中可以说有些低。当然出身并不能决定恩宠以及最后的地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便是最好的证明,她是整个大清唯一一位有汉人血脉的皇后。

但并非每一位包衣出身的妃嫔,都能跟孝仪纯皇后这样幸运。

金佳氏刚入潜邸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妾格格,毕竟是内务府包衣出身,直接做侍妾已经很不错。毕竟通过内务府选秀入宫的秀女,大部分只能做宫女。但是因为金佳氏一位族叔的缘故,金佳氏得以到雍正最看重的皇子弘历身边伺候。

这位族叔便是常明,是康熙一位保姆的儿子。正因为母亲照顾康熙的饮食起居,常明便经常有机会得以入宫陪同年幼的康熙一起玩耍嬉戏,常明也算是跟康熙有一起长大的感情在,自然康熙也不会亏待常明。常明长大成人后任内务府大臣,在康熙朝时跟还是皇子的雍正关系也很不错,不仅如此,常明的女儿还嫁给了怡亲王允祥的儿子弘晓做侧妃,有如此亲密的关系在,雍正自然对常明的金氏一族高看一眼。

不过金氏一开始并不得怎么得宠,也没生下一儿半女,所以乾隆登基后只是被封为贵人。而一同从潜邸出来的老人:

高佳氏被封贵妃

那拉氏被封娴妃

苏佳氏被封苏嫔

....

唯独金佳氏只是一个小小的贵人。

不过乾隆登基后金佳氏的好日子便来了,得到了乾隆的关注与宠爱。不过乾隆对金氏一族还是比较谨慎的,在金佳氏得宠的同时下旨告诫金佳氏的娘家人,不要因为金佳氏的得宠而恃宠生娇。

金佳氏很快便被封为嘉嫔,这年金佳氏生下四阿哥永珹,永珹是乾隆登基后第一个出生的皇子;金佳氏真正母凭子贵,再次得到晋封,被封为嘉妃。可以说,此时的嘉妃在后宫的实际地位已经超过娴妃(无所出、不受宠)、愉嫔等人。之后金佳氏又生下三位皇子:皇八子永璇、皇九子与皇十一子永瑆。

乾隆十三年这年乾隆的发妻孝贤皇后病逝,后宫中需要选出继后人选,此时的后宫中有三位贵妃:娴贵妃、纯贵妃(生两位皇子一位公主)与嘉贵妃。

皇太后坚持要一无所出的娴贵妃统摄六宫,成为继后,不为别的,就因为娴贵妃是满人,而纯贵妃与金佳氏都是包衣出身,哪怕是生下皇子公主,在皇太后的眼里也不如娴贵妃的地位高。就这样,那拉氏先是被封为皇贵妃,之后又正式被封为继后,而嘉贵妃只能屈居那拉氏之后。不能成为继后,便注定金佳氏所生的儿子永远都只能是庶子。

02

乾隆十三年在孝贤皇后的葬礼时上发生了一件事情,更加突出了四阿哥永珹的地位:皇长子永璜(已经病逝的哲悯皇贵妃所生)、皇三子永璋(纯惠皇贵妃所生)受到乾隆的斥责,这便意味着永璜与永璋虽然序齿排在永珹之前,但是无缘皇位,而且永璜与永璋在遭受到父皇狠狠训斥后便一蹶不振,先后病逝了。

而皇次子永琏,孝贤皇后所生的嫡子,年仅8岁夭折。

可以说永珹是后宫中最为年长的一位皇子,自然是得到乾隆的重视与宠爱;更何况生母金佳氏此时颇受宠爱,不管是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永珹母子是颇受重视的。

但是随着五阿哥永琪慢慢长大,乾隆对四阿哥永珹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而金佳氏也“色衰而爱驰”,没有以前的恩宠。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五阿哥永琪是乾隆所有皇子中最为出挑的一个,虽然生母珂里叶特氏出身低微,并不得宠,但是永琪的聪慧与孝顺让乾隆格外的关注重视。

永琪从小就聪明好学,不仅饱读诗书,而且骑射功夫了得;不仅如此永琪还精通满语、汉语、蒙语等多种语言,就连数学、天文学等都是不在话下,可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别人家的孩子。如此出色的皇子,哪怕是生母不得宠,也不耽误永琪崭露头角,成为乾隆最钟爱的皇子。在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病逝前,永琪还算默默无闻,但是自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对嫡子无望)乾隆便越来越关注聪慧的永琪。

