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说过芯片危机,知道光刻机的重要性,但你是否想过,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竟也能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就是氦气。
别以为氦气只是用来填充气球、制造欢乐的“派对宠儿”。实际上,从尖端科技到医疗领域,从航空航天到国防工业,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核磁共振仪需要它来冷却超导磁体,光纤光缆的制造离不开它,就连火箭发射也需要它作为燃料的压送剂。毫不夸张地说,氦气就是现代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血液”。
信息来源:氦气对外依存度超过95%,国产化核心技术突破进展如何——瞭望
看似不起眼的氦气,却成了中国科技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坎”。
中国,这个全球氦气储量第二的国家,竟然95%的氦气需要依赖进口,每年花费巨额外汇购买这“一缕轻气”。更让人担忧的是,这背后还隐藏着美国长达百年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封锁。
掌控“稀缺资源”的“隐形冠军”信息来源:全球闹“氨荒”,这种“黄金气体“到底金贵在哪——齐鲁壹点
说到“卡脖子”,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芯片、光刻机,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早在1903年,当中国还处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美国就已经开始布局氦气资源,并将其视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1925年,美国立法禁止向外国和非政府机构出售氦气,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技术封锁和战略储备。彼时的美国,就如同一个精明的棋手,在全球资源的棋盘上,早早地落下了关键的一子。
凭借着先发优势和技术壁垒,美国牢牢掌控着全球氦气市场的“话语权”,不仅攫取了巨额利润,更是在关键时刻,用氦气资源对他国进行限制和打压,成为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信息来源:中国缺氦究竟有多严重?——文明杂志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各领域对氦气的需求量呈井喷式增长。然而,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使得中国在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和市场波动时,显得格外被动。
为了缓解燃眉之急,中国开始积极寻求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国的氦气供应,实施“分国进口”策略。然而,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卡塔尔的氦气生产技术和设备大部分依赖美国,一旦美国从中作梗,中国的氦气供应链条将再次陷入瘫痪。
“造不如买”的思路行不通,“受制于人”的滋味更不好受。要摆脱“卡脖子”的困境,中国必须走出一条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突围之路!
从“跟跑”到“领跑”信息来源:瞭望|氦气对外依存度超过95%,国产化核心技术突破进展如何--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新华社
面对美国的长期封锁和技术垄断,中国并非束手无策。近年来,中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在氦气资源的勘探、开采和提纯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展现出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幅员辽阔,蕴藏着丰富的氦气资源。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松辽盆地……这些都是中国氦气资源的“宝藏”。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技术落后,开采难度大,这些“宝藏”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中国科技工作者们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曙光。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套3.6万Nm3/d含氦煤层气提取高纯氦气装置,标志着中国在含氦煤层气提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不仅如此,中国煤科煤科院还首创了“煤层气提氦工艺”,能够获得99.999%以上的高纯氦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系列技术突破,为中国氦气产业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前,中国的氦气产量还不足三十万立方米,如今,这一数字已经飙升至268万立方米,增长了近十倍!
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科技工作者们夜以继日的奋斗,更彰显了中国在氦气产业领域的雄心壮志。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氦气产业的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氦气资源的勘探、开采、提纯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产业链条也尚未完善。
未来,中国需要继续加大对氦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技术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提高自主生产能力,构建安全可靠的氦气供应体系,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从“资源牌”到“科技战”很多人或许难以想象,看似简单的氦气,竟会成为国与国之间博弈的筹码。然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一种关键资源,都可能成为制约国家发展、影响国际格局的关键因素。
美国对氦气的战略布局,始于上个世纪初, 正是其雄心勃勃、意图掌控全球科技和经济命脉的体现。
进入21世纪, 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全球科技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氦气作为一种不可再生、应用广泛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自然也就成为了各国争夺的焦点。
从“资源牌”到“科技战”,氦气之争的背后, 折射出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各国围绕科技制高点的激烈竞争。
面对美国在氦气领域的“卡脖子”企图,中国只能依靠自主创新突围。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 一批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 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载人航天到量子通信, 从超级计算机到人工智能, 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 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 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挑战, 中国唯有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公开向美国送情报。
看标题吓劳资一跳。
作者拿了多少十六亿的钱,散布恐慌谣言。
到底是“氨荒”还是“氦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