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谈往录》一书中,慈禧的贴身宫女荣儿回忆道:“老佛爷用正膳,一百二十多样菜那是少不了的。”
这铺张程度已经足以让咱们咂舌了,更让人跌破眼镜的话还在后头——
“这也只是寻常日子,若是大年初一的晚膳,那才是‘天字第一号’的筵席。”
01慈禧日常进膳,一般在体和殿东两间内,中间摆放一个膳桌,慈禧坐东朝西。
往来上菜的人,由南门进出,上菜的人和揭银碗盖子的动作都能清楚地看到。
宫里有个规矩,不当慈禧的面,食盒是绝对不能打开的。
有四个体面的太监,垂手站在膳桌旁边。
啥叫有体面的太监呢?
就是曾侍奉过前朝皇帝,有功劳、有威望的太监。
他们中有侍候过道光皇帝的书童,有在咸丰驾崩的时候,替咸丰撑过寿衣的太监……
还有一个侍膳的太监侍立一旁,专给慈禧布菜。
菜摆齐了,侍膳的太监喊一声“膳齐”,请慈禧入座。
慈禧坐下后,想吃哪个菜,只需用眼睛扫一下,侍膳的太监就把这个菜挪到慈禧身边,用羹匙舀进布碟里。
如果慈禧尝了后,说一句“这菜还不错”,就再用匙舀一次。
舀完第二匙,太监就得把这个菜撤下去,决不能再舀第三匙。
如果舀了第三匙会怎么样呢?
要是敢舀第三匙,那四个体面的太监就要发挥作用了。
为首的太监立即高喊一声“撤”,这道菜就会被侍膳的太监迅速撤下,十天半个月都不能露面了。
这是为啥?是不是担心慈禧偏食,导致营养失衡呢?
当然不是!
这四个太监是专门执行祖宗家法的,意在告诫皇族成员,决不能在任何人面前透露自己的喜好,就是对饭菜的偏爱也不行,必须时刻小心谨慎,严守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02接着就来说说号称“天字第一号”的筵席。
大年初一,慈禧用的晚膳,这顿饭排场更大!
首先,要同时摆三张膳桌,分为天、地、人,每张膳桌上要摆上一模一样的菜。
天一桌摆在最东头,地一桌摆在最西头,人一桌摆在正中间。
天一桌、地一桌是为敬奉天和地。
人一桌则由慈禧独飨,表示她是除天地之外唯一独尊的人物。
赞礼的太监喊一声“传膳”。
这时,宫门外侍候的四个老太监,穿着公服,戴着顶戴,按着品级,鱼贯而来。
一进宫门,先给慈禧、皇帝、皇后请跪安,然后分立四角垂手站定。
这四个老太监就是前面提过的执行家法的那几位,宫里尊称他们为“四金刚”。
“四金刚”是伺候过先朝皇帝的人,此时过来伺候慈禧,表示一派正统相承。
宫门口外负责上菜的太监,按照品级站好队。
从宫门外的门坎,一直排到御膳房的门坎,不多不少整整五百个。
这五百个太监今晚一律身着崭新的宁绸袍,脚蹬粉白底的靴子,连头也是新剃的,宫里管他们叫“五百罗汉”。
大年初一,院子里灯火通明,五百个太监面前每隔五步一盏灯笼,从宫殿直通到御膳房。
宫里把这个排场美言为——“四金刚、五百罗汉伺候西天太后老佛爷欢宴瑶池!”
大太监李莲英则站在宫门口里,指挥人往三张膳桌上献菜。
等司礼的太监喊一声“膳齐”,请慈禧入座。
慈禧就由里屋出来,皇帝、皇后在后面陪侍着。
慈禧带领皇帝、皇后先向天一桌、地一桌颔首致意后,才在膳桌前坐下。
这时,四个老太监向慈禧垂手请安,同时门外500个太监齐声高呼:“老佛爷万寿无疆!”
宫门外,鞭炮声炸响,这是太监点燃了万字头的鞭炮,给慈禧助兴。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年轻太监,专门受过训练。他们甩着特制的鞭子,在地上抽出各种不同的声响,为慈禧助阵驱邪。
整个进膳期间,鞭炮、鞭子不许停歇。
末代皇帝溥仪曾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这样评价:"在宫中,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排场莫过于吃饭。"
据说,慈禧几十年来的饮食花费,大约近300万两白银,竟然等同于清朝在军事方面投入的费用。
怪不得八国联军进犯时,清军一击即溃,无力招架。
天子富有四海,最怕骄奢淫逸、滥用民力,“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清朝末期,列强环伺,慈禧手握最高权力,不思革新,整日只图享受,大清怎能不亡呢?!
*本文史料参考《宫女谈往录》、《老佛爷不高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好文推荐“伺候我姑母进膳的太监就有8个!”清末皇家名媛唐石霞晚年亲口揭秘
闯进曾国藩生命中的两个女人:一个稀里糊涂闪婚,一个娶来竟为挠痒
“我姑母是唯一回过娘家的清朝后妃!”清末皇家名媛唐石霞亲述
慈禧掀起宫中拍照风,却因珍妃一张照片,吓得宫里无人再敢照相
“我姑母说,溥仪娶谁都行,唯独不能娶你!”清末皇戚唐石霞亲述
慈禧的神秘女枪手:丈夫去世后,被慈禧一眼看中,见慈禧胆敢不拜
乾隆涮火锅永远吃不到的一道菜,慈禧也不例外,真相惹人猜测
“这件国宝,不是我皇姑母的嫁妆!”清末皇家名媛唐石霞亲口揭秘
慈禧“花式”上厕所:恭桶镶宝石、穿黄袍,还得太监用头“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