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清明上河图》,汴河两岸的繁华使人惊叹。千年之前的东京汴梁城,可以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作为世界贸易的中转站,它既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也是起点。随奇珍异宝而来的还有异域商旅,这些商旅中有的去了又来,有的则永久定居在了这块黄土地上,其中有一支犹太人社群就在北宋初年来到了这里,并打破了拒绝同化、固守民族信仰的限制,融入到了中国民族。
沿丝路而来的犹太商队
今日的开封,在中国是一个并不突出的二三线城市,近些年人们也仅是知道它是黄河岸边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结合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记载,开封是名副其实的七朝古都,甚至其地下像叠罗汉似的摞着6座古代城池,其中三座是国都,其中最大的便是北宋东京城。而犹太人来到这座城市的时间正要从北宋说起。
公元998年的某一天,晨光熹微,位于东京开封城西南的新郑门刚刚开启,城门口等待入城的商人已排起了长队,数匹高大的西域马与一群深眼窝高鼻梁的异域商人加入了等待进城的队列,相较于这些异域商人对道路两旁的琼林苑和金明池的艳羡,东京城市民并没有给这支百人的异域商队更多的关注。毕竟在当时,各色的异域商人早已是屡见不鲜。
这些随丝路而来的异域商人便是犹太人,作为以经商为业的民族,据说犹太人从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给他们喂糖,孩子们长大后擅长甜言蜜语,就能成为出色的生意人了。犹太人很聪明,利用生意经,很快就在东京城站稳了脚跟。他们发现以北宋的都城东京,市井商业繁荣,店铺生意兴隆,街上人头攒动,非常适合他们发挥优势,于是便决定定居下来,不再漂泊流浪。
宋皇也给予了犹太商队热情款待,并下御旨,“归我仲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于是这批犹太人就定居在了今开封礼拜寺南北教经胡同一带。而北宋是一个文化造极的时代,从武人造就的五代十国乱世中走出的宋朝,特别重视文治制度的构建,人人可以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点从北宋张择端的著作《清明上河图》中观察到,也可以从《开封府题名碑》发现,这块上面刻着从北宋建国的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到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期间历任开封府“一把手”的名字,我们找范仲淹、欧阳修、蔡襄…等人的名字。
文人时代下,平民阶层脱颖而出,成为城市的重要角色,这些对于从异域而来的犹太人来说,意味着包容。这也是他们在当时可以固守犹太信仰的原因,以至于时至今日,开封的犹太人社群中还保存着《托拉》最后几节的题跋,内容都是用希伯来一波斯文写成的,尽管他们已经看不懂这些文字的含义,但这都是后话了。
在这种宽容的社会环境下,公元1163年,犹太人在开封修建了犹太会堂,不过被称为“一赐乐业教清真寺”,因为这些犹太人自称是“一赐乐业”教徒。之后随着汉人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文化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拒绝同化、固守民族信仰的的犹太人也逐渐汉化,开始尊崇孔子,信奉儒教,改汉族姓氏,特别是明朝后,其更是被当作成了回民。
再后来随着黄河的屡次泛滥,开封城里的犹太会堂被冲毁,虽然经过了重建,但已不复当年。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来中国传播天主教的利玛窦,无意中得知了开封犹太人的存在,便委派一名教士来开封探访,希望能寻找到更加古老的《圣经》。这名传教士就在开封犹太会堂发现了大量古老经书和文献材料。
这名传教士书信中写道:当时开封城中有500多户犹太人家庭,不过他们几乎已忘掉了曾经的语言,都是在说汉话,穿汉服,过着与普通中国人没什么很大区别的生活,他们甚至可以参加科举去做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做其他工作。
清道光二十一年黄河再次决口,开封城又一次被淹,犹太会堂也再一次被冲毁,不过却并没有被修复。后来随着太平天国北伐的影响,开封犹太社群的最后一名犹太教拉比去世,再也没有人认识希伯来语,自此开封犹太宗教活动完全停止了,犹太后裔基本已经汉化,不光衣着,相貌与中原人已几无差别。
千年汉化,一朝难重拾信仰
1948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后,曾号召全世界的犹太人及其后裔回到以色列恢复身份并定居,但开封犹太后裔并无响应,这与开封犹太社群的孤立有关,他们自北宋从迁居中国后,或因战乱或因别的什么原因,与国外的犹太族群完全断了联系。当然20世纪初,在上海发家的犹太人也曾研究和援助开封犹太人,试图帮他们恢复犹太信仰,但事与愿违。
1938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深入当年河南开封的犹太社区拍摄。
