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交涉:从《里瓦几亚条约》到《伊犁条约》的曲折历程

寄容历史观 2024-08-12 03:38:53

伊犁交涉:从《里瓦几亚条约》到《伊犁条约》的曲折历程

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

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

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政府与俄国之间的伊犁交涉,是一段充满曲折与斗争的篇章。从1878年开始,这场交涉不仅考验着清政府的外交智慧与决心,也深刻影响了中国西北边疆的领土主权与民族命运。本文将详细梳理从崇厚与俄订立《里瓦几亚条约》到曾纪泽赴俄改约谈判,最终签订《伊犁条约》的全过程,并探讨其对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影响。

一、伊犁交涉的缘起

19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西北地区陷入动荡之中。南疆喀什噶尔的回教封建主在浩罕汗国的支持下,于1865年入侵新疆,导致新疆地区局势恶化。与此同时,俄国也趁火打劫,于1871年出兵强占了中国的伊犁地区。这一事件成为清政府与俄国伊犁交涉的直接导火索。

面对俄国的侵略,清政府决定派遣军队收复新疆。在左宗棠的率领下,清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于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然而,伊犁的回归却并非一帆风顺。俄国以“代收代守”为由,拒绝立即归还伊犁,双方因此展开了长达数年的交涉。

二、《里瓦几亚条约》的签订与拒绝

为了索回伊犁,清政府于1878年派遣钦差大臣崇厚前往俄国进行谈判。然而,崇厚在沙俄的胁迫与愚弄下,于1879年10月2日擅自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又称《交收伊犁条约》)。这份条约名义上归还了伊犁城,但实际上却将伊犁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以及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地区斋桑湖以东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了俄国。此外,条约还规定了赔偿军费、免税贸易、增辟通商线路和增设领事等条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里瓦几亚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国内舆论的强烈反对。朝野上下纷纷谴责崇厚丧权辱国,要求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最终,清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将崇厚革职交刑部治罪,并改派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前往俄国重新谈判。

三、曾纪泽的改约谈判

曾纪泽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长子,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坚定的爱国立场而闻名。他抵达俄国后,面对沙俄的强硬态度和军事威胁,没有退缩而是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在长达半年多的反复交涉中,曾纪泽与俄国外交大臣进行了多次谈判,最终于1881年2月在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

《伊犁条约》相比《里瓦几亚条约》有了一定的改进。根据该条约,中国收回了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取消了崇厚所订条约中割让特克斯河流域和松花江航船到伯都纳等条款。然而,中国仍然付出了高额的代价: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河以南以北两岸的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被划归俄国;同时,中国还需偿付俄国900万卢布的“兵费”赔偿。

四、《伊犁条约》的影响与后续

《伊犁条约》的签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前约所损失的一些权益,但中国仍然失去了大片领土和主权。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在外交上的又一次失败和妥协。然而,它也展示了曾纪泽等爱国人士在逆境中坚持原则、据理力争的勇气和智慧。

在《伊犁条约》签订后,中俄双方又根据该条约的原则订立了5个勘界议定书。这些议定书进一步明确了中俄之间的边界线,但同时也将中国西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俄国。这一结果无疑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又一次严重损害。

五、历史反思与启示

回顾清政府与俄国之间的伊犁交涉历程,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在国家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再坚定的外交立场和再卓越的外交才能也难以完全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因此,我们必须铭记历史教训,努力提升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同时,《伊犁条约》的签订也提醒我们,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面对强权和威胁时,我们不能轻易妥协和退让;而应该坚持原则、据理力争,以智慧和勇气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阅读:44

寄容历史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