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比亚迪在智能驾驶发布会上宣告仰望品牌搭载的“天神之眼A”智驾系统正式亮相。这一系统以3枚激光雷达、5枚毫米波雷达和12枚超声波雷达构建的感知矩阵为核心,配合508TOPS算力平台,号称“全场景高阶智驾无死角”。就在前两天,又刷到汽车ZJ发布的一段视频。
视频中车长5.265米的仰望U7与奔驰S级、宝马7系展开了一场“人机泊车大战”,在模拟北京胡同侧方位、香港停车楼螺旋车位等极限场景下,U7以“甩尾泊入”“摇头泊出”的丝滑操作碾压传统豪车,甚至完成“真车华容道”挑战——仅靠易四方技术的四轮独立控制,在前后夹击的15cm极限间距中脱困。昨天仰望汽车官方接连又放出两段视频:一段展示U7在断头路垂直车位中结合易四方技术,实现“甩尾泊入”和“摇头泊出”等高难度操作,另一段则呈现车辆通过固定一个车轮,利用其他三个车轮的差速旋转,实现绕任意车轮的单轮定点旋转。
我看完这几段视频时,在我印象中的D级轿车“笨重难停”的认知,将比亚迪的易四方技术推向舆论巅峰。仰望U7的易四方的四电机对轮端的控制精度达到了0.1度级,且每个车轮的扭矩响应速度能到10毫秒这相当于比人类神经元传导快50倍。这一超快速的调节能力确保了车辆在动态驾驶中能够迅速且精准地控制每个车轮的扭矩输出,从而提升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仰望U7还配备了双向20°后轮转向和敏捷转向系统,这几项项技术的结合,使得这台5.3米的D级车与奔驰S级、宝马7系同比之下拥有了A0级小车的灵活性。
我们要知道传统豪车的自动泊车,本质上还是“机器模仿人类打方向”。而视频中可以看到在前后间距仅15cm的极限侧方位里,这台5.3米的大家伙前轮左打+右后轮反转,车身横移着“蹭”进车位;遇到断头路垂直车位时,开启甩尾泊入模式,后轮扭矩差让车尾像钟摆一样精准滑入。这种操作背后的四电机控制算法,已经超越了“驾驶辅助”的范畴,更像是给车辆装上了“运动关节”。
而传统车企的机械传动架构,支撑不了四电机的毫秒级响应。比亚迪从三电系统到控制芯片的全栈自研,让车辆成了一台‘可编程机器。”这让我想起特斯拉的线控转向,或是奔驰的后轮转向。但比亚迪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用电动化时代的全新技术栈,直接跳过了传统车企的渐进式改良路线。当BBA还在用48V轻混和渐进式智驾“挤牙膏”时,比亚迪既以“天神之眼A”树立智能驾驶的硬件标杆,又以易四方技术重新定义车辆运动逻辑,让BYD的价值锚点从“品牌溢价”转向“技术穿透力”。
比亚迪“天神之眼A”+易四方泊车技术的组合,不仅展现了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强大实力,更重新定义了智能驾驶的体验。仰望U7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D级豪华轿车笨重、难停的固有印象,为用户带来了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体验。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成本的降低,易四方技术有望应用到更多中高端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