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场洪水“冲”上了网络热搜,曾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地方似乎正在“起死回生”,人们纷纷赞叹如今的环境正在变好。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当中存在一块神秘之地,是中国最难抵达的村庄,人们至今不知道这个村庄和当中的人究竟从何而来。
神秘村庄被发现神秘村庄的发现,要从19世纪末瑞典的一位探险家说起。
他名叫斯文·赫定,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地带,想要徒步翻越整个沙漠地区。
然而,在过程当中,斯文迷路了,他长途跋涉还是未能走出沙漠,与此同时,粮食和水也逐渐亏空,眼看就要撑不下去。
绝望之际,斯文竟然在沙漠腹地发现了一处小村庄,这里大约10来户人家,都住在低矮的胡杨树建造的房屋当中。
不仅如此,村庄当中还有成群的骆驼和野猪,相对于整个恶劣的沙漠环境而言,这里宛如一片“绿洲”。
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斯文很快走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并将这次的奇妙经历撰写了下来,发表到报纸上。
不过,斯文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真的存在有这样一处“世外桃源”,这件事情也不了了之。
直到20世纪50年代,当地政府得知自己管辖地还有这样一处不为人知的地方,赶紧让专家进行了考察,并向人们证明,这里确实有“世外桃源”。
根据专家的了解,当地人自称克里雅人,属于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个分支,他们讲的是维吾尔族的方言,但是又有些不同,就连土生土长的维吾尔人也难以直接交流。
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克里雅人属于沙漠中的游牧民族,他们居住的村庄地名叫达里雅布依,主要饲养骆驼羊群等牲畜。
受到克里雅河的滋养,周围的植被相对来说比较茂盛,是以灌木为主的胡杨树。
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荒漠化实在是太严重了,流经村庄的克里雅河流也含有巨量的泥沙,污浊不堪。
但这却是村里人的重要用水来源,他们利用河水进行浇灌,种植了一批又一批的经济作物,养育了一代代人。
为了能够获取可以饮用的水源,当地人还发明了一套原始的过滤装置。
此外,村里还有几口古老的深井,相对来说要清澈一些,但必须由人亲自下去打水,否则提上来的很有可能是半桶沙子。
克里雅人的生活环境也十分简陋,他们利用胡杨树枝搭起房屋,再抹上泥沙,等待自然干枯后,便能够居住。
当村里的小孩儿看到专家来访的时候,就像是看到了外星人一般,非常震惊。
村里人与外人经过一番沟通才知道,原来自己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专家问起他们究竟是什么时候住在这里时,他们面面相觑,似乎没有人知道。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走出来讲道,自从他记事开始,大家就已经生活在这里了,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搬过来的,还是说他们就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
当地的居民很少与外界沟通,因为他们需要骑着骆驼,赶上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路才能抵达沙漠边缘。
让人好奇的是,这支独立的村落,究竟是从何而来?
克里雅人来源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克里雅人是古代楼兰人的一支,当初楼兰古国因为环境原因迁徙后,其中的一支走失,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
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片绿洲,并生活了下来。
但问题在于,他们的生活习惯、服饰、用语都与文献记载中的楼兰古国人相去甚远。
于是有了第二种说法,大约400年前,古老农区的木尕拉、喀鲁克一带农民,为了寻找更好的草场,顺着克里雅河来到这块绿洲。
他们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条件,安居乐业,将村落延续了下来。
从实际情况来看,后者的说法更为严谨,但是一直没有明确的证据,谁也无法妄下结论。
后续发展当地政府派遣专家调查之后,便开始对当地居民进行扶贫工作。
政府专门派人前来,为克里雅人完善了房屋等基础设施设备,并且赠送了当地村民一辆卡车,教会他们如何使用。
村民可以开着卡车到附近的市集贩卖商品,并且采购自己想要的东西。
政府的扶贫措施大约持续了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克里雅人又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20世纪80年底,我国一位探险家受到当地居民的救助,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庄,又一次被人们发现。
1989年当地政府展开了一系列更加深入的扶贫设施建设,对克里雅人的村庄进行了大面积改修,引入自然水、电力等现代化设施。
不过,由于当地距离文明社会实在是太远了,即使援助了许多生活用品,居民仍旧过着贫苦的生活。
为了助力扶贫工作,政府决定开展克里雅人的搬迁工作。
2016年,当地已经修建好了大量的安置房,就等克里雅人入住。
但是扶贫工作最难的并不是如何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而是如何改变他们的观念。
当地人听到要自己搬迁的时候,几乎都有抵触的情绪。
他们世世代代在村庄生活,早就习惯了当地的环境,如今要出改变,确实困难。
目前为止,政府的扶贫工作者还在进行思想工作,好在,已经有一半以上的村民搬迁到安置房。
与此同时,政府还加快了克里雅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打算在未来发展沙漠旅游业。
对此,已经修建了大约90公里的沙漠柏油路。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有所疑问,他们在沙漠腹地生活得好好的,自给自足为什么还要开展扶贫工作呢?
为什么要帮扶克里雅人这里不得不纠正大家一个误区,原始生活从来不是大家想象中,充满诗情画卷的田园。
克里雅人由于饮用水长期得不到保障,经常出现各种怪异的疾病。
再加上医疗水平低下,人们的普遍寿命都不高。
并且,当地还保留着最原始的接生方式,婴儿存活率普遍偏低。
在没有开展扶贫工作之前,当地的孩子连字都不认识,他们看着一辆辆卡车,还以为是牛,经常用草料逗弄。
不仅如此,根据专家的评估,由于当地人无休止的游牧业,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如果不加以制止,很快这里就会与沙漠同化,曾经的绿洲不复存在。
只有加快当地的保护工作,让村民走出村庄,才是克里雅人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