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上,联合国安理会的格局变动始终牵动着各方的神经。2025 年,安理会改革的话题再度成为全球焦点,而其中关于常任理事国是否会迎来新成员的争议,更是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一直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自 1945 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法国、英国、美国、苏联(后由俄罗斯继承)这五个常任理事国凭借着在二战中的重要贡献以及强大的综合国力,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任。安理会的决议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常任理事国手中的一票否决权更是在诸多重大国际问题的决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联合国大会(资料图)
今年年初,法国率先提出一项引发轩然大波的建议,力挺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法国的这一举措看似是在倡导世界多极化,让更多国家的声音在国际事务决策中得到体现,但背后实则有着复杂的利益考量。从经济层面来看,德国和日本长期以来都是世界经济强国。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日本曾一度占据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尽管近年来经济出现下滑,在 2023 年其名义 GDP 被德国反超,滑落至全球第四,但雄厚的经济基础依然使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德国在二战后虽历经波折,但也迅速崛起成为欧洲的经济引擎之一。
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近年来经济增长势头迅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发展的科技产业让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巴西则是南美洲的重要国家,在地区事务和资源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法国或许希望通过支持这些国家入常,增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盟友力量,提升自身影响力。
然而,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的态度却异常坚决。就在 2025 年 1 月 3 日,俄罗斯代表公开表示,德国和日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表态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从历史角度而言,德国和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尽管战后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国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历史的伤痛依然深刻地印在国际社会的记忆中。
联合国大会(资料图)
在现实层面,德国和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影响。在俄乌冲突中,德国和日本紧跟美国的步伐,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措施,这无疑加剧了俄罗斯对它们的反感。俄罗斯认为,让这样缺乏独立外交立场且有着历史包袱的国家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将会对国际秩序的稳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日本对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渴望由来已久。在经济上,日本曾经凭借着先进的制造业和科技实力,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在汽车、电子等领域,日本的企业曾经风靡全球,丰田、本田等汽车品牌以及索尼、松下等电子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快速变化,日本经济面临着诸多困境。劳动生产率持续低迷,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2022 年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仅排在第 30 位,远远低于德国的第 11 位。
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导致工资多年停滞不前,企业利润微薄,进而拖累了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个人消费支出至今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同时,日本的制造业也逐渐出现空心化现象,曾经占据优势的家电和电子核心市场已经逐步退出世界第一梯队,松下、东芝、富士通等品牌的竞争力大不如前。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日本试图通过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来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联合国(资料图)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日本在亚洲地区的角色也较为特殊。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日本在一些国际事务中常常追随美国的脚步,这使得其在亚洲地区的形象受到一定影响。而且,日本与周边国家存在着一些领土争端等问题,如与俄罗斯在北方四岛的争端,与韩国在独岛(竹岛)的争端等。这些问题也使得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变得复杂,进一步增加了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难度。
德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尽管在二战后德国积极进行重建和发展,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欧洲的重要经济体和政治力量。但在国际事务中,德国同样受到美国的一定程度的控制。美国在德国拥有军事基地,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德国的立场往往受到美国的左右。在俄乌冲突中,德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俄罗斯认为,德国在国际事务中缺乏独立的决策能力,无法承担起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有的责任。
美国在这场安理会改革的争论中也有着自己的盘算。美国支持德国和日本等国入常,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增加盟友在安理会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推动安理会改革,对现有的国际秩序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利益。然而,美国在对待南美洲的巴西入常问题上却态度冷淡。这是因为美国一直将南美洲视为自己的后花园,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南美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与自己分庭抗礼。巴西如果成功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将会极大地提升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这无疑会削弱美国在南美洲的影响力。
石破茂(资料图)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中国的立场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直秉持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参与国际事务。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中国明确表示支持合理的改革,但改革必须充分反映国际政治的现实情况,并注重公平性。中国深刻认识到,当前的安理会五常结构主要是基于二战的结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的代表性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例如,非洲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国家和丰富资源的大陆,至今没有一个常任理事国席位,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中国主张在安理会的权力结构调整中,应该更多地考虑让非西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参与进来,而不是简单地让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入常。
从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来看,安理会改革需要谨慎权衡各方利益。一方面,增加新的常任理事国成员可能会带来新的活力和不同的视角,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问题。但另一方面,如果新成员的加入不能充分体现公平性和代表性,可能会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需要充分协商,寻求一个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方案。
贸易(资料图)
就个人而言,安理会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能仅仅从个别国家的经济实力或政治影响力来简单判断。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国际形势都要求我们在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和代表性。任何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推动本国入常的行为都不应被支持,而应该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让联合国安理会能够更好地履行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使命。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各国能够放下私利,以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为出发点,共同推动安理会改革朝着有利于全人类的方向发展。
总之,在 2025 年的这场安理会改革的争论中,各方利益交织,矛盾重重。俄罗斯的坚决反对、美国的盘算、日本和德国的诉求以及中国的公正立场都在这场国际政治的博弈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最终的改革走向,将取决于国际社会能否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共同推动国际秩序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