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卡脖子更可怕,美顶尖芯片研发秘密被发现,国内高校出手了

比芯片卡脖子更可怕,美顶尖芯片研发秘密被发现,国内高校出手了!

美国顶尖芯片专家多数是华人?

在中国陷入芯片难时,有人发现,美国顶尖芯片专家多数是华人。消息一出,无数人难以接受。

据悉,全球半导体材料专家,排名前六名的都是华人,著名的芯片制造进程5nm、3nm的解决思路,也是华人提供的思路解决的。

就连荷兰ASML公司当初面临的难题,也是华人提出解决方案,至此才有荷兰光刻机世界第一的声誉。

华人在世界上享有聪明的声号已久,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也出了不少杰出的科学家。

可惜的是由于中国的落后,导致很多科学家不得不在海外进行研究,尤其是在新中国建立前,中国无数的科学家只能在海外进行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首先要发展经济,科技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不少精英知识分子,离开中国前往海外后,就再也不回来了。

人才流失在中国不是一件稀罕事,中国社会发展较慢的年代里,许多知识分子在国内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前往海外时又被海外花花绿绿的世界吸引,因此选择留在海外不回国。

在当时的条件下,知识分子选择回国或者留在海外,我们都不能去指责他们,毕竟当时中国的社会条件的确较为落后,也无法给他们提供很好的设备措施。

但现在不同,中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国家,我国的发展水平与西方一般国家可以相比,此时出现人才流失,就令许多人痛心。

为了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国家已经为其提供了不少福利,社会也为此做出各种改变,可依旧有些人不愿意留在中国,喜欢海外。

既然他们要走我们也不留,尽管人才流失是一件比芯片卡脖子更为可怕的时期,我们也无可奈何。

唯一能做的,是培养更多的人才。

以前我国不重视集成电路领域,导致集成电路领域鲜有人问,但现在不一样。

自从华为事件爆发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集成电路有多复杂,其中的技术含量及技术要求有多高,发展中国集成电路刻不容缓。

提高技术含量的第一步,是培养人才。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中国财政部给大学拨款的比重变了。以往清华北大最多,今年清华北大的拨款都下调了。

相反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倒上升了几个点,从这一点足以证明,国家开始重视科技领域的发展了。

有了政策的扶持,和国家的支持,国内高校相继出手。

清华特意开设集成电路学院,培养与集成电路相关的人才。培养相应人才还不够,如今社会的发展,早已超过课本所教授知识,与其死磕课本的知识,更多的是要学工结合。

为此,清华特意邀请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等国内知名企业开会,讨论合作问题。

学业与产业相结合,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让他们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接触更多的先进技术。

除了清华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不甘示弱。早前华为鸿蒙就在西安电子大学设立班级,为企业招揽人才学生。

大部分这个班级的学生,毕业后应该会直接被企业录取。

此外,教育局也批准了电子大学开设一个新的创新项目:成立一个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对于国内高校和学生来说,这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和创新。它将课本的知识落实到实际上,让学生走进社会,以实践教学。

这一点,其实早就该在中国尝试了。

早前,中国的课本承载着中国最先进的内容,许多人想要接受知识,都需要通过课本学习到。

如今社会变了,课本上的知识,被无数人吐槽过时。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表示,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在社会上企业早已没有用了。

不管是软件、设备,学校里教得早已过时,因此现在不是学校教授知识,而是社会教授知识。

不少学生离开学校后,还要继续学习,导致网络上流传一句话:上大学的学生,是最没用的。

除了培养人才外,市场社会需求,是留住人才的第二步。

即使培养了非常多的人才,没有办法留住人才也没有任何作用。尹志尧刚进入英特尔工作时,便发现英特尔公司绝大部分重要核心技术或项目经理,大多数都是华人。

著名企业家任正非就曾说过,自己养的鸡要把鸡蛋下在自己窝里。

以前我们没有这种条件,导致人才外流,如今我国经济变好了,国家的实力也在不断上升,完全有能力留住人才,还有能力吸引人才到来。

如何留住人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何知识分子都觉得外国更好?有一点需要我们认识:软文化输出。

