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威宁自治县广袤的乡村,雪山镇谢家村苹果园里,工人忙着为苹果树剪枝授粉;国有沙子坡林场里,随处可见大家种植天麻的忙碌身影;香炉山茶园里,采茶姑娘的歌声优美动听……近年来,位于乌蒙山深处的威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靠山吃山”,培育特色产业,打造本土品牌,特色水果、林下经济、茶叶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名片”,为威宁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土品牌”有了“金名片”
在4月18日举行的第17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上,威宁的“乌蒙山外山红茶”力压群芳,斩获红茶类(条形)金奖,为威宁茶产业再添金字招牌。
自己的茶获得金奖,贵州昌乔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杨才又并不感觉意外:“我们的茶叶加工既传承了老师傅手工揉捻的匠心,又引入现代化生产线,双重工艺保障茶叶品质。”
威宁的茶园平均海拔2200米以上,高海拔、低纬度、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赋予了威宁茶特有品质,传统的制茶方式造就威宁茶的独特韵味,让威宁茶飘香四方,更让四方游客“闻香而来”,品茶香,看茶景,寻茶趣。
茶农和游客在炉山镇香炉山茶园采摘茶叶
走进炉山镇香炉山茶园,翠绿的茶垄随着高低起伏的山势绵延开来,空气中弥漫着茶树的阵阵清香。
来自六盘水市的游客刘黎腰挎小茶篓,在茶园师傅的指导下变身茶农,亲手采摘鲜茶。
“早就听说威宁茶好,今天来游玩,亲自体验采茶、手工揉捻、炒茶、制茶的快乐,体验感非常好。”刘黎说。
威宁茶好,是客户的认可;威宁茶俏,是市场的选择;威宁茶产业发展的步履铿锵,是威宁特色产业集群中的一束光。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坚持“勤练内功”,深挖马铃薯、水果等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做大产业集群、做强产业链条,推出“威宁火腿”“威宁苹果”“威宁马铃薯”等一批批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土品牌”,打造持续发光的“金名片”,推动农业产业行稳致远,助力乡村振兴。
“土特产”展现“大作为”
近年来,威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打造具有威宁特色的产业体系。
威宁境内高山草甸分布广泛,古时先民有赶山放牧的习俗,猪、牛、羊同为伍的环境培育了耐粗饲、耐寒、抗病率强、体质结实、瘦肉率高的可乐猪和乌金猪。
600年前,威宁就已经形成“冬季腌腿、春季上霉、夏季发酵、秋季熟化”的火腿制作工艺,代代传承,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在贵州威城山礼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查看火腿的风干情况。(赵庆能 摄)
乘上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威宁积极通过“基地养殖+公司生产+市场运营”的发展模式,聚焦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融合发展端等环节,全力推动威宁火腿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2016年,威宁火腿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毕节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威宁火腿”正式通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准注册,成为威宁特优农产品的亮丽名片。2024年4月,威宁火腿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海拉镇海昌村党参种植基地里,参农展示自己刚采挖的党参。(赵庆能 摄)
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聚焦本土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威宁因地制宜谋划“5+2”产业布局,把马铃薯、蔬菜、烤烟、苹果、养牛作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威宁火腿、威宁荞麦作为特色产业做精做特,稳住产业基本盘。以特色经果林种植、林下经济和养殖为辅翼,“农”墨重彩绘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图景。
如今,威宁马铃薯种植常年保持150万亩、蔬菜种植20万亩、烤烟种植面积21万亩、苹果挂果面积15万亩、荞麦种植面积15万亩、牛存栏43万余头、火腿产量100万支以上,一个个带有“威宁味道”的“土特产”,一条条不断延长的产业链,正在乡村振兴路上展现“大作为”。
“土经济”唱响“致富歌”
时下威宁各地的樱桃正“甜蜜”上市,么站镇田上村的樱桃种植户李文聪每天一大早就到樱桃园采摘,随着一筐筐樱桃上秤付款,李文聪笑得合不拢嘴。
游客在么站镇田上村樱桃园内采摘樱桃(赵庆能 摄)
“原来这一片是河沙地,寸草不生。2018年河堤改造以后,我在这里种起了樱桃树,现在这片樱桃林每年能给我带来好几万的收入。”李文聪告诉记者,田上村属于高原河谷气候,当地种植的水果都能拼到时间差抢先上市。
威宁积极立足资源禀赋、讲究发展实际,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严格落实“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在哲觉镇对格村贵州驰林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天麻种植基地里,务工群众正在制作营养桶。(岳刚 摄)
产业发展过程中,威宁积极发挥“科特派”和“土专家”作用,为乡村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引导“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让乡村特色产业有“钱”途。
从百草坪山巅到牛栏江河谷,从牛羊肉到软籽石榴,威宁“靠山吃山”,让一项项富民产业扎根群众家门口,持续推动群众增收,推动威宁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土经济”唱响了“致富歌”。
来源:威宁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