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亲王成年后就要前往封国,为何会有人在京师逗留三十多年呢?

楼哥看明史 2024-08-16 19:20:37

前言:明代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其冕服仅下天子一等而已。和唐、宋等大一统王朝不同,明代的亲王有自己的封国,成年以后就要离开京师前去就藩,术语称为“之国”。

明初情况特殊,秦王朱樉、燕王朱棣的之国年龄,分别为二十三岁、二十一岁。此后诸王的之国年龄,大致在十五岁至十九岁之间。仁宗系五位亲王之国的年龄都在十八岁以上,是因为他们的父皇登基不到一年就驾崩,只能先在京守孝再之国。

燕王朱棣剧照

然而细究明实录可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亲王在京师待了近三十年,甚至三十多年才前往封国就藩。甚至还有亲王压根就没有之国,最终在京师去世。这里面都有哪些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在京时间前十名的排行榜,看看都有什么样的意外,发生在了这些亲王身上。

第十名:韩宪王朱松 - 28年

朱松,生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册封为韩王,封国辽东开原。

洪武年间最后一次亲王大规模之国,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此时的韩王年仅十四岁,还过于年幼。而且辽东既为苦寒之地,战略地位又极其重要,所以韩王暂留京师。

建文帝朱允炆剧照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遗诏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新天子登基伊始,便开始着手削藩。不到一年的时间,太祖第五子周王朱橚、第七子齐王朱榑、第十二子湘王朱柏、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第十八子岷王朱楩,或死或废。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被逼无奈,只能在封国北平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由于辽东一直都是战场,韩王自然也无法之国。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军攻入京师,朱允炆自焚殉国,朱棣随即登基称帝。

天下初定,在京诸王也不适宜之国。结果永乐五年(1407年)十月,韩王朱松不幸去世,年仅二十八岁,谥曰宪,葬于南京安德门外向山之原。

第九名:福忠王朱常洵 - 29年

朱常洵,生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神宗朱翊钧第三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封为福王,封国河南洛阳。

郑贵妃剧照

福王生母郑贵妃,是神宗皇帝的真爱。而皇长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不过是太后身边的宫女出身,并不得皇帝宠爱。加上郑贵妃所生次子,因神宗个人原因不幸夭折,所以皇帝心心念念要对爱妃做出补偿,也就是想立朱常洵为太子。

为了立长子,还是第三子为太子,神宗和文官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这就是万历朝赫赫有名的“国本之争”。经过十多年的斗争,神宗最终妥协,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册封朱常洵为福王。

然而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福王却始终留在京师,就是不去自己的封国洛阳就藩。文武百官都知道皇帝心里打的什么主意,连内阁首辅叶向高都赤膊上阵,强烈要求福王之国。

壬寅,大学士叶向高题:“前蒙皇上发下工部请福王之国本,令臣拟上。今已旬余,未见允发。之国吉期虽在明春,一应事务必须今岁料理。如船只一项,须取之于南,非数月不能至。今时已近冬,为日无几。若非明旨早下,所司何以奉行?外廷诸臣多欲催请,臣告以圣意已定,不须有言。苟再迁延,未免烦渎圣听。”—《明神宗实录卷四百九十九》

福王朱常洵剧照

直到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实在找不到任何借口的神宗,才不得不让福王前往洛阳就藩。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义军攻陷洛阳,福王朱常洵遇害,终年五十六岁,谥曰忠。后以其子朱由崧即位,追尊为“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孝皇帝”,庙号“恭宗”。

第八名:沈简王朱模 - 29年

朱模,生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册封为沈王,封国辽东沈阳。

由于年龄相仿,沈王的前期经历,和前文的韩王基本一致。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时候,朱元璋为了二王之国辽东后,和几位年长亲王能够合作无间,还特意让兄弟二人北上拜访诸王。

甲寅,命韩王松、沈王模往省秦王、晋王、今上、周王、齐王。上以二王年幼,欲其游观诸王国都,以敦友悌之情。故有是命。—《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三十二》

太祖朱元璋剧照

靖难之后,沈王和韩王一样,也在南京又待了几年。永乐六年(1408年),沈王正式之国,但封国并非原来的沈阳,而是改成了山西潞州府(今山西长治)。宣德六年(1431年)五月,沈王朱模去世,享年五十二岁,谥曰简。

