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伟景智能董霄剑:走一条不同于VLA的路,让人形机器人落地商用

科技行者 2025-04-17 13:06:30

作者| 金旺

栏目| 机器人新纪元

2024年,就在人形机器人纷纷涌入工厂时,一款人形机器人却悄悄进入到了农业场景,从网上公开视频来看,这款人形机器人可以借助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和灵巧手在农场中执行西红柿采摘任务。

这款人形机器人名为晓唯,由伟景智能研发。

伟景智能成立于2016年,自2017年开始研发人形机器人,2019年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在WRC 2019上亮相后,又在2021年研发出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

尽管凭借自研的灵巧手、关节模组、控制系统,以及立体视觉系统,伟景智能当时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可以进行自主操作,但是伟景智能创始人蕫霄剑对这一代人形机器人并不满意,他认为,这样的人形机器人还无法成为真正走向商用化的产品。

在近日的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上,蕫霄剑表示,“伟景智能将在2025年5月推出双足版和AGV版人形机器人,这代人形机器人是能够满足小规模商用、具有自主操作能力和自主意识的人形机器人。”

也是在本届大会上,我们与蕫霄剑进行了一场对话,谈了谈他对人形机器人的看法,以及伟景智能人形机器人不一样的技术路线。

01 高精度立体视觉系统,是精细化操作关键

问:工业用到的立体视觉系统与人形机器人用到的有什么差异?

董霄剑:工业立体视觉系统与人形机器人用到的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帧率,工业场景只需要一次建模就可以进行后续工作,人形机器人需要做连续的动态跟踪,所以帧率需要高一些。

我们现在在人形机器人上用到的立体视觉系统帧率做到了20帧,要比正常工业场景用到的高很多。

问:伟景智能的立体视觉系统在工业场景中采集到的数据,是如何迁移到人形机器人上的?

董霄剑:我们研发的飞虎平台是一个共享操作平台,该平台本身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立体视觉系统,另一个是工业机器人系统,我们的飞虎平台已经把这两部分集成在了一起并在平台上进行了打通。

问: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泛化性如何实现?

董霄剑:伟景智能目前对外销售的立体视觉工业相机已经超过1.5万套,这些工业相机每台每天至少要工作一两百次,由此会产生大量实际工业数据。

但是我并不认为真正的机器人要走一条靠堆砌大数据来实现自主操作的路,这种大数据和机器人自己感知得到的数据不一样,机器人通过立体视觉系统可以识别各类物体,这是机器人感知系统的意义。

我不认为机器人操作这件事也需要依赖大数据来实现,我们走的是一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就像我们的机器人充电走的是“插电路线”一样——机器人在电量不足时可以自己取下插头,找到插座,插上插头自己充电,是完全类人的。

这样的认知系统的建立需要一个非常好的感知系统,我们的高精度立体视觉相机目前已经可以在任意自然光照条件下实现1m以内0.2mm的感知精度。

而如果你真要做精细化操作,就必须要具备高精度的立体视觉系统。

02 拥抱大模型,但不走VLA路线

问:这样的技术路线与VLA路线有何不同?

董霄剑:如果感知系统不好,就需要大量工作做认知系统的构建,这就像一位近视600度的人类不戴眼镜和一位正常视力的人类写出来的字不一样,由于看不清楚,就需要写很多遍、做大量的训练。

而由于没有很好的感知系统,无法进行任务收敛,写不同字时还需要重新进行训练。

我们有大量的工业场景数据,但我们走的并不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机器人运动控制训练(VLA)路径,而是基于高精度立体视觉的路径。

我们现在基于飞虎平台和人形机器人产品,构建一个为汽车充电或加油的机器人仅仅需要半小时就能完成功能开发,如果没有小于1mm的感知精度,这一功能的开发难度将会成倍提升。

问:大模型为伟景智能带来了怎样的机会?

董霄剑:如今的大模型核心还是语言大模型,它基本上掌握了人类90%以上的知识,这让基于语言的理解控制已经可以实现。

问:2021年之前,伟景智能在做前两代机器人时做了哪些应用测试?

董霄剑:我们2021年研发出的人形机器人的能力就已经超出了现在新势力所做的这些机器人的能力,我们那时做出的人形机器人已经能够实现打招呼、人脸识别、自主讲解等能力。

不过,我当时认为那一代人形机器人距离我对人形机器人的要求还差很远,我当时认为,人形机器人应该能够像人一样执行任务,当时最欠缺的是自然交互能力,但现在的大模型让机器人的交互已经变得很自然。

就是因为这一点,我当时没有把它推向大规模商业化,这是令我非常遗憾的事。

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也不确定那时如果真将人形机器人推向商业化,没有像现在这样一个人形机器人风口,是不是也能卖出去。

03 人形机器人有泡沫,但没有吹到伟景智能

问:去年伟景智能有尝试将人形机器人用到农业采摘场景,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场景?

董霄剑:因为农业人口在中国有8亿,它的市场甚至要比工厂场景还要大。

实际上,我们的人形机器人现在已经在面向科研、政务、展馆、农业等场景出货。

我们现在的售价在20万元左右,我们认为未来要真正进入家庭服务场景,售价一定在15万元以内,这也是我们未来的一个目标市场。

问:今年5月伟景智能将发布正式商用的人形机器人,这代机器人能直立站立不耗电是如何实现的?

董霄剑:我们的人形机器人没有采用关节模组,而是采用了丝杠结构,这让我们的人形机器人的腿是可以百分之百直立的,而且掉电以后推都推不动。

采用关节模组的人形机器人,要保证腿部直立状态,关节模组必须一直处于上电状态,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要保持站姿,关节模组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这就会导致电机发热严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形机器人在不行走时需要吊着的原因。

问:伟景智能的人形机器人前期有进入工厂做测试吗?

蕫霄剑:我们在农业采摘、农业装备等场景有做测试。

前几天我也考察了我们一个潜在客户的电路板组装厂,他们组装厂的每一个车间里有上百位组装工人在打螺丝,而这种打螺丝场景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简单的事。

我们今年会正式将我们的人形机器人推向商用市场做这些事。

问:如何看当下人形机器人发展阶段?机器人市场有没有泡沫?

董霄剑:我觉得泡沫是非常明显的,但泡沫并没有吹到伟景智能。

从现在人形机器人融资环境来看,只要能攒出一台人形机器人,有的团队甚至连技术路线都没想好就能拿到上亿融资,这显然是存在泡沫的。

我认为,现在的人形机器人首先应该具备完全自主操作能力,否则就是个玩具,而自主操作能力一定要有自主认知系统,要有自主认知系统就必须要有很好的自主感知系统。

我们现在做的人形机器人已经细化到通过设计散热风道,为人形机器人本体增加散热系统,这些都是将人形机器人推向商业市场之前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0 阅读:0

科技行者

简介:科技行者,一个只谈智能的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