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天,山西某政府前来了一位老汉,他在政府门口徘徊了很久,还时不时向里面张望。
工作人员很早就发现了老农,于是走出来询问老农需要什么帮助。只见老农从怀中掏出了一张欠条,当看到上面的红色印章后,工作人员也惊呆了,连忙将老农请了进去。老人有一些拘谨的问道:“这张欠条还作数吗?”
这可不是普通的欠条,那红色的印章是我党的印章,这一张欠条是我党在抗战时期签下的,并且欠款竟然有整整一千一百万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一张欠条其实来找国家兑换这张欠条,老人心中也是很忐忑的,毕竟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这张欠条还作数吗。
并且老人自己也知道,这张欠条所具有的历史意义,种种原因交织在一起,所以老人才一直在政府门口徘徊,这件事他也是很犹豫的,当被请到政府办公室后,老人将这张欠条的由来都告诉给了政府的工作人员。
听老人的描述,大家心中都对老人一家感到敬佩,同时他们也不像最初那样怀疑这欠条的真伪了。但怎么说也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工作人员也需要得到更准确的答案,于是就请相关专家鉴定欠条的真伪。
确定欠条是有效的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眼下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工作人员的面前,那就是这张欠条应该怎么给老人兑现。因为上面所用的单位是法币,当年这固然是一笔巨款,但由于法币的价值一直是上下起伏的。
故此在新中国成立后,法币贬值的不成样子,物价的上涨导致法币体系面临全面崩溃的局面。早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法币就已经不值钱,更不用说这又过去了几十年。
但当年能够在抗日战争时期将这么多钱给我党,也是对革命有巨大贡献的功臣,对于他们我党理应给予照顾的。
所以当地政府在经过商讨后纷纷表示不应该只通过经济价值来给老人兑换,还应该加上他对革命的贡献,法币贬值了于是为了不让老人吃亏,工作人员决定按照人民币的汇率兑换给老人。
当将这个消息告诉老人的时候,他也是很激动的,一直不停着说感谢国家感谢党。根据专家的评估,兑换成等额的人民币大概是八万元。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际,八万元也不少了,甚至能够让老人一家安稳度过后半生了。老人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件事这么容易就解决了。
老人不知道的是,这一项工作早就开始了,最早还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虽说政府也很贫困,但中央依旧下达命令,在全国寻找和百姓们签订的欠条。兑现当年的承诺,虽说中国也百废待兴,我党也绝不会欺骗、拖延百姓。
只要这些欠条中的内容是真实的,我党绝对是会如期归还,这个政策早就在很多地方宣传开了,但依旧有很多欠条没有兑现,在最初帮助我党的时候他们就没有想过要回报,所以现在也不需要。
我党一直说“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政府的执行力度也是很大的,这不在遇到老人的事情后,我党很快就给兑现了,从这也能够看出当年在战争时期我党和百姓们之间感人肺腑的军民情。
二、军民一家就像是上文提到的老人一样,老人名叫郭建英,故事的开始还要从他的祖父说起。他的祖父名叫郭阳明,是当地出名的地主,郭家也是赶上好时候了,当年煤炭生意让郭家赚了好一笔,凭借这一笔财富,郭家一跃成为了当地的大户人家。
但是和其他的地主不同,郭阳明幼年也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只不过后做生意才兴起的,正是因为了解过贫苦百姓的生活,所以在遇到谁家吃不上饭的情况郭阳明也是会毫不犹豫出手相助的,并且在郭家兴旺的这些年中,他们从未做过欺压百姓的事情。
很快国内大局势出现了变化,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了,为了拯救国家很多人都志愿参军,参与到保家卫国的事业中。当时中国也有不少抗日的队伍,和国民党相比我党的条件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我党不仅是粮食匮乏就连武器和军队用品也是如此,根本就跟不上,后勤一直都是我党面临的最致命的问题。再加上日军的扫荡,让本就艰难的我党雪上加霜。每每转移到一个新地方我党最先面临的就是物质供应不上。
我党和百姓们的关系一直都是很好的,所以当年很多百姓见我党的条件太过于艰辛都纷纷拿出自己家中的粮食来帮助我党。众所周知我党的原则向来都是不能要百姓们的东西的,并且百姓们自己的生活也是很艰苦。
虽说我党说不要,但是这些百姓们总是有办法将粮食送到我军的驻地。怎么也不能白拿百姓们的东西,于是我党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借粮,我军收下了百姓的粮食,同时也给百姓们写下欠条,等到战争结束后,我党再将借百姓的粮食还给他们。
此时郭阳明也早就从老乡的口中得知了我党的这一项政策,于是将自己所有的资产都给变卖了,共1100万法币后买了十车粮食都送到了八路军驻地。给站岗的战士都惊呆了,我军从战争开始就没有见过这么多粮食。
三、被逼无奈最初上级领导是不愿意要的,因为这实在是太多了,能够称得上是倾家荡产了。但郭阳明却直言这是他对革命的帮助。后我党决定给郭阳明一张欠条,也被他拒绝了,在领导说出这是规定后他才收下这一张欠条。
因为郭阳明的善意很多人都愿意找他做生意,这不就阻碍了别人的路,当地很多商人都联起手来打压郭阳明,他们以次充好来降低价格,但因为不愿意用劣质煤,郭阳明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家道很快就中落。
在他临终前将这一张欠条传给了他的儿子,并且叮嘱除非是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不然一定不要用这一张欠条。
郭阳明的父亲一直谨记父亲的教诲,即使生活艰难他也没有动这张欠条,在他逝世后将这张欠条留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郭建英。
郭建英也一直牢记父亲的教诲,即使是早年生活艰辛他也没有动,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郭建英的妻子忽然患病,家中实在是负担不起,这他才想起了这一张欠条,人命显然更重要,更何况是陪伴了自己半生的妻子。
结语当地政府在知道郭建英的事迹后,不仅给了他八万元,并且还为他的妻子联系了当地最有权威的医院,郭阳明当年对我党的帮助国家永远不会忘记,对于他的后代我党也理应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