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王朝,一直讲究着皇权的正统性,所以就算是在朝代更替时,想要建立新王朝的继任者们也是给自身疯狂给自己贴上正统的标签。而且,王朝更替通常也都伴随着血腥与杀戮。
但是,宋朝是个例外,赵匡胤陈桥兵变,轻松从他人手中获取了皇位。然而,成为皇帝之后的他整日惶恐,生怕被别人用同样的方式夺取了江山。为了保住江山,他杯酒释兵权,架空了武将的权力,建立了重文轻武的朝廷模式,但是使他意想不到的是,只因为自己无意间漏掉的一个人,使他的精心谋划都成为了泡影。
一、陈桥兵变,武力夺取心难安
宋太祖赵匡胤生活在后周时期,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成为后周皇帝周世宗的左膀右臂。但是,那时候的他还没有展现出对权力的欲望和野心,整日都是忠心护主的样子,让皇帝对他十分地放心。
而且,周世宗也不是一个昏君,他在位时,赵匡胤也不敢造次,但何奈命太短。在他去世后,继任的周恭帝只有7岁,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娃娃。
在赵匡胤等功臣的辅佐下,才勉强地维护着国家的统治,但是没想到契丹联合北汉要进攻后周,这下御敌的重任就交给了赵匡胤。兵权在手,赵匡胤的心境就发生了变化。
公元960年,他率队来到了陈桥一带,让他的亲信在军中散播谣言,说小皇帝太小,不能处理政事,就算我们打赢了也没有知道是我们的功劳,不如现在就拥护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在出征。
在有心之人的煽动下,将士们的情绪也被点燃,这时候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觉得时机已然成熟,将龙袍披在了假装醉酒的赵匡胤的身上,带头跪倒直呼万岁。
而赵匡胤假装被强迫的样子,在陈桥兵变,并且兵不血刃地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之后又逼迫周恭帝禅位,轻松了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的宋朝。
二、杯酒释兵权,以防政权生变
赵匡胤心里很清楚自己的江山是怎么夺来的,所以他对武将都是非常的忌惮,害怕他们哪一天在联合起来将自己的江山也夺走,所以整日都是抑郁寡欢。后来,他就策划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将所有的军队都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在他宴请群臣的宴会上,就在大家畅饮之际,赵匡胤开始袒露对他们手握兵权的担忧,这些老臣听完自然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于是第二天,这些人纷纷装病,又以不能胜任为由将兵权都交换给了赵匡胤。此时的他心中窃喜,终于不用担心江山坐不稳了,于是开始了自己重文轻武的统治思想。
三、敌人自身边,苦心经营终成泡沫
可是,令宋太祖没有想到的是,危机就在他的身边,因为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他的亲弟弟赵匡义。因为对他来说,赵匡义不是外人,而且自己能黄袍加身也是多亏了弟弟的帮忙。更何况在他继位之后,弟弟赵匡义也是鞍前马后的,忠心耿耿。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江山竟然栽倒了他的手里。
根据史料记载,赵匡义夺权一事扑朔迷离。一日,赵匡胤与弟弟在宫中饮酒,两人相谈甚欢。但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就在第二天,宋太祖就离奇暴毙。而赵匡义继位的也极其的顺利,对于那天宫中发生的事情,至今也都还是未解之谜。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赵匡胤的死于他的亲弟弟赵匡义脱不了关系。
而且,就在他死后,赵匡义能力排众议,毫无波澜地登上帝位就能知道,他在暗中一定做了不少的准备。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那个在外人看来老实本分的赵匡义,其实早就已经觊觎皇位了。
所以,长期以来,赵匡义都是在扮猪吃老虎,麻痹了赵匡胤的戒心,不少史学家也都认为,赵匡胤也许到死都不知道,原来自己身边最信任的弟弟竟然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结语:在中国的历史上,皇位一般都是嫡长子继承,但就当时的历史来看,也会有人通过不正常的手段来夺取权力,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例子。虽然赵匡义的继位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大宋的江山总归还是在赵家人的手里。而大部分的宋朝统治者也还是励精图治的,也将宋朝的经济发展带到了一个历史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