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崛起:蒋介石为什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国民党头号人物

高哥贯通古今 2024-08-08 22:04:48

(一)

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后,苏联的布尔什维克党人一个个雄心壮志冲云天,都憋足了劲要把革命的红旗插遍全球。于是,他们在波兰、德国以及匈牙利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可惜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无奈之下,布尔什维克只好把目光转向了东方,转向了亚洲。这也是俄国人的历史传统,每次他们在欧洲吃了亏,就会想办法从亚洲那边找补回来。

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如果中国能够实现赤化那最理想不过了。但是苏联也不能直接出兵中国,必须在中国找一个代理人才行。选来选去,他们最终选中了国民党。

按照列宁的理论,国民党虽然属于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但是亚洲的资产阶级与欧洲的资产阶级不同。亚洲的资产阶级属于新兴力量,尚属生机勃勃,具有革命性,与十八世纪末法国的资产阶级一个样。因此,无产阶级可以联合国民党这样的资产阶级,一起闹革命。

1922年的孙中山实际上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最信任的粤军将领陈炯明突然发动兵变,把孙中山赶出了广州。

1923年,虽然孙中山联合刘震寰、杨希闵等地方军阀赶走了陈炯明,重新回到了广州,又建立了大元帅府。但是此时的孙中山实力薄弱,手下只有许崇智一支数千人的孤军可以信赖。刘震寰杨希闵随时都有可能叛乱,广州城内还有陈廉伯、陈恭受为首的商团武装实力雄厚、武器精良,实际上,此时的孙中山连半个广州城都控制不了,随时可能再次被赶走,回到上海租界去当寓公。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苏联的援助犹如及时雨一般,让濒临绝境的国民党起死回生,重新振作了起来。

苏联方面向国民党提供了1000万卢布作为国民党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另外拨出270万卢布创建黄埔军校。到了北伐时期,苏联又提供了300万卢布的军火。在1927年以前,国民党在广州各机关工作人员的月薪,国民党军队的军饷也全都是由苏联支付,按月足额发放。

要知道在那个年头,中国能够按月足额发放薪饷的地方可是不多,就连北京的中央政府都动辄拖欠公务员的工资,鲁迅当时在教育部上班,十余年下来被拖欠了高达五千大洋的工资。

国民党单单凭借着能够按时开支这一条就足以在中国傲视群雄了。

不过这样一来,苏联实际上就变成了国民党的超级大股东,他们在国民党内部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几乎就要变成国民党的太上皇了。

而这也正是苏联人想要达到的目标,他们想要控制国民党,同时改造国民党,让国民党彻底变成自己的工具。

想要控制国民党,人事问题自然至关重要,让亲苏听话的人来执掌国民党的大权是最关键的。作为苏共驻中国最高代表的米哈伊尔·鲍罗廷在国民党内反复寻觅,最终,这个犹太人把目光落在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军人身上,他便是蒋介石。

(二)

众所周知,蒋介石并不受孙中山的重用。孙中山用人只信任广东人,在广东人里又特别信任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蒋介石是浙江人,所以孙中山对他一直都是另眼相看的。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孙中山被迫避祸永丰舰。蒋介石知道消息后,冒着生命危险,赶到了广州,登上永丰舰与孙中山共患难。孙中山对此十分感动,对蒋介石大加赞许。但是,事情过后,蒋介石还是无法进入孙中山身边的核心圈子。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蒋介石既不是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也不是候补委员,只是国民党中央下属的军事委员会的一位委员。5月,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让他负责办军校。

但是,蒋介石通过黄埔军校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那便是苏联人鲍罗廷。

鲍罗廷当然不会有孙中山那样的畛域之见,他不会单单只信任广东人的,他看重的只是一个人对于苏联的态度。在这方面,他对于蒋介石开始越来越欣赏。首先,蒋介石非常有才干,做事精明果断,无论是创办黄埔军校,还是平定刘震寰杨希闵以及商团的叛乱,东征讨伐陈炯明等等,他都表现极为出色;其次,蒋介石当时在政治上非常左倾,也很亲苏,甚至于把自己唯一的儿子蒋经国都派到苏联去学习。因此,老鲍就渐渐地拿着蒋介石当自己人看了。

鲍罗廷

当然,另外还有一个人也让老鲍觉着很顺眼,那便是汪精卫。

汪精卫那也是属于人精级别的人物,他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俄国人在国民党内的重要性,所以汪精卫在口头上也非常的左倾,把老毛子哄得团团转。

相比之下,原本与汪精卫并列为孙中山左辅右弼的胡汉民就比较缺心眼。老胡对苏联那一套有看法,而且时不常地会表露出来。这样一来,胡汉民在老鲍的眼里就变成了国民党的右派。

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他在临终前,并没有明确指定由谁来接替自己,于是在他身后,国民党内出现了四大巨头。这便是: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和许崇智。