尤其是乾隆二十八年,永琪不顾个人安危直接冲入九州清晏火场将乾隆救出来,乾隆更是对其青睐有加,两年后,将其封为和硕荣亲王。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和硕亲王的地位有多重,“荣亲王”这个封号也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在永琪之前,只有顺治帝最钟爱的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在夭折后被追封和硕荣亲王。不仅如此,永琪是乾隆的皇子中第一个在活着的时候被封为亲王的。

正因为有如此优秀的弟弟在,永珹便更加显得没那么重要;

更何况乾隆二十年,永珹年仅17岁的时候生母金佳氏病逝,在后宫中向来是母子一脉,没了生母的庇护永珹自然更加受到冷落。毕竟永珹天资一般,与永琪相比,自然逊色很多。

03

乾隆二十八年,是永琪与永珹兄弟二人一生的重要转折点:

永琪入火场救父,在此时乾隆的心目当中永琪的地位便是无人可替代的,按其功劳可封亲王;但是按照大清的惯例,还没到册封亲王的时候,只能暂时“委屈”永琪两年的时间。

而永珹被出嗣履亲王允裪一脉,彻底失去皇子的身份,没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履亲王允裪是康熙皇帝十二子,生母是定妃万琉哈氏,万琉哈氏出身低微,所以允裪出生以后不能养在生母身边。恰好康熙的祖母孝庄文皇后病逝,侍女苏麻喇姑整日伤心难过,康熙看在眼里很是着急,为了给苏麻喇姑活下去的希望,便让苏麻喇姑亲自抚养允裪,这是大清唯一一位能抚养皇子的宫女。

在苏麻喇姑的教养下,允裪为人处世都很低调,哪怕是在康熙晚年手握重兵,也从未参与夺嫡之争,不仅安然无恙度过了康熙朝与雍正朝,到了乾隆朝还深得侄儿乾隆的尊重,乾隆刚登基便将十二叔允裪封为和硕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允裪病逝。

对于允裪而言,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六子全部夭折,没有儿子继承自己的爵位。

允裪病逝后,乾隆便将四阿哥永珹入嗣履亲王一脉,降级承袭履郡王爵位。

其实乾隆之所以挑选永珹也是有原因的:

允裪病逝的时候乾隆的皇子只有皇四子永城、皇五子永琪、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与皇十五子永琰,其他的皇子要么早夭,要么英年早逝。

皇八子永璇与皇十一子永瑆与皇四子永珹都是金佳氏所生,比永珹相比,永璇与永瑆尚且年幼,自然永珹出嗣更加合适;

而皇十二子永璂是继后那拉氏所生,此时的继后那拉氏尚且得宠,乾隆又怎么会让永璂出嗣呢?更何况,大清从未有让嫡子过继给旁人的道理。

至于皇十五子永琰,尚且年幼不说,还是乾隆宠妃魏佳氏所生,乾隆自然不舍得。

相对而言,永珹便成为最合适的人选,入嗣履亲王一脉。

其实永珹出嗣履亲王允裪一脉,跟雍正的皇三子弘时出嗣皇八子允禩一脉是完全不同的。雍正为了让弘历顺利登基,提前为弘历扫清夺嫡的障碍,而且弘时确实曾跟皇八子允禩有过来往,雍正直接将弘时出嗣允禩一脉,只是单纯让弘时失去继承皇位的资格。

康熙晚年的九王夺嫡之争有多惨烈,乾隆作为雍正的儿子又怎么会不清楚呢?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废后,九王夺嫡之争愈演愈烈,参与其中的皇子也是越来越多,皇长子允禔与皇八子允禩先后被圈禁,但是仍旧没有阻止夺嫡的发生。而雍正夺嫡成功的背后则是付出了很多的代价,哪怕是顺利登基,昔日夺嫡的兄弟们仍旧处处与自己作对,让雍正在皇位上坐的很不安稳。一直到允禩与允塘在禁所去世,九王夺嫡之争才算彻底结束。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雍正创立了秘密立储的制度,但这还不够,雍正为了让弘历登基顺利一些,将弘时出嗣旁支,永无继承皇位的可能。而皇五子弘昼因为装疯卖傻,躲过被出嗣的安排,也算是一个另类的聪明人。

