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小儿子劝母亲把遗产留给大哥:多年偏心之后,母亲最终的选择令人深思

时光捕梦盒 2025-03-28 09:11:23

陶阿姨有两个儿子,兄弟俩的人生轨迹却截然不同。

一个成为了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级知识分子,另一个则早早踏入社会,成为一名普通的理发师。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异?

在母亲多年偏心的阴影下,他们又将如何面对最终的遗产分配?

陶阿姨夫妇最初对两个儿子的期望并无二致,都希望他们能有所成就。

大儿子天生不爱学习,性格叛逆,初中毕业后便执意不再升学,选择学习理发。

而小儿子则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优异,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

两个儿子的不同选择,也逐渐改变了母亲对他们的态度。

陶阿姨将更多的精力和金钱投入到小儿子的教育上,为他骄傲,也为他操心。

相比之下,她对大儿子的关注越来越少,甚至流露出些许失望。

大儿子并非不明白母亲的偏心,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怨恨,反而默默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在小儿子读大学期间,父亲突患重病,治疗半年后不幸离世。

这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大儿子提前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他用自己理发赚来的钱贴补家用,支持弟弟继续深造。

对弟弟的学业,他始终感到骄傲,经常向顾客夸赞自己的博士弟弟。

兄弟俩先后成家,大儿子娶了一位洗头妹,小儿子则与一位大学老师结为连理。

在母亲眼中,两个儿媳的地位也高低有别。

她更喜欢高知家庭出身的小儿媳,逢人便夸赞她,而对大儿媳则略显冷淡。

随着年龄的增长,陶阿姨的身体每况愈下,需要人照顾。

小儿子将她接到城里,但生活习惯的差异和婆媳之间的摩擦让陶阿姨难以适应。

半年后,大儿子将母亲接回自己家中,与妻子一同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

这一照顾,就是十几年。

十几年间,小儿子也会定期寄钱回家,补贴家用和母亲的生活开支。

由于大儿子承担了母亲的所有生活费用,陶阿姨几乎没有其他花销,便将小儿子寄来的钱都存了起来,积攒了近三十万元。

时间流逝,陶阿姨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便拿出存折,准备交代后事。

望着两个儿子,她一时不知该如何分配这笔钱。

她知道自己一直偏爱小儿子,也常常念叨小儿子一家在城里的开销大,生活不易。

大儿子似乎也默认了母亲会将遗产留给弟弟,毕竟这么多年来,母亲的偏心显而易见。

他自己经营着理发店,生活也算过得去,对遗产并没有过多的奢望。

小儿子却主动提出,将母亲的遗产和房子都留给大哥。

他说:“妈,把这些钱给大哥吧!

还有你的房子也给大哥吧!

我读的书多,你在我身上花的钱够多的了,而且这些年大哥大嫂一直在照顾你,他们付出的远远比我付出的多。

听到小儿子的话,陶阿姨笑了。

原来,她心中也是这么想的,只是难以启齿,担心被指责偏心大儿子。

而大儿子和儿媳则感到意外,他们一直以为母亲偏爱弟弟,没想到最终却得到了母亲的补偿。

陶阿姨去世后,遗产如她所愿全部留给了大儿子一家。

兄弟俩共同操办了母亲的后事,他们的兄弟情谊并未因为遗产分配而受到影响。

陶阿姨的故事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该如何平衡对子女的爱?

物质的补偿能否弥补曾经的偏心?

亲情与金钱,究竟哪个更重要?

或许,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答案。

0 阅读:0

时光捕梦盒

简介:打开时光的捕梦盒,释放那些沉睡的奇妙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