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战争:抗美援朝

秘密日记读者 2024-12-30 19:48:06

第一部分 知彼知己

第一章 美军内部的派系和矛盾

朝鲜战争,侵朝美军的最高指挥机关为远东战区司令部,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本书中美军上校以上军官及部分中低级军官第一次出现为全名加军衔,之后只写“姓”,如麦克阿瑟)。志愿军入朝时,其地面部队为第8集团军和第10军;远东空军司令为乔治?斯特拉特迈耶中将,下辖第5航空队、第20航空队、远东空军战斗货运司令部(临时)、远东空军轰炸机司令部(临时)、远东空军装备司令部;远东海军司令为特纳?乔伊中将(兼任驻日美国海军司令、第96特遣舰队司令),下辖第7舰队(第70特遣舰队)、第90特遣舰队、第95特遣舰队、第96特遣舰队。

战争中美军中的派系源于二战,基本和各战区有关。随着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接替乔治?马歇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局面逐渐变成欧洲战区日益坐大。奥马尔?布莱德雷接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并升任新成立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后,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系军官几乎一统天下。

但美军中有一个另类的存在,那就是五星上将、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早在1930年麦克阿瑟就已经贵为美国陆军参谋长,朝鲜战争中的美军高层——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四巨头,不管是陆军的布莱德雷、柯林斯,还是海军作战部长福雷斯特?谢尔曼,空军参谋长霍伊特?范登堡,在麦克阿瑟面前全是小字辈。所以柯林斯屡次飞往东京去“觐见”自己名义上的下属麦克阿瑟,都只能在麦克阿瑟面前毕恭毕敬乖乖坐着,聆听麦克阿瑟的演讲。

美军最高权力机关指挥不动麦克阿瑟,是朝鲜战争中美军的最大矛盾。

美军中的第二大矛盾是陆军参谋长之争的后遗症。参谋长联席会议是美军新生的最高指挥机关,首任主席实际是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和美国总统杜鲁门因为预算问题闹掰后,杜鲁门把眼光转向了自己的密苏里老乡——陆军参谋长布莱德雷接任(所以正式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算首任)。在谁接替布莱德雷出任陆军参谋长的问题上,当时有三个人选:柯林斯、马修?李奇微、马克?克拉克。这三个人都是西点军校著名的“1917届”毕业生。

克拉克首先被排除,其中意大利战役中的表现和布莱德雷不喜欢克拉克(认为其是个自私的利己主义者)是次要原因,克拉克得罪了得克萨斯州是主要原因。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其他方面,得克萨斯州是美国陆军的大本营,布莱德雷不敢得罪他们。

在柯林斯和李奇微中,布莱德雷选择了柯林斯,让李奇微出任分管作战的副参谋长。表面原因是艾森豪威尔认为柯林斯是美军十几个集团军级指挥官中最有天赋和最可靠的,并且具有在总部工作的经验,故布莱德雷安排柯林斯先当参谋长,到1952年卸任,让李奇微接着干,两个人轮流来。实际原因恐怕是李奇微为人过于强硬、不苟言笑、几乎从不妥协,并非军队在平时状态中的出色领导人。同时李奇微没有在五角大楼的工作经历,又刚刚第二次离婚和第三次结婚,引起了很多非议,引发了美国老派人物的不满,而且柯林斯和布莱德雷的关系更深。

可是克拉克和李奇微长期出任高级将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小派系,布莱德雷的安排引发了克拉克系和李奇微系中高级军官的强烈不满。

第三大矛盾是西点军校毕业生和其他军校毕业生对美军各要职之争。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柯林斯、李奇微、克拉克全部都是西点毕业生,他们在美军中的地位和影响,自然造成西点毕业生更容易受到重视,在选人用人上也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有所倾向。

美军中的这三大矛盾,自然会体现到下级部队的高级军官中。

此时,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是沃尔顿?沃克中将,西点军校1912年毕业生。他是乔治?巴顿的人,但巴顿的死对沃克的仕途没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沃克也是马歇尔-艾森豪威尔派系中的一员大将,他和艾森豪威尔的关系极为亲密,虽然沃克比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高三届,在西点军校时身为“学长”的他还欺负过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但沃克早在1916年就和艾森豪威尔成为好友,是能够被邀请参加艾森豪威尔独子约翰?艾森豪威尔婚礼的少数老朋友之一。