纵观整个软文化产业,包括影响民众认知的娱乐行业,电影、电视、动漫等等,中国都较为落后。

这种落后并不是说产业的落后,而是思想的落后,在我们还在拍摄无聊剧,还在迎合大众口味拍摄各种无厘头甚至不知所云的电影时,外国的电影传播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人们都觉得德国屠杀犹太人是一件非常不人道的事情,并对德国加以谴责。

为什么人们都会这么觉得?德国人做错事情,必须加以谴责,其实按照常理,,大部分人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都会秉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甚至应该更理性的看待事情。

但对德国屠杀犹太人这件事,却遭到全世界人的唾弃。之所以影响如此之大,皆来源于电影的传播。

通过电影的叙事和渲染,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事件,也加深了人们对德国法西斯的痛恨。

不过万事万物的背后皆有因果。当大家逐渐意识到,德国人之所以如此痛恨犹太人,是因为当时德国的物价水平已经达到非人类能够承受的水平,犹太人控制着整个德国的金融体系。

在犹太人的操控下,德国人吃不起饭,读不起书,买不起房,生活都成为问题,就不难理解,为何德国人对犹太人如此之痛恨,以至于想要将其灭绝。

德国人对犹太人之憎恨,也能够理解了。当然法西斯是错误了,除了德国人外,日本对中国的屠杀,就是毫无理由的,只为满足日本人的野心。

而日本的政府通过各种软文化,学习和教育,弱化侵华的恶劣性。甚至通过各种动漫来强化自己做法的合理性。

导致不少不懂历史的年轻人,误以为日本侵华只是一件小小的事情而已。殊不知,此乃深仇大恨。

从这些事情上,不难看出软文化的实力。软文化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孩子从小接受到的教育非常重要,教育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而他长大后接触到的事务,将影响他的三观。

国外的电影一直在宣传外国有多好,中国的电视机却还在拍无聊剧,种种的落差,自然会导致中国的年轻人认为外国更好。

若想要改变这种局面,狠抓软文化是必须的。此外,学业和产业结合也非常重要。

社会能够为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企业能为年轻人提供相应的福利,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未来要竞争的将不再是一个科技核心的竞争,而是一整个产业链,一整个行业。

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多,也非常重要。期望未来我国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更好地留住人才。

42 阅读:20107
评论列表
  • 2022-11-28 20:52

    立个规矩,哪所高校学生毕业后外国工作的比例越高,拨款比例就越低[得瑟][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 2022-11-29 00:59

    清华北大怎么可能40多亿预算,一所211都要40亿,清华北大是两百多亿

  • 2022-11-29 12:35

    很多人才可能是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才被迫选择国外效力,一旦国内形成规模和政策加持,很多人才还是很愿意回来发展的,拭目以待!!!

  • 2022-11-29 17:21

    新中国建立后,无数科学家在国外研究,可事实是新中国成立后,以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抛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为新中国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现在为美国服务的华人科学家形成鲜明对比

  • 2022-11-29 19:06

    清华、北大招收中国最顶尖的学子为西方培养顶尖的科技人才和反中国的公知!

  • 2022-11-29 22:57

    不但要重视人才,而且要培养尊重尖端人才的研究成果,不能让混水摸鱼的人搅乱了,埋没了真正为出成果作出贡献的人。就象诺貝尔奖得主屠呦呦,非得外国人来鉴定是真正的发明人,真是丢尽了中国人的臉!

  • 留在国内也没平台没机会没待遇没岗位,拿着10万年薪996而已。

  • 2022-11-29 23:00

    美国佬断供芯片符合世贸规则?可不可以告上世贸进行仲裁?

  • 2022-11-29 03:18

    经济落差导致的,美元太值钱了

  • 2022-11-29 20:43

    清北的补贴还是高了,直接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