这四个人里,汪精卫和廖仲恺都是公认的左派,胡汉民思想偏右,许崇智是粤军总司令,政治态度晦暗不清。

鲍罗廷暗中操控,结果汪精卫成为了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胡汉民为外交部长,廖仲恺为财政部长,许崇智仍为粤军总司令。

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成为了军事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同时担任粤军参谋长,实际上成为了军事上的第二号人物。

蒋介石已经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了,但是他自己也想不到的是:过了没几个月,更大的馅饼从天上掉下来,砸到了他的脑袋上。

(三)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廖仲恺遇刺身亡。这件事震惊了整个广州。

出了谋杀案,当然就应该破案缉凶才是。于是,在鲍罗廷的提议下,组成了汪精卫、许崇智和蒋介石“三人团”负责调查此案。“三人团”被授予“政治、军事及警察全权”,有点法国大革命时期公安委员会的味道。

“三人团”中,汪精卫和许崇智都担任要职,不能全力专注于破案工作。因此,侦破廖案的首席大侦探就是蒋介石了。

蒋介石雷厉风行,很快就发现了线索,原来国民党巨头胡汉民的弟弟胡毅生具有重大嫌疑。不过,此时的胡毅生已经逃到香港去了。

这下子,胡汉民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了。他和廖仲恺之间政见不合是尽人皆知的事,如今他的亲弟弟又涉嫌谋杀,他再怎么分辩也是白搭。

汪精卫是非常乐于看到这个结果的,于是,他出面装好人,劝说胡汉民“出国考察”,胡汉民没办法只能答应。

接下来,蒋介石继续调查,又发现许崇智手下的几个军官也具有重大嫌疑。

这样一来,许崇智又成为了下一个目标。对于鲍罗廷和汪精卫来说,许崇智实际上就是归附国民党的军阀,远远不如蒋介石这样由国民党自己培养起来的军官值得信任,因此,借着眼下的机会把他清洗出去,实在是上上之选。

于是,许崇智也在蒋介石与汪精卫的软硬兼施之下,被迫离开广州,到上海去做寓公了。随后,蒋汪二人对许崇智的粤军进行了清洗,凡是信不过的军官都被排除掉了,粤军变成了国民党一支可以完全信赖的力量。

许崇智

廖仲恺遇刺案的处理结果让鲍罗廷、汪精卫和蒋介石三人都大为满意,并且每个人都收获颇丰。在鲍罗廷看来,他已经把国民党内的右派势力赶出了权力中枢与军队,对国民党的改造大获成功;在汪精卫看来,他已经成为了国民党无可撼动的最高领导人,这个党今后就由他说了算了;而在蒋介石看来,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三级跳,现在成为了国民党最高军事领导人,国民党内的第二号人物,可谓是一步登天。

于是,在广州就出现了鲍、汪、蒋三人共掌大权的局面。

(四)

过了没几个月的功夫,当时光进入到1926年之际,一场更加严重的危机降临到了广州城中。

苏联驻中国最高军事顾问原本是著名的加伦将军(瓦西里·布柳赫尔),但是他在1925年8月因病回国休养。苏联方面改派季山嘉(尼古拉·古比雪夫)接替他的职务。

此时的苏联,正是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集团激烈内斗的时刻。双方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都针尖对麦芒,彼此对立,争吵不休。

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托洛茨基看不起国民党,他主张踢开国民党,全力支持中共发动民众闹革命。而斯大林则坚持要依靠国民党,支持国民党北伐。

在这个当口,季山嘉来到了中国。他是偏向于托洛茨基这一派的,因此,他到了中国之后,对于蒋介石以及他手下的党军,那是怎么看都不顺眼,到处都是毛病。尤其是蒋介石竭力主张的北伐,季山嘉是说什么也不同意。

季山嘉还和鲍罗廷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结果老鲍一气之下离开了广州,到北京去“养病”了。

这下就麻烦了,蒋介石的大靠山没有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的地位就变得岌岌可危了起来。国民党右派势力看到了时机,于是他们蠢蠢欲动,打算借这个机会把蒋介石搞下去。1926年3月初,广州开始出现了很多反蒋的传单,各种流言蜚语满天乱飞,都是对蒋介石不利的。

蒋介石曾经试图寻求汪精卫对自己的支持,但是汪精卫态度暧昧,模棱两可,这让蒋介石变得越来越紧张。

3月19日,蒋介石在办公室里忽然接到了汪精卫的电话。汪问他今天是不是要到黄埔去?蒋介石说我不去,你有什么事吗?汪精卫含糊了几句就把电话挂掉了。

接着,蒋介石又接到了海军局局长李之龙的电话。李之龙向他请示:苏联人想要参观中山舰,是不是把中山舰从黄埔开回基地去?

听到这个电话,蒋介石吃了一惊:我没有下命令让中山舰来黄埔啊?它怎么自己就来了?

联想到最近的一系列奇怪现象,蒋介石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可怕的一幕:苏联人和汪精卫合谋串通,把蒋介石骗到黄埔,登上中山舰,然后中山舰起锚驶向苏联。这样一来,蒋介石就要到西伯利亚去种一辈子土豆了……

想到这里,蒋介石毛骨悚然。他不知道对手到底给自己布置了怎样的陷阱,此时,他本能的想法就是赶紧跑,离开这个险境!

