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富豪的圈子,是一个神奇的江湖。
面对或是突如其来、或是歪打正着得来的巨大财富,中国的富豪们无法展现出如美国同行们的洒脱,反倒是毫无安全感地行走。
王健林在媒体的镜头前喊出“万达没有原罪”时,很多人都为他捏了把汗。
对于资本来说,中国足球有两个投资高峰,一个是成立初期,那时候足球还被视为政府政绩工程,投资足球本身是赔钱的,但会攫取其余更大的利益。
投资的第二个高峰是恒大的出现,恒大逆势的巨额投资给中国球迷带来了一直期盼的亚洲冠军,也给恒大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和美誉度。很多资本纷纷效仿,典型的就是用足球洗白的权健。
江苏退出
江苏足球的悲剧在张近东从舜天手中接过大旗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开始它的演出。那年是二零一五年,张近东兴致冲冲的在舞台上豪言:“五年夺冠”。
此时,他的企业负债规模达到了五百六十一亿元。五年后,张近东实现了自己对于江苏足球的诺言,但苏宁的负债也扩大到了一千三百六十一亿元。
最终,抛弃江苏足球时的“不在主赛道的,该砍的砍,该关的关”的说法,让人们明白苏宁除了浮躁的金元攻势,根本就没有静下心来做足球的想法,这跟中国足球本身无关,只能说江苏足球所托非人。
夺冠十八天之后,张近东和张康阳把旗下苏宁控股的股权做了质押,从马云那里换了十亿现金。江苏媒体所说的两千万夺冠奖金,加上球员的基本薪水都成了合同上的数字。
夺冠功臣特谢拉的出走,奥拉罗尤悲愤离开,训练完的苏宁球员只领到一份盒饭。张康阳的亚平宁半岛也传来国米欠薪、苏宁抛售等消息,人们在期待苏宁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最终,津门虎的复活与江苏队的退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苏宁筹钱救国米却放任江苏队退出,成为球迷攻击苏宁的又一个节点。
彼时,为了避免欧足联方面的调查,苏宁将卢卡库的转会奖金打给了曼联,同时将一千万欧元的阿什拉夫首付款支付给了皇马。
苏宁这种厚此薄彼的道理很简单,欧洲那边逼得着急,不给钱就触及红线,至于江苏队,连准入时间都是可以随时变化的,更有回旋的空间。
同时,国米更像是一个优质资产,推上意甲冠军宝座后还能在高点抛售还债,逻辑清晰。江苏队在拿到中超冠军之后,仅仅剩下一地鸡毛。
二零零八年,江苏舜天成功冲超,队内几乎没有江苏籍球员。十年后的二零一七赛季,江苏苏宁以小组第一从亚冠出线,队内近八成球员为江苏籍。
二零一一年,江苏省体育局足管中心恢复了省内十三所地级市业余体校,重新开始启动足球项目。原足管中心开始下到基层选拔,组建江苏省各级梯队。
等到二零一三年,江苏足球获全运会男子甲组第六名,二零一五年,江苏足球获青运会男子甲组亚军,二零一七年,江苏足球获全运会男子甲组第五名、乙组第四名。
但是这些,和苏宁集团没有任何关系。
苏宁入局
二零一五年,恒大队已经把冠军拿到手软,名利双收,这刺激了其他名门的味蕾,等到他们终于也禁不住诱惑尝一口,才发现金元足球这块大饼,已经不是刚出锅时的味道。
苏宁入局时,国内足坛的金元时代,虽然已经打造了在亚洲都能争冠的俱乐部,却让国内球员越发习惯了一种分裂的角色扮演。
这种分裂,是一边拿着千万年薪在微博当段子手,一边身穿国家队队服在国际赛场沦为背景墙。
二零一五年六月,江苏队官宣孙可离队,天津为其开出了六千六百万元的转会费。在一年前,当时的标王于汉超加盟恒大时的转会费还只有三千五百万,短短一年时间,中超“标王”的标准就高了接近一倍。
苏宁接手后给江苏的第一件大礼是,五千万欧转会费,一千二百万欧税前年薪的特谢拉。当赛季,江苏苏宁的总投入达到了十三亿元,位居中超各队之首。翌年,苏宁豪掷二十亿元买下国际米兰七成股份。
国米主席张康阳当年留下金句,“如今,如果你到欧洲,如果你到意大利,提到苏宁二字的时候,老百姓眼里满满的都是敬畏。”
据说,那些年,苏宁在江苏队身上的耗费,不下五十亿。
从二零二零年十一月开始,苏宁集团多次陷入债务违约、资金链问题的传闻。张近东父子将苏宁控股股权全部质押给淘宝借款。随后,张近东再将其持有的苏宁置业的六成股权质押给淘宝。
等到二零二一年,苏宁全员开工的第一天,张近东发表了团拜讲话,“针对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主动做减法、收缩战线,该关的关,该砍的砍。”
张近东定调后的第五天,有多家媒体开始报道,苏宁正在考虑低价抛售俱乐部,甚至官方可能会宣布“零转让”江苏队,条件则是买家负责球队的债务。
但是当时江苏队里有一大批球员是合同到期的自由身,接手的企业不光极大可能用不上这些主力球员,还要给这些球员前几年的消费买单,所以转让事宜直到苏宁宣布停止运营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资本权衡
苏宁放弃江苏,是因为中超俱乐部失去了投资价值。没有了利用价值的江苏队,在集团内部的地位沦为了不良资产,自然会被割肉抛弃。
二零一七年九月,张近东和许家印的一张交杯酒照火遍中国。
一时间,各种传闻不绝于耳。有人说张近东和许家印私交甚笃,有人说苏宁和恒大两个集团将强强联手。足球媒体人普遍选择了这样的角度:张近东执掌的江苏苏宁,将直接对中超霸主恒大发起冲击。
许家印涉足足球时,中国足球是一汪死水。当时大多数中超俱乐部,一年大几千万预算就玩得转。
许家印动不动就用一亿买一个外援,其他中超俱乐部一年的预算都没这么多。多家俱乐部投资人打算联手,抵制许家印打破中国足球的经营规律。
然而,球迷、媒体和市场是盲从的。恒大以中甲的躯壳,实现了中国的凯泽斯劳滕神话。以前中超球队征战亚冠,是一部赤裸裸的屈辱史,但恒大三年内两夺亚冠。
许家印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一步一步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尽管足球是赔本的买卖,但恒大集团的其他产业线,却获得了空前的广告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足球,在近十年里,只是被视为一种工具,后来轻薄到甚至承载不起一座城市的虔诚。马云是如此,曾说过“永远不搞中国足球”的王健林是如此,张近东也是这样。
我们深知足球对资本的意义,在江苏足球人默默付出创造的价值被掏空后,却只能为江苏足球前十年耕耘的步履维艰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