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三湾改编”,其实是“缩编”,毛主席要的是革命精华力量

历史轮 2024-09-25 21:11:23

一般人如果做了某个组织的领导,都想让自己的组织人多势众,想方设法地扩大组织,号召更多的人加入。

但毛主席不是一般人,他是伟人,他的战略眼光很长远,他搞革命,并没有一开始就想着尽快把革命人群搞大,他想要的是革命的精华力量。

著名的“三湾改编”,很多人以为就是毛主席对人民军队的思想改造,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让这一点成为人民军队之魂。但其实,“三湾改编”的重点除了一个“改”字外,还有一个“缩”字,从某种程度来说,叫做“三湾缩编”也可以,因为“缩编”的意义,也不亚于“改编”。

秋收起义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各种艰难困阻。军事总指挥卢德铭牺牲了,秋收起义的队伍连敌人的正规军都不敢正面对抗,一直在躲避敌人正规军的追击。只有当发现莲花县县城没有敌人正规军的时候,秋收起义的部队这才敢攻打莲花县城,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

由于部队一挫再挫,总指挥牺牲,部队情绪十分低落,不少士兵逃跑,战斗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再不采取点措施,恐怕这一支起义部队就完了。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和他的部下来到了三湾,就是在这里,毛泽东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此时,毛主席手下只剩下不足千人,后面有敌人追击,前面又不知道路在哪里,正常人的思维是要牢牢地保住现有的部队人数,绝对不能容许士兵再逃亡了。

但毛主席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又令人难以理解的决策,就是“缩编”,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也证明了是这个决策是绝对英明正确的。

毛主席宣布不强制大家留下来,愿意跑的,绝对不阻止,还发给路费,只要把枪留下来就行。就这样,在非常艰难的局面下,秋收起义的部队跑了有100来个人。

但是愿意留下来的700多人都是革命的精华,他们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愿意接受党的绝对领导,愿意接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样苛刻的规矩,愿意接受没有军饷只为人民服务的纯粹理想,这三个“愿意”是划时代的“愿意”,意味着一支全新的、比以往任何旧军队都要先进的人民军队终于诞生了。

毛主席要的不是人多,他要的是顶用的人!

相反,在国民党成立之初就不是如此,国民党就认为人多力量大,革命需要多一些人参与才行。因此,国民党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只要你来搞革命,我就不挑人,是个人我就要,于是,很多三教九流的人,包括黑社会的洪门,都加入了国民党。从某种程度看,国民党一时间声势浩大。最终,导致国民党组织纪律非常涣散,甚至因为三观不一样还整天内讧。只要数量,不要质量,是国民党一盘散沙的的重要原因。

还好,毛主席在建军之初,就认识到了革命要成功,不在于人多,主要在于找到核心、认可革命理想的同路人,这样更加有利于组织建设和事业发展。

2 阅读:11

历史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