蒋介石原本打算逃到汕头去暂避一时,但是到了半路上,他又改变了主意。

蒋介石的狠劲上来了。

你们想搞死老子,老子就不会拼个鱼死网破?

不管怎么说,军权在我的手里,我就不能当一回陈炯明了?

于是,蒋介石返回到广州,在第二天,也就是3月20日,发布戒严令,封锁整个广州城,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山舰事件”。

(五)

经过历史学家的研究,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中山舰事件”既不是蒋介石搞出来的阴谋,也不是汪精卫设下的陷阱,实际上它是国民党内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搞的一个小把戏,其目的就是尽可能挑拨蒋介石与苏联方面的关系,让他们之间撕破脸皮。具体实施这件事的是“孙文主义学会”成员,黄埔军校驻广州办事处成员欧阳钟,是他假传军令,欺骗海军局长李之龙把军舰开到了黄埔。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当时广州外海有海盗劫船,有关方面打电话请求海军派出一艘“巡舰”(巡逻艇)去抓海盗。当时的黄埔军校教育长邓演达错听成“巡洋舰”,于是这就有了“中山舰”开往黄埔的事情。

反正不管怎么说,“中山舰”开到黄埔本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蒋介石由于神经过敏,竟然因此而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

“中山舰事件”很快就真相大白,根本就没有什么针对蒋介石的阴谋,一切问题都是蒋介石自己疑神疑鬼给闹出来。这样一来,蒋介石可就麻烦大了!

他这是兵变啊!和当年陈炯明的做法没啥区别的。

接下来蒋介石该怎么办呢?是破罐破摔,一条道走到黑,就像陈炯明一样与国民党彻底决裂?还是悬崖勒马,承认错误,请求处分?

如果他破罐破摔,那么他肯定没什么好果子吃。因为此时,广州城内还有李济深、李福林等粤军将领肯定不会听他的指挥,他只有第一军可以调动,但是第一军里还有很多共产党员,到时候也会反对他。所以,真的要造反,蒋介石的下场肯定比陈炯明惨得多。

如果他悬崖勒马呢?那么他必然会受到处分,轻则回上海去继续炒股票,重则就要被送上军事法庭审判了。

眼见得蒋介石已经身陷绝境,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做出了唯一正确的选择:认怂装孙子。

他向国民党中央递交报告,“自请处分”,甚至于在众人面前痛哭流涕。黄埔军校教育长邓演达都以为他要自杀,不得不吩咐手下人照顾好蒋校长,千万别让他出什么事情。

蒋介石的装怂给自己留下了退路,为他渡过这场危机创造了条件。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是一个政治家的基本功。在这方面,蒋介石绝对属于大师级水平。

关键时刻,远方的贵人伸出援助之手拯救了蒋介石,并且让他因祸得福。

这个贵人不是别人,正是斯大林。

(六)

1926年的春天,正是斯大林与所谓的“托季联盟”恶斗不休的时刻。“托季联盟”正在到处找斯大林的茬,想办法给他罗织罪名,中国革命问题也是其中之一。

蒋介石实际上是在斯大林的允许下,才被鲍罗廷扶上高位的。如果这位“革命将军”突然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反动分子,那岂不是证明托洛茨基是正确的,而斯大林却是犯了错误?

因此,斯大林同志不会犯错误,错的一定是别人。

于是,鲍罗廷急匆匆地从北京赶回到了广州,传达了来自莫斯科的最新旨意:中山舰事件是右派分子搞的阴谋,“介石同志”不过是闹了个误会,没事儿,啥事儿都没有,今后咱们该咋的还咋的。

同时,季山嘉也被撤职回国,原来的老顾问加伦将军重新回到了广州。

蒋介石惊险过关,但是更大的好事还在后面。

原来,汪精卫不干了。

汪精卫对蒋介石其实也是个利用的关系,并不完全信任。像他这样精明的人物恐怕也早就看出蒋介石绝非可以久居人下之人,因此,还是想个办法把蒋介石搞下去才是正道。现在,蒋介石发动了一场兵变,这正是搞掉他的大好良机。然而,万万想不到的是,老毛子居然像对待独生儿子一样宠着老蒋,蒋介石大闹一场,到头来却毫发无损,这让汪精卫的脸面可实在是挂不住了。

汪精卫实在是忍无可忍。

于是,汪精卫一气之下宣布自己“生病告假”,带着老婆陈璧君离开广州,去法国了。

汪精卫走后,谭延闿代理了国民政府主席。但是实际上,广州的第一号人物从此就变成了蒋介石。蒋介石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平步青云,飞黄腾达,竟然从国民党内一个不起眼的中层军官一跃成为了最高领导人。

从此,蒋介石就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的黄金分割之处,开始了他一幕又一幕的表演。

6 阅读: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