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老人仙逝了,享年99岁。我刷到的最感人视频,是一段黄老和袁隆平老人的可爱互动,网友感言“两个老爷爷,一个让我们吃饱饭,一个让我们不受欺负”。两老都高寿而去,说明他们心底无私、胸怀坦荡,用毕生精力贡献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无愧于国家和人民。
特别是黄老,从1958年开始为研究核潜艇,隐姓瞒名、与家人切断一切关系近30年,2月10日黄老火化安葬日,中国所有核潜艇浮出海面敬礼纪念。还有一件事不知是巧合或天意,黄老离世,一部表现中国核潜艇与外军在海底未来之战的电影《蛟龙行动》,恰逢其间问世公映,小编看后有一个强烈的建议,就是大家对黄老的另一种纪念方式,或许是去影院看看这部电影。

黄老们制造的核潜艇到底什么样子,战力如何,是否大国杀器,能否抵御并战胜外敌?这部耗资10亿的电影做了全景多维演绎。
不看不知道,海底世界的潜艇大战远比想象的复杂凶险,地形和陆地一样有崇山峻岭、深沟悬崖、山洞火山,作战时除了时时刻刻追踪和反追踪外,还要随时防止撞山坠崖。
不看不知道,我军核潜艇内部构造宛如迷宫,远比美国大兵在小红书上晒的震撼。核潜艇已发展到可以弹射出去报信的无人机,可以弹射出海面执行作战任务的飞行特战队员,可以分离小舰艇载着特战队员潜入敌方核潜艇内部作战。

不看不知道,中国核潜艇与“西方某军”的这场核潜艇未来之战是真打,是“实战+实验”,而不是抗议、警告、驱离。不仅是真打,而且是远海深海作战,作战的主要方式是鱼雷对攻,是否击中对方、被对方击中或双双不中,都在千钧一发的几秒钟内。作战的指令全靠电子信息技术,最考验演员演技的不是表情而是专业台词。作战的结果是我军核潜艇不仅摧毁敌舰,还粉碎了敌国“利用核潜艇在深海火山群埋置核弹,意图引爆导致海啸危害太平洋各国”的阴谋。
不看不知道,我国的科幻战争电影工业化制作水平已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特效镜头比《哪吒2》还多。其滤镜的应用也十分精妙,敌舰一艘用了洋红色,一艘用了绿色,而我舰则用了橙红色,使中国军人的面色健康红润、血气方刚。只从核潜艇战争场面的特效制作和宏大叙事,《蛟龙行动》就当之无愧堪称大片。

但这部影片的票房却意外遇冷,投资10亿目前票房只有3.68亿,无论如何不应该。小编观影后觉得主要原因出在营销上:一是赶在春节档与《哪吒2》、《唐探1900》、《封神》《熊出没》等扎堆,这些影片都是系列制作,观众只要看见名字,原来的粉丝就有观看欲望。而《蛟龙行动》是新面孔,院线排片不重视,都排在了人们正瞌睡、刚睡醒或正忙碌的时段,所以造成了被《哪吒2》秒杀、其它影片挤压的尴尬局面。
二是片名起的不好,“蛟龙号”大家都知道是我国研制的世界领先的载人深潜器,主要用于海洋科学研究,似乎与战争关系不大,观众对片名不知所以,激不起观看欲望。在影片公映前,也没见什么宣发,其实片中特效镜头数不胜数,随便剪辑出来一段就极具视觉震撼。
当然影片在选角和一些人物性格方面处理也有瑕疵。例如,如果选择脱口秀演员毛豆在里面客串一个潜艇炊事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段奕宏、张涵予两人傻不唧唧老套的吹口琴镜头,也被诟病。
但这都不影响《蛟龙行动》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主旋律国产科幻战争大片。为挽回票房,对出品方提三点建议:
一是既然与《哪吒2》等赶一块了,就坚持公映下去,当务之急是尽快公关院线提高排片率,必要时恳请军方和宣传部门出面;二是尽快把宣发补起来,别再担心剧透了,把最精彩的特效镜头剪辑成短视频广为传播。另外新的场次上映前可加上对黄老离世悼念和致敬的字幕。
三是如果这一波票房还不理想,收不回成本,可停一段时间,在“五一”、“八一”、甚至“十一”期间寻求二次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