乾隆之所以继承皇位如此顺利,自然明白父皇雍正如此安排的苦心。乾隆后宫的妃嫔众多,子嗣数量自然也多,为了不引起夺嫡之争,不得不提前做出安排。只有让一些资质平庸但序齿又比较往前的一些皇子,彻底失去继承皇位的资格,才能确保新帝能顺利继承皇位。

此时的永珹已经是乾隆实际上的长子,乾隆将其出嗣旁支目的已经很明显了。

除了永珹外,序齿比较靠前的皇六子永瑢也被过继了出去,入嗣慎郡王允禧一脉。

当然除了这一目的外,乾隆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以近枝取代远枝,加强巩固皇权,其实雍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也曾将自己的兄弟过继出去。

康熙帝的皇十六子允禄,从未参与夺嫡之争,所以雍正登基后对允禄还是比较放心的。将允禄过继给了庄亲王博果铎,继承铁帽子王庄亲王爵位。其实博果铎的弟弟还有儿子以及孙子在世,但是雍正并没有在其中挑选一位继承庄亲王爵位,而是舍近求远将自己的是十六弟允禄过继了过去,其实就是为了近枝取代远枝,毕竟允禄是雍正的亲兄弟,雍正信任重用允禄,允禄必然也对雍正忠心耿耿。

至于博果铎弟弟的后人,便很难说了,毕竟是远支。

(大清第一代庄亲王是皇太极第五子硕塞)

允裪一脉无后,乾隆也可以从其他的宗室王公中挑选一位合适的过继,但是乾隆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让自己的儿子永珹继承爵位,不仅仅是给了永珹一个现成、不用努力就能获得的爵位,更是为了近支取代远支,更加好控制一些。哪怕是日后新帝继位,永珹也是新帝的亲兄弟,与其他的宗室王公相比,自然不一样。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永珹既然已经出嗣旁支,便不再是乾隆的皇子。

04

永珹的嫡福晋出身很是了不得,《如懿传》中金玉妍之所以为永珹挑选伊尔根觉罗氏为嫡福晋,看中的就是她的出身,她的出身可不仅仅是和硕怡亲王允祥的外孙女这么简单:

伊尔根觉罗氏的曾祖父是康熙朝时期康熙宠爱的大学士伊桑阿

曾祖母是孝诚仁皇后的叔叔索尼的女儿乌云珠,乌云珠还是康熙朝有名的才女

而且伊尔根觉罗氏的母亲是怡亲王允祥嫡福晋兆佳氏所生的嫡女(郡主)

而父亲则是和硕额驸福僧额

有这样的出身在,也难怪金玉妍看中。

不过永城真正宠爱的并非是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所以伊尔根觉罗氏并未为永珹生下一儿半女;当然伊尔根觉罗氏的生母是爱新觉罗氏,跟永珹是近亲结婚,二人不能生下子女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单从生子数量来看,永珹最宠爱的是侧福晋完颜氏。

完颜氏一开始就是一个普通的侍妾格格,先后为永珹生下三子两女,母凭子贵被封侧福晋。

永珹与完颜氏所生的第二女,在乾隆四十六年指婚给了阿拉善和硕亲王罗布藏多尔济之子旺沁巴穆巴尔。其实旺沁巴穆巴尔已经娶过一位嫡福晋,就是五阿哥永琪的女儿。只可惜永琪的女儿和亲远嫁后在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便病逝了,乾隆不想跟阿拉善之间的联姻关系断了,所以便将永珹的二女儿(尚且年幼)接入宫中交给愉妃与永琪嫡福晋一起抚养,等到乾隆五十年,正式嫁给自己的姐夫旺沁巴穆巴尔。

结语

永珹虽然在大好的年华被直接出嗣旁支,没了继承皇位的可能。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永珹也是幸运的,白捡了一个郡王爵位(追赠亲王),安安稳稳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又有什么不好呢?至于永珹的二女儿,嫁给了自己的姐夫,也是皇家公主、郡主、县主等的使命,不能推脱。作为皇家的女儿,从小便含着金汤匙出生,享受十几年的荣华富贵,她们在享受这些生活的同时,也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要么和亲,和么笼络下臣。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