这里额外延伸讲一下民国时期的上海犹太人。随着清末国门大开,犹太人随西方列强进入中国,上海租界是他们重要的聚居地。比如上海黄浦江外滩52幢西式建筑中的沙逊大厦,就是现在和平饭店的北楼,其当时的主人就是英籍犹太商人埃利斯·维克多·沙逊,在当时的上海有着“房地产大王”之称。
埃利斯·沙逊处在英国的一个财阀家族,而沙逊家族在19世纪30年代,靠着从印度贩卖鸦片到中国,获得了大量财富。之后沙逊的叔叔雅各布来中国“掘金”,把洋行直接开到了上海。1923年沙逊本人第一次来到上海,最后看中了房地产投资的生意。凭着犹太人的金融天赋,不到十年,他就拥有了大量的房产,成为了当时上海滩最富有的房产商人。
除了沙逊,上海还有一位地产大王也是犹太人,它就是哈同,出生在伊拉克的巴格达,幼年生活贫困,1872年只身从香港来到上海闯荡,在大卫·沙逊资助的慈善学校毕业后进入沙逊洋行供职,1886年与中法混血且笃信佛教的烟花女罗迦陵(本名罗俪穗,号慈淑)结婚。后来离开沙逊洋行单干,在妻子的帮助下他在开发经营上海南京路时获得巨大成功,当时南京路上以“慈”字打头的房产均为他名下产业(约占有南京路房产的44%)。
曾经南京西路还有一座堪称上海私人花园之冠的大花园——爱俪园(占地300亩),就是哈同为爱妻修建的礼物,近代历史名人孙中山、蔡元培、蔡锷、章太炎、何应钦等均受过园内资助。上海陷落后日军将此作为兵营,上世纪50年代初,这里又改建为“中苏友好大厦”,这座上海近代最大的园林才被替代,唯有至今仍存留的哈同大楼、慈淑大楼、嘉陵大楼、慈安里大楼,依旧叙说着这位犹太裔往日的辉煌。
1938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Harrison Forman)观看开封犹太人的碑石。
沙逊和哈同均是当时上海犹太人社群的代表,就是他们这些人曾援助开封犹太后裔,不过因为后者已全面汉化,都改了汉族姓氏、也过春节、拜祖先,很难再恢复犹太信仰,最后只得离去,没有继续强求开封犹太后裔恢复传统习俗。不过开封犹太后裔依然是我国存在最完整的犹太社群。而开封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清真寺古碑遗迹,表明着过往的辉煌。
这块石碑,记录了千年前来到中国的犹太人的历史。
或许也囿于这些原因,以色列并不认可开封犹太后裔是跟他们一样的犹太人,因为他们没有保留任何犹太人的风俗习惯。不过以色列并没有特别反对他们回以色列认祖。只是开封犹太后裔也并没有特别想回到以色列的意思,他们认为自己是中国老百姓,身份证上标注着汉族或回族,跟以色列并没有太大关系。
回归?不过是移籍而已
实际上开封犹太社群约有四千多人,截止2022年约有50人奔赴以色列定居,想要恢复自己的犹太人身份,找回遗忘的犹太习俗。其中金广元算是其中比较知名的一个,记得早些年是曾上过电视。金广元在通过“正式皈依考试”后获得了以色列国籍,称感谢中国收留了他的祖先等等。
网传说以色列认定犹太人后裔的标准是母系认同,不过这是早些年的说法,当前认同标准有六种,不管是父系还是母系,亦或是女婿、嫁入,甚至是信仰犹太教的,或不信仰犹太教但能通过以色列“正式皈依考试”的均可以成为以色列人,其实这与其说是认定犹太人的标准,更像是申请入籍以色列的标准。前些年曾有6个开封女孩就是通过考试入籍的,不过同去的男孩则被拒了。
其实之所以说纯种犹太人以母系认同为准,网上有一种说法是可能跟圣经历史有关。据圣经记载,亚当的后裔亚伯拉罕的儿子有两个,一个是与自己妻子生的儿子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了十二个儿子,就成了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于是犹太人便把亚伯拉罕追认为先祖。
亚伯拉罕另外一个儿子名为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与埃及人夏甲生的,后来以实玛利成了阿拉伯民族的祖先,再后来以实玛利的传人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自然也追溯到亚伯拉罕先祖。如此算来,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其实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都属闪米特人。
方块Q拉结
而被誉为以色列民族之母的拉结就是雅各的妻子,雅各是亚伯拉罕的孙子,以撒的儿子,因曾与天使角力得胜,天使让他改名为以色列,就是“与神角力”之意,这也是以色列民族名称的由来。而拉结正是雅各舅舅拉班的女儿,她和丈夫雅各的故事,是《圣经》里第一次对爱情的歌颂,后来法国人设计扑克牌时,还列入了方块Q(Queen即皇后)。以母系为准,恰恰是因为“同父”。
如今,全球犹太人约有一千四百多万人,其中以色列有六百多万人,美国有五百多万,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其他国家。而开封犹太社群也只是总多“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后裔之一,由于年代久远,早就在黄河畔这方以农为本的土地生了根,即便去到以色列,何尝不像千年前其祖先迁居东京城的那般模样?只是那般境遇或许与当年北宋又有很大差别了。
上期回顾:中吉乌铁路:谈了26年才成,最大的阻力不是俄罗斯,而是吉尔吉斯斯坦
备注:本文是《西亚中东合集》的第35章的原创作品,仅为一家之言,转发请注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及出处】。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