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亲弟率部起义,46军建议出任师副政委,罗荣桓:他不够资格

追梦的年 2025-02-06 22:39:13

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后,四野政委罗荣桓因身体原因并未跟随大军南下,不过他仍然时刻关注着部队的动向,许多信息他都会第一时间去了解,如有不合理之处便会及时沟通。

在衡宝战役期间,有一封请示电报直接打到了罗荣桓处,是46军军长詹才芳发出,提议让刚刚率部起义的罗湘出任46军137师副政委。

罗湘是罗荣桓的亲弟弟,两人在大革命时期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此后再没有见过。看到这熟悉的名字和勇敢的义举,罗荣桓自然高兴,但这任命安排,却让他感觉不妥。

随即他在电报上批示“罗湘不够资格,先去学习”,亲手断绝弟弟的“高官”之路。

一、哥哥红军,弟弟国军

罗家是衡东的名门望族,家里有兄弟姐妹八个,罗荣桓排行第五,罗湘则是比他小三岁的六弟。

少年时期的罗荣桓思想就非常进步,考入青岛大学后多次领导爱国学生运动,尤其是在反对日资企业的罢工罢课中,他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带领同学们反抗军阀的残酷镇压。

但也因为此事,罗荣桓被重点针对,不得已离开了青岛。1926年他辗转到达上海,见到了上海学联的负责人侯绍裘。

侯绍裘也听说过罗荣桓是青大学生爱国运动的风云人物,就极力推荐他去黄埔军校,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能让他入读。

这倒不是吹嘘,侯绍裘还有一层身份是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和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负责人,有直接举荐的权利。可以说此时只要罗荣桓点头,就能成为黄埔学生。

但罗思考后婉拒了,他认为自己应该走别的路,接着就推荐了自己的弟弟罗湘,也是一名青年才俊。不久罗湘去往广州,成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

救国之路是一步步探索出来的,此时的罗荣桓还未加入共产党,让弟弟去考黄埔也是多寻找一下可能的机会。

这次推荐之后,罗荣桓返乡开展农民运动,同年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而罗湘在黄埔毕业后留在国民革命军中,两兄弟基本断绝了联络。

直到1929年,罗荣桓在闽西指挥作战,才得知对面的国军中有一个就是自己的弟弟罗湘。这个消息让他既喜又惊,连忙修书一封先寄回衡东家中,再转交给弟弟。

信的内容大体就是国民党在与人民为敌、与红军为敌,这样的队伍不值得待下去,奉劝弟弟早日脱离,哪怕不来投奔革命,回家务农也比现在好。

其中还有这样一句国民党“无绅不劣,有土皆豪”,罗湘看后不敢保存,很快就烧掉了。并且他也没听哥哥的话,仍继续留在国军当中。

不过罗湘为人还是比较正直的,他不愿去巴结拍马,也没有行贿受赂。如此清流,在国军当中很难“进步”,从中多年都只是一个排长。

二、幡然醒悟,带队起义

1945年抗战结束后,罗湘生出脱离军队的想法,次年解放战争爆发,更让他下定了决心。直属上级对他还是不错,批准他转业,罗湘得以回到衡山铁路局当了一名科长。

本来他还是准备好好为父老乡亲们做点实事的,可上任后发现各级都非常腐败,没有背景什么都干不成,这让他心灰意冷,1948年时辞去一切职务回到家里。

此时已是解放战争后期,当地官员都在拼命捞钱,罗湘终于意识到当初哥哥的选择有多么正确,于是他决定做些事情来弥补。

为反抗欺压,罗湘利用家中的影响力,迅速拉起了一支游击队,自保的同时也跟反动武装作战。

因为熟悉地形和国军的战术,罗湘的部队非但没有被消灭,还持续在扩大,到1949年时他麾下人马已有8000余,枪有上千条,甚至还有迫击炮。

国民党的精力都放在正面战场,罗湘也很识趣地没有主动去攻城略地,双方的默契持续到了1949年夏,此时四野大军来了。

罗湘听说五哥所在的队伍南下,立马带着8000多人起义,随后他们配合46军解放衡山、衡阳,在战役中立下不小的功劳。

46军军长詹才芳听说罗湘的身份后有些惊讶,想要将罗湘的部队编入137师,并让罗湘出任师副政委。

而罗帅看到电报后,只认可第一条,支持地方部队改编,不过一定要加强思想教育,让起义人员认识到解放军的人民的队伍。

但他觉得直接让弟弟当副师级干部很不妥,对身边人说了句:罗湘连党员都不是,怎么可以当副政委?回电詹才芳时也表示:罗湘不够资格,要先去学习,改造思想,工作的事情以后再说。就这样,弟弟的高官之路被哥哥给断了。

三、家风甚严,绝不徇私

罗湘之后进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分配到了河南工作,后来出任过河南省政协委员。对此,罗湘对哥哥还是有点意见的。

但,这就是罗荣桓的正直作风,他不仅对弟弟如此,对所有家人都是如此,他一直教育孩子“凭自己本事吃饭,绝不能依靠父辈”。

孩子在北京读书时,罗荣桓绝不让家里的汽车去接送。有次放学晚了,家里司机开着车去把孩子接回家,罗荣桓得知后把家里所有人都召集到一次,语重心长地说:

汽车是组织批给我的,它属于组织而不属于我私人,它是给我在工作上用的,不是给孩子上学放学用的,孩子平时已经享受太多组织的照顾了,如果再不自觉收敛,只会害了自己。

这件事对孩子的触动很大,长子罗东进后来也有一次放学晚没赶上最后一趟公交,就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家,让罗荣桓非常欣慰。

罗荣桓本人自抗战后期开始就有很严重的肾病,但他为了能多给革命做贡献,始终不愿意休息。

即便56年主动辞去总政主任及总干部长等职后,依然会拖着病体去湖南、广东、福建等地视察,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

1961年,罗荣桓的病情已经很严重,医生建议他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离开工作岗位,完全休息。他自嘲道:我是个不会休息的人,在娱乐方面也没有什么爱好,这是一个缺点,年轻人可不要学我。

1963年12月,罗荣桓的身体支撑不住了,多次陷入昏迷,苏醒过来之后,他躺在床上交代后事,对妻子林月琴说:“我死后,国家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你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

然后又对孩子们说:“我一生选择了革命的道路,没有什么遗产留给你们,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永远干革命!”

12月16日,罗荣桓病逝,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想的是“公”,一位伟大的革命者啊!

1 阅读: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