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智库参考‖提高贵州县域经济占比的四大产业发展路径

眼界生活 2024-11-22 19:17:02

近十年来,贵州72个县经济总量占全省GDP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图1),县域经济贡献度从2013的47.41%提升至2022年的62.06%(图2)。对贵州而言,特定的自然地理、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特征决定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重点、难点和重要着力点都在县域经济、特别是县域产业的发展。县域是全省的“米袋子”“菜篮子”,创造了全省83.18%的农业增加值。县域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全省三千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创造了67.94%的工业增加值,是实体经济的压舱石。县域旅游经济的井喷发展,为提振消费市场创造了条件,贡献了45.44%的三产增加值。同时,县域庞大的人口规模也创造了坚实的内需市场。

图1 贵州省县域经济占GDP比重变化曲线

图2 贵州省县域经济贡献度曲线变化图

壮大县域经济根本在于打造县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根据贵州省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课题组提出四大产业路径。产业路径一:提升县域农林特色产品价值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推动赤水、习水、紫云、威宁、赫章、江口、印江、沿河、黄平、施秉、锦屏、从江、雷山、榕江、台江、剑河、荔波、罗甸、三都、册亨、望谟等21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积极探索新型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推动凤冈、余庆、务川、道真、六枝、关岭、普定、纳雍、大方、思南、三穗、天柱、黎平、丹寨、岑巩、镇远、独山、兴仁、晴隆、普安、安龙等21个农产品主产区县聚焦富民产业,以构建“大食物观”为重点,服务三农,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产业路径二:构建县域工业联动发展矩阵立足县域资源比较优势,坚持区域连片抱团协作,实现区域产业规模升级和提质并轨发展。构建9大产业联动区(图3):环黔中城市县域工业协作区、南部新型建材产业协作区、黔东南承接粤港澳产业协作区、黔东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协作区、黔东北农林旅产业协作区、务正道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协作区、赤水河流域酱酒产业协作区、黔西北现代能源产业协作区、黔西南煤炭能源产业协作区。

图3 县域工业联动发展矩阵协作区产业

路径三:完善县域生产型服务业支撑体系培育县域新质生产力生态,打造生产型服务专业县。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做配套,围绕各县(市、特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比较优势,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加快培育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畅通和优化经济循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产业路径四:扩大县域旅游目的地消费场景以旅游场景创新拉动县域经济消费动能。一是以集群联动扩大县域旅游消费场景。推动县域旅游空间体系由点线向板块转变,依托开阳、清镇、息烽、修文、惠水、龙里等一批旅游卫星城,建设贵阳(贵安)“集散地+避暑度假”旅游主体功能区。二是以业态创新丰富县域旅游消费场景。以安顺黄果树、龙宫等为引领,以桥梁文化、地质文化、屯堡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为体验,创新世界级旅游景区+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模式。

作者:黄朝椿 蒋莉莉等(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甲秀智库参考》2024年第3期

0 阅读:0

眼界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