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瓷器上的人物画片?看图知典故,详解经典人物纹饰(五)

司马朗谈文化 2023-03-02 00:14:09

​竹林七贤

画片特征:画面以竹林山石为背景,画中七名男性,其中或有弹琴、饮酒、交谈状。

典故: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高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闲时经常在竹林里聚会,喝酒唱歌,恣意纵情。由此被称为“七贤”,后世以“竹林七贤”相称。

木兰秋狝

画片特征:大部分画片中,人物策马握弓,飞禽走兽四散奔走,被狩猎动物中尤其以鹿为主要表现的关键点。

典故:木兰本是满语音译,“捕鹿”的意思。古人词汇丰富,不同季节打猎也要有区别,秋季为狝,冬季为狩。清朝宫廷每年秋季在蒙古区域狩猎,一是可以拉着八旗的队伍练习骑射,权当练兵,又可以接见蒙古各部的统治阶层,维系满蒙关系,可以说对清政府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

百子图:

画片特征:画面中孩童众多,互相嬉戏,游戏种类繁多。注意,孩子多到让人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就是百子图最大的特征。

典故:百子图又叫百子迎福图、百子闹春图等。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百是虚数,无穷大的意思,因此百子迎福图也是把祝福给描述成极致的状态。传说周文王有一百个孩子,民间一直歌颂文王子孙满堂,所以百子图一直被老百姓赋予多福多寿、人丁兴旺的寓意。

婴戏图

画片特征:一个或多个孩童玩闹嬉戏,明清时有的婴戏图中还绘有仕女。与百子图最大的区别就是画片中孩子的数量,婴戏图中孩童稀稀落落,不及百子图中密集。

典故:婴,古时代指儿童,并非今天我们说的婴儿。中国很早就有绘画小孩子的传统,明清时彩瓷的发展更是推动了将儿童画片广泛的绘上瓷器。儿童们或蹴鞠或嬉戏,稚嫩可爱。婴戏图象征着多子多福,生活美满。

折桂图

画片特征:无论画片中主要人物是男是女,只要有人手持桂枝,就可以判断为折桂图,四女子人手一枝的,又被细分的叫做四美折桂,以月宫为背景的,叫蟾宫折桂。

典故:隋唐兴科举后,以“蟾宫折桂”来比喻登科及第,金榜题名。古代时没有高考,所谓的科举,既是学问的考验,又是仕途的必经之路。应试的书生们要经过一路的乡试、会试、殿试,过关斩将,难度非常。所以折桂图的意义在于对读书人最大最美好的祝愿。

五子登科

画片特征:绘画中最主要的判断依据是五个人,大多数画片是五个孩童,少数也绘成5个成年男性的,或身穿朝服,或有的清代民窑作品五个男性都是士绅模样。

典故:三字经中有一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说的是燕山窦禹钧教子有方,五个儿子全部高中进士。要知道科举时代,进士远比如今的博士要难考的多。后世就以“五子登科”祝福后代子嗣都能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寄予了一种美好祝愿。

0 阅读:33

司马朗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