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剧演出 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供图)
“台上笑是台下笑,台上台下是笑惹笑……”跟随着梆子声,手举木偶人的演员们用地道的孝义方言赋予木偶生命,开启了对宋元戏本《张协状元》的演绎。
在山西省孝义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孝义皮影戏和孝义木偶戏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与碗碗腔并称为“孝义三绝”。
孝义皮影戏源于宋金,兴于明清。历史上,当地村村都有乐楼、社社都闹秧歌,鼎盛时期有上百个皮影戏班。孝义木偶戏属杖头木偶戏,其造型简洁粗犷,神态灵活生动,机关奇巧,极具北方特色。
作为山西省唯一的皮影木偶艺术专业官方表演团体,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组建于1954年,2013年7月改制为国有独资性质的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演出有限公司。在小剧场里,“白天木偶作怪,晚上皮影成精”的描述毫不夸张。
国家级非遗孝义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团长刘亚星和团员们是在方寸舞台间“执掌乾坤”的追梦人。多年来,他们通过守正创新、打造精品,传承非遗,惠及观众,走向市场。
在台上,木偶人的一动一静、一颦一笑都栩栩如生。演员们用木偶人表演帽翅功、长绸舞、翎子功、变脸、喷火等高超绝技,指尖对内部机关的每次牵动、旋转,和演员自身的肢体表演配合都要十分精准。
淋漓尽致的表演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训练与探索。大型木偶情景剧《偶艺乐园》,是对孝义木偶戏各种特技、绝活的一次集中展示。剧团演员刘亚丽说,其中一个看似简单的挥舞彩带的动作,实际上需要演员依靠手腕功,直接托着手杆转动整个木偶,带动彩带飞舞。
学艺之路艰辛漫长,剧团也曾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技艺,孝义市人民政府与吕梁艺校签订皮影木偶碗碗腔后继人才战略计划,于2022年招收第一批学员56人,后续招收皮影木偶表演及制作方向学员30人。同时,剧团演员也积极走进校园,以演出、授课、手工制作实践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300余次。
“大型情景剧对演员数量有要求,在排练《偶艺乐园》的过程中,我们启用多名在校学生,为木偶戏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刘亚星说。
守正创新,是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守的原则。在恢复《美猴王》《三打白骨精》《八戒戏村姑》《长绸舞》等传统剧目的同时,也创作了诸如大型木偶情景剧《偶艺乐园》、大型红色题材木偶剧《战马红旗》等新创剧目,“守”的是传统技艺,“新”的是表现方式和内容。
刘亚星介绍,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从“被看见”开始。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基础上,剧团积极将演出与高科技相结合,不断探索新剧目编创、表演形式、人才培养、木偶制作等,让传统文化更符合时代审美。
将木偶戏、皮影戏从幕后搬到台前是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的创新举措之一。考虑到观众对幕后工作的好奇,剧团采取人偶同台入戏的表演形式,让演员们全身心投入,实现人偶合一。同时,相比旧时“扯一块白布,亮一盏青灯”的简单布景,剧团在多个新剧目中融汇木偶、碗碗腔、皮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声光电特效,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一代代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孝义木偶戏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设有皮影雕刻室、演艺部、木偶道具服装制作部及多功能展示馆等专业部门和功能区。剧团每年完成送戏下乡、非遗进校园、各类调演200余场,并受邀到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在“走出去”和“兴文化”上深耕不辍。
前不久,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份荣誉让孝义非遗的知名度更加响亮。对剧团来说,亦是对多年坚守与付出的见证,让全团上下为之振奋。
眼下,随着春节的临近,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愈发忙碌。刘亚星说:“下一步,我们计划结合当地文旅景区的特色创作不同的剧目,力求以更精湛的表演技艺、更出彩的舞台效果向观众展示‘孝义三绝’的独特魅力,讲好孝义故事、山西故事。”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