艾森豪威尔出任陆军参谋长后,立即给年纪已经相对较老的沃克安排了一个肥差——芝加哥地区的第5集团军司令。布莱德雷接任陆军参谋长后,因为艾森豪威尔的关系,对沃克也是照顾有加,让其出任日本占领军的第8集团军司令一职,而去日本占领军任职普遍被美军视为美差,当时美军中的普遍舆论认为这是为了让沃克“在退休前能度过一段美好、轻松的时光”。虽然柯林斯知道沃克因为巴顿的原因不喜欢他(沃克认为巴顿在诺曼底登陆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柯林斯却成了主角),但柯林斯无法违背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美军中依然普遍把柯林斯看成沃克的靠山。

考虑到沃克接替的是被麦克阿瑟信任的罗伯特?艾克尔伯格,此举亦有向远东战区“掺沙子”之嫌。

麦克阿瑟不喜欢沃克,是因为沃克为人木讷、不善言辞,和麦克阿瑟的性格截然相反。但麦克阿瑟并不讨厌沃克。对于他这样一个地位超然的五星上将来说,也因为他的性格,他对于堆积自己的荣誉似乎比培养自己的势力更有兴趣。二战结束后没多久,麦克阿瑟的“巴丹男孩”就日渐萎缩。看起来麦克阿瑟并没有自己的派系,但一个人的到来让太平洋系继续存在,那就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1915年的毕业生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

阿尔蒙德其实是欧洲系中的主力干将之一,他也是受到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赏识的美军将领。虽然中国的书籍因为采信偏向美国海军陆战队方面的著作对阿尔蒙德的诋毁之言,认为其能力平平。实际上艾森豪威尔称其为“美军中最出色的6个将军之一”[2],并在同龄人中第一个出任美军师长,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但他出任师长的第92师在意大利遭到惨败,极大的影响了他的仕途。加上曾与阿尔蒙德共事时交恶的柯林斯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因为柯林斯极度厌恶阿尔蒙德,美军全军上下都认为阿尔蒙德已经再也没有前途。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并极力争取第三颗星(晋升中将),阿尔蒙德主动要求前往远东战区任职出任远东战区人事部长。阿尔蒙德本身就有能力,他在人事部长任上的工作成绩获得了麦克阿瑟的赏识。1949年1月,阿尔蒙德接替保罗?穆勒出任远东战区参谋长。由于麦克阿瑟的超然,除了日益萎缩的“巴丹男孩”,麦克阿瑟几乎谁都不见,美军远东战区的军官戏称:“在东京晴朗的日子里,你可以看到富士山;在非常晴朗的日子,你可以看见麦克阿瑟。”[3]

而阿尔蒙德却是例外,他几乎可以随时觐见麦克阿瑟,因此阿尔蒙德的权力极大,远东战区一切事务几乎都由他向麦克阿瑟汇报,同时附上自己个人意见。阿尔蒙德由此成为当时打入麦克阿瑟核心圈子的第二个局外人[4],而且成了最核心的那一个。这样一来,阿尔蒙德背叛了欧洲系,麦克阿瑟-阿尔蒙德派系就此诞生。

[1] The Forgotten War America in Korea, 1950-1953, Clay Blair, p.20.

[2] Eisenhower rating in 1948: Ike Papers IX, p.2252,转引自The Forgotten War America in Korea, 1950-1953, Clay Blair, p.33.

[3] The Forgotten War America in Korea, 1950-1953, Clay Blair, p.33.

[4] 朝鲜战争研究中美国最伟大的作家布莱尔称阿尔蒙德是第一个成为麦克阿瑟核心圈子的局外人,但第一个应该是被美国人称为“麦克阿瑟身边最大的马屁精”的考特尼?惠特尼。Hiroshi Masuda所著的MacArthur in Asia The General and His Staff in the Philippines, Japan, and Korea一书中指出,惠特尼并不能算纯粹的“巴丹男孩”,正是惠特尼在麦克阿瑟核心圈内的崛起,导致了“巴丹男孩”的衰落。

需要本书的读者请关注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发私信或给我留言,谢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