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老不説教
编辑|法老不説教
“2秒钟的时间我反应得过来吗?”
当看到智能汽车在高速燃爆导致三名女大学生身亡时,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出事的汽车正是风头正盛的小米Su7,而它的最大宣传点就是人工智能驾驶。
根据小米汽车的驾驶仪显示,驾驶员在出事之前,小米汽车正处于智能驾驶状态。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女孩依赖智能驾驶,双手离开方向盘,
不幸的是在车辆发出脱收警告后的2秒后,汽车撞向旁边的防护栏。
有网友认为是女孩在高速公路驾车分心,智能驾驶只是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
也有网友认为是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问题,短短2秒怎么可能让开车人回过神。
到底是“驾驶者分心”还是“小米汽车的问题”,目前网友争论不休,交警也未给出最终结果。
然而可以肯定这已经不是智能驾驶汽车酿成的第一桩惨剧。
当其他车企宣传“0接管”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早已一语道破天机。
01 智能驾驶汽车事故频出
最近几年,“新能源”“智能驾驶”等全新的名词进入大众的视野,被视为汽车行业的新风口。
不少企业都瞄准这块全新的领域,高举“解放双手”的口号,浩浩荡荡地往前冲。
安装智能驾驶,驾驶员在高速上看电视剧睡觉的视频一夜间刷爆全网。
车企的各位老总也加入宣传行业来,以身作则地宣传起智能汽车。
华为董事余承东在2024年2月发布一则微博,在微博上上演1000公里全程由人工智能接管。
评论区对于人工智能汽车的肯定也不绝于耳。
大众对于智能汽车的热情不只是在社交平台上的夸赞,更有数据最直观地体现。
在小米SU7ultra发布仅三天就销售超过1万辆,提前完成小米汽车1年的销售量。
然而行业前景看起来一片光明的同时,隐藏的祸患早已不止一次暴露。
2016年,智能驾驶领域的龙头老大特斯拉,其旗下的Autopilot在中国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驶时,发生了一起严重交通事故。
由于系统未能准确识别出停在路边的道路清扫车,导致车辆未能及时减速,最终造成了司机当场身亡的悲剧。
特斯拉公司在事后经过深入调查,承认了这一事故是由于Autopilot系统在静态障碍物检测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所致。
2018年,另有一家涉足自动驾驶领域测试的公司Uber。其自动驾驶测试车于夜间行驶时,不幸撞倒一名横穿马路的行人。
根据事故调查,系统仅在撞击前1.3秒才识别出行人,而且没有及时触发制动系统。
负责监控的车辆安全员因为分心而未能及时接管车辆,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
2024年12月,一起令人痛心的事故再次提醒人们,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监控路况的风险。
一对夫妻在开启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后,竟然在驾驶过程中睡着了,
结果车辆失控撞击护栏,导致两人不幸身亡。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智能驾驶汽车引发的血案。
而由于国内目前没有完善的智能汽车驾驶法律,
导致智能汽车出事以后很难判断是哪一方的责任。
实际上早在2024年,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早已为各位同行敲响警钟。
02 无人驾驶是“皇帝的新装”
“安全才是一辆车最大的豪华。”
早在2022年,当无人驾驶汽车这股潮流刚刚兴起时,
王传福在比亚迪研讨会上表明过自己的态度。
所谓的智能辅助驾驶实际上只是一个被过度炒作的概念,被各大车企过分地夸大宣传,
而实际上,一个成本可能只有5000元人民币的设备。
智能辅助驾驶,说到底,也只是一个高级的配置选项。
它的好处在于,在你感到疲倦想要打个盹,或者在驾驶途中分心看个短信时,能够帮助你避免发生车祸。
王传福还提到,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人梦想用机器来取代人工,
但直到今天,这个想法仍然难以实现,更不用说车祸发生的可能性高达110万种。
车企不可能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车祸情况进行测试,
即使所有的测试都通过了,一旦发生车祸,难道都要车企来承担责任吗?
这是不可能的,最终还是消费者自己来承担后果。
在深圳每个月就有20多人发生车祸,这些车里也会有比亚迪,但关于智能驾驶的投诉却相对较少。
因为比亚迪的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都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设计的。
然而,人工智能的问题在于过度宣传智能自动驾驶技术。
一次车祸就足以让一个汽车品牌声誉受损,甚至跌入谷底。
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清晰地解释和处理,消费者可能就不敢购买该品牌的汽车。
不得不说,王传福的话真是一语成谶。
当其他车企还在疯狂推无人驾驶时,比亚迪却走起了回头路。
他整合安全基线,把生产的硬件成本砍到了2000多元,
用算法优化系统,把车辆事故压到燃油车分1/3。
王传福的坚持,在无数智能驾驶惨案前显得更加珍贵。
汽车的核心应该是让驾驶更加安全,而不是车子有多智能。
当车企高喊着“智驾平权”时,用“全程都可以脱手”宣传时,却只卷技术不考虑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当雷军信誓旦旦地表示小米SU7是“50万以内最好开的车”,
但一场事故让小米的顾客陷入信任危机;
当余承东标榜“千万公里零接管”时,
一场问界M7发生事故之后,也让公众对于其技术的信任度也出现了动摇。
结语
新科技固然是时代发展的新方向,但企业要有良心。
生命安全才是企业最该重视的核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大象新闻
装逼一时爽,事故火葬场!某粗粮汽车15天内3起事故,6死!其中3个司乘,3个无辜路人!当不靠谱厂家生产不靠谱汽车卖给不靠谱车主,三不靠谱凑一起时,一切皆有可能!我以前分析过,粗粮汽车的主要用户(非全部)是以下5类人:杀马特,黄毛,屌丝,街溜子,网红!他(她)们最大的特质就是不靠谱!大家可以观察认识的粗粮汽车车主,看看我分析的对不对!(有网友说,这几类人没钱,买不起粗粮汽车!拜托多动点脑子!现在有几个年轻人是自己的钱买车的!父母或对象有钱就能买!还可以贷款!)大家在路上看到粗粮汽车,一定要躲远一点,可以保命,活的久一点!不要感谢我!我是活雷锋!只想着救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