第七名:韩恭王朱冲(火或)- 29年

朱冲(火或),生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韩宪王朱松长子,永乐二年(1404年)册封为韩世子,永乐九年(1411年)袭封韩王。

宪王去世后,不知道是考虑到嗣韩王年幼,还是自己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永乐皇帝朱棣一直让朱冲(火或)留在南京,始终没有让他之国。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驾崩,皇太子朱高炽继位。

皇太子朱高炽剧照

此前在南京监国之时,朱高炽和韩王兄弟之间关系相当不错,所以这一次兄弟三人特意赶往北京祝贺,并且献诗颂圣。新天子高兴之余,随即选定了韩王的新封国:陕西平凉府(今甘肃平凉)。

上览毕以示侍臣曰:“韩王兄弟文词皆有可观。亦其资性聪敏,务学所致。王者之学虽不在文,然能留心于此,不役志于他,斯亦可尚。”—《明仁宗实录卷七》

洪熙元年(1425年),韩王正式之国平凉府。正统五年(1440年)十二月,韩王朱冲(火或)去世,终年四十四岁,谥曰恭。

第六名:裕王朱载坖 - 30年

朱载坖,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世宗朱厚熜第三子,嘉靖十八年(1539年)册封为裕王,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即位。

世宗朱厚熜画像

世宗长子朱载基早夭,次子朱载壑册立为皇太子,但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去世,年仅十四岁,谥曰庄敬。按照惯例,第三子朱载坖应该接力成为新太子。但据说世宗回忆起他最宠幸的道士陶仲文所说的“二龙不相见”之语,决定不再册立太子。

庄敬初冠而薨,上批陶仲文奏慰疏,有“早从卿劝,岂便有此”语,不知所谓劝者竟作何语也。后来上处二王于外府,人传仲文有二龙不相见之说,宜本于此。—《世庙识余录卷十二》

若仅仅如此倒也罢了,但比裕王小一个月景王朱载圳却和兄长一样“礼服无异”,外朝对于谁会成为下一任大明天子议论纷纷。直到嘉靖四十年(1561年)景王之国湖广德安府,乃至其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去世,裕王的地位才算彻底稳固,毕竟此时他是世宗唯一还活着的儿子。

裕王朱载坖剧照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世宗驾崩,裕王朱载坖奉遗诏即位。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朱载坖驾崩,终年三十六岁,谥曰“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庙号“穆宗”。

第五名:桂端王朱常瀛 - 31年

朱常瀛,生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神宗朱翊钧第七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册封为桂王,封国湖广衡州(今湖南衡阳)。

由于福王迟迟没有就藩,桂王身为弟弟,自然只能老老实实待在京师。而为了让福王就藩,文官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带来的结果就是桂王等王已经成年,却始终没钱成婚。

又我朝宗藩要例,必十五岁请选婚者为如期。今惠王年二十有二,桂王年一十有九,未闻选婚之期。岂皇上爱膝下之诸王,不若天下之藩王乎?—《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二十八》

桂王朱常瀛剧照

直到侄子熹宗朱由校即位以后,桂王才于天启七年(1627年)正式就藩衡州。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义军攻破衡州,朱常瀛携子逃往广西梧州避难。弘光元年(1645年)十一月,桂王朱常瀛在梧州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谥曰端。后以其子朱由榔即位,追尊为“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端皇帝”,庙号“礼宗”。

第四名:惠王朱常润 - 34年

朱常润,生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神宗朱翊钧第六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册封为惠王,封国湖广荆州。

惠王和桂王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遭遇自然也是相仿。到了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囊中羞涩的神宗下旨先为二十三岁的惠王选婚,二十岁的桂王再缓一缓。

先是上以惠王、桂王年各长成,命礼部选婚。至是该部及五城御史以选淑女六十四名,请命司礼监赴诸王馆选择。上复谕以二王婚礼钱粮并办不及,令先选惠王一位。其桂王次第选择,另行诹日。—《明神宗实录卷五百四十七》

神宗朱翊钧剧照

此事又拖延到了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惠王和桂王才得以成婚。天启七年(1627年),惠王正式就藩荆州。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惠王逃离荆州,先奔衡州,又奔绍兴,居无定所。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入江南,朱常润屈膝投降。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惠王朱常润被清廷杀害,终年五十三岁。

