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版权遇上AI模型训练:石黑一雄等作家联合抗议|书业镜象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5-04-28 11:01:22

“书业镜象”栏目聚焦图书出版业动态,整合和梳理我们近期关注的欧美图书市场的资讯。或许这份另类的书业记录能够积微成著,见证图书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坚守与蜕变。我们也期待欧美图书行业的这面“镜子”,可以为从业者和书迷在思考和决策时提供些许参照和启发。

近日,包括石黑一雄在内的知名作家发表公开信,抗议Meta公司使用“影子图书馆”(LibGen)中未经授权的750万本图书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科技公司这样的行径与生产盗版书的无良商贩并无区别,可怕的是这不仅正在发生,而且很难对既成事实的侵权行为进行追诉。

实际上,相关方面已在政策与立法层面为AI模型训练进行规划。去年年底,英国由30多个出版人和作者团体组成的联盟就发布过声明,推出过保护内容创作者的三项人工智能政策原则。美国作家协会也多次重申作者才是其作品权利的掌控者。然而,当大多数用户越来越沉浸于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时,不知道创作者的声音还能不能被更多的人听见?目前看来,人工智能训练引发的作品版权争议只会愈演愈烈。

往期回顾:当一本书失去名人背书时,你会只为内容买单吗?|书业镜象

整合|李永博

1

石黑一雄等知名作家

抗议AI训练侵犯版权

理查德·奥斯曼(Richard Osman)、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凯特·莫斯(Kate Mosse)和瓦尔·麦克德米德(Val McDermid)在内的一群知名作家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英国政府追究Meta公司的责任,他们一直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书籍训练人工智能。信中要求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大臣丽莎·南迪(Lisa Nandy)将Meta公司的高管召集到议会,讨论人工智能训练的版权问题。

今年早些时候,一份法庭文件称,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批准该公司使用臭名昭著的“影子图书馆”(LibGen),该图书馆包含750多万本书。3月20日,美国《大西洋月刊》重新发布了影子图书馆中的可搜索标题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许多作家发现他们的作品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被用来训练Meta的人工智能模型。

信中称这是对版权法的“明显侵犯”。“毫无疑问,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培训而抓取作家的作品在英国是非法的,但像Meta这样的科技巨头在没有对其做法进行充分调查的情况下仍在运营。鉴于对财力雄厚的企业提起诉讼的巨大成本和复杂性,作家几乎无能为力。”

(详见:石黑一雄等作家签署公开信:人工智能训练侵犯作品版权)

2

英国出版机构承诺

在招聘中“标明工资”

近日,多家英国出版机构加入一项“我们标明工资”(We Show the Salary)的活动,承诺在招聘广告中向求职者写明工资。这项活动是一项由企业主导的、旨在提升英国招聘过程透明度和公平性的倡议,特别强调在所有职位广告中包含薪资信息。一位出版机构的负责人表示,确保职位广告中包含薪资范围不仅仅关乎透明度,它还关乎公平、包容性,同时让招聘流程更加顺畅。

“我们标明工资”收集的研究发现,英国只有不到四成的职位广告包含薪资信息,其中39%的职位在申请人跟踪软件(ATS)平台上包含薪资信息。此外,面向职场的社交平台令英(LinkedIn)上只有37%的职位包含薪资信息,而当排除招聘机构发布的职位后,这一比例降至27%。

(详见:“工资面议”?多家英国出版机构承诺将在招聘中标明工资)

《穿普拉达的女王》(2006)剧照。

3

特朗普政府削减图书馆支出,

反遭美国21州起诉

在近期一项行政命令中,美国特朗普政府试图“在适用法律允许的最大范围内”撤销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研究所 (IMLS) 。该行政命令指出,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研究所“应将其法定职能及相关人员的规模缩减到法律所要求的最低限度。” 在特朗普政府颁布命令后,美国图书馆协会发表了一篇声明,严厉谴责“白宫对该机构的做法”。这不是特朗普政府首次试图撤销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研究所。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他的政府就曾每年提议削减该机构,但图书馆领域的各界人士每次都设法阻止了这些行政命令。

(详见:美国图书馆界抗议特朗普政府削减图书馆支出)

纪录片《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画面。 随后不久,来自美国21个州的检察长对特朗普政府发起了诉讼,以阻止这场削减经费的行动。诉讼质疑了特朗普政府行为的合宪性:“宪法并未赋予总统一个选项,即自行关闭这些机构,无视国会要求遵循的行政程序、国会命令支出的拨款以及每位政府官员都宣誓维护的权力分立原则。” (详见: 因削减图书馆和博物馆支出,特朗普政府遭美国21州起诉 )

4

众筹出版的模式是否可行?

近日,众筹出版商“释放”(Unbound)宣布进入破产管理,此前几个月多名作家都没有拿到稿酬。众筹出版的模式曾经被认为是业内出版新的可能,但此次破产也让众筹出版陷入争议。

这家众筹出版商创立于2011年。作为一种新的出版模式,它的独特卖点在于,允许作家直接在网上向读者推销自己的想法,如果有足够多的人承诺提供资金支持,作家就可以写这本书。支持者们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好处,比如提前阅读这本书或获得特别版。这种独特的出版模式曾经引发很多读者及业内人士关注。

(详见:众筹出版商宣布进入破产管理,多名作家稿酬逾期未付款)

5

“人皮书”展览引争议

近日,一本“人皮书”在英国博物馆展出。这本书讲述了19世纪的威廉·科德(William Corder)的审判,他被判谋杀情人,之后被公开处决并解剖。此案件曾被改编成许多电影、广播和舞台剧,而展出的这本书就是用他的皮肤装订的。

“人皮书”展出引发了争议,部分观众认为这是一件“特别恶心的文物,不应该展出”,称这是一场“畸形秀”。文物官员则认为,展览并没有把这本书当作一件淫秽的人工制品来处理,而是把它当作一扇通向过去的窗口,“如果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们必须首先诚实和开放地面对它。”

(详见:“人皮书”在英展出引发争议:由19世纪杀人犯皮肤装订而成)

展出的“人皮书”。图片来自英国《卫报》网站。

6

拉什迪将出版

遇袭后的第一本小说

萨尔曼·拉什迪即将出版一本新的故事集,名为《最后一刻》(The eleven Hour),这本书将探讨他长期思考的主题,包括死亡、愤怒与和平。小说讲述了印度金奈两个争吵不休的老人在灾难的背景下经历的个人悲剧的故事,它将重新审视拉什迪一直关注的孟买社区。

2022年8月,萨尔曼·拉什迪在纽约被刺,《最后一刻》是他遭遇袭击后的第一部小说。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拉什迪的小说《撒旦诗篇》被部分读者认为亵渎神明,之后人们一直担心他会遭到袭击。他的前一部作品是《刀》(Knife),这本回忆录探讨了他从2022年8月的袭击中恢复过来的过程。

(详见:萨尔曼·拉什迪将出版遇袭后的第一本小说)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整合:李永博;编辑:李永博;校对:贾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设置为星标

2024书评周刊合订本上市!

点击书封可即刻下单

了解《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合订本详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