第三名:越靖王朱瞻墉 - 35年

朱瞻墉,生于永乐三年(1405年),仁宗朱高炽第三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册封为越王。

汉王朱高煦剧照

仁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瞻基继位,即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宣宗和越王的二叔,汉王朱高煦在封国乐安州起兵造反。朝政不稳,故而直到宣德四年(1429年)的时候,皇帝在安排几位弟弟:郑王、襄王、荆王、淮王和梁王之国。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此时已经二十五岁的越王朱瞻墉却不在其列。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驾崩,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即英宗。而此时已经三十一岁的越王,仍然留在京师。

正统四年(1439年)六月,越王朱瞻墉去世,终年三十五岁,谥曰靖。越靖王之所以终其一生都没有之国,笔者以为朝廷是将他当作皇位的第一备胎。仁宗皇后张氏共生三子,宣宗为长子,越王即次子,在诸王之中身份最为贵重。

仁宗张皇后剧照

宣宗仅仅二子,驾崩之时太子九岁,次子朱祁钰才八岁,是否能活到成年不好说。如果二子夭折,那么宗室之中伦序最近的就是朱瞻墉,这才是他始终留在京师的根本原因。

第二名:瑞王朱常浩 - 37年

朱常浩,生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神宗朱翊钧第五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册封为瑞王,封国陕西汉中府。

除了太子和福王,瑞王是神宗剩余诸子中年龄最大的,但他到了二十五岁仍然没有选婚。神宗装聋作哑,瑞王天天到户部要钱,朝野上下为之吵翻了天。

礼科给事中姚永济言:“瑞王婚礼,皇上既有六月择吉来行之旨,圣母又有封婚大典皆有定期之诰。延至于今,尚未有期。夫瑞王为皇上爱子,何减于福王?福王封事告成已隔岁矣,独于瑞王迟其婚礼。”—《明神宗实录卷卷五百二十八》

经过一番闹腾,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七月,瑞王正式大婚。天启七年(1627年),瑞王正式就藩汉中。

李自成剧照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义军攻陷西安,朱常浩大为惊恐,南逃重庆避难。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义军攻陷重庆,瑞王朱常浩遇害,终年五十四岁。

第一名:岷庄王朱楩 - 39年

朱楩,生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册封为岷王,封国陕西岷州(今甘肃岷县)。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标去世。当年六月,悲伤过度的西平侯沐英也不幸去世。沐英镇守云南,是大明王朝在西南的擎天一臂。朱元璋思虑良久,将朱楩的封国改为了云南。

初岷王定都岷州。上以云南土旷人悍,必亲王往镇之,故命岷王改都焉。—《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一》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九月,岷王朱楩正式之国云南,这一年他十七岁。如果仅仅如此,那朱楩何德何能位居榜首呢?

成祖朱棣剧照

前文说过,朱允炆削藩之时,岷王也是受害者之一,被削爵监禁在福建漳州府。四哥朱棣靖难后,朱楩复爵岷王,并且重返云南。然而在和第三任西平侯沐晟的斗法之中,朱楩一败涂地,再加上自身擅拘印信,杀戮官属。朱棣大怒之下,在永乐元年(1403年)下旨革去岷府三护卫,又将朱楩召回南京居住。

此后岷王便长年待在南京,朝廷迁都后,朱楩又跟着去了北京。直到仁宗即位,才把湖广武冈州安排为叔父新的封国,让他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式之国。这样算来,两次时间一相加,岷王足足在京师待了三十九年。

结语:通过本文的梳理,可以发现那些长久逗留在京师的亲王们,各有各的苦楚。太祖系的韩王、沈王,受靖难战争的拖累,韩王甚至死在了南京,连带着嗣韩王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正式之国。

仁宗系的越王,被朝廷当作工具人,以备胎的身份留京。世宗系的裕王(即穆宗)、神宗系的福王,本质上都是为了夺嫡之争才逗留京师,只不过裕王运气好,最终入继大统。而神宗系的瑞王、惠王、桂王,受三哥福王的拖累,成婚时间既晚,又没钱就藩,一直拖到侄子熹宗都快要驾崩,才得以之国。

4 阅读:485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