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陶勇极度怀念粟裕的指挥:粟总指挥我时,吃的可真棒

大黑影局 2023-11-02 03:02:08

1950年年底,在冰封酷寒的长津湖地区,陶勇将军回忆起多年前,在粟裕将军指挥下取得车桥战役胜利的场景。我军之英勇,日伪军之丧胆,历历在目,而最后的回忆画面却定格在了当时的吃穿用度上。

面对长津湖地区的皑皑雪原,他不禁对旁人讲起往事,并提到当年还是新四军的时候,吃得好穿得暖。大战在即,他不提战事,只说起这些闲话,身边的人却还都感同身受,听得津津有味,陶勇为何突然间讲起这些事呢?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想起了当年的事儿来

陶勇是个老革命了,在南方红区,在长征路上,在西征军中都没少了他的身影。曾屡战屡胜,也曾兵败如山,被抓到国民党的大牢里。经我党斡旋后被释放,又出现在抗日的战场上。可是,他从来没有面临过如今这种情况。

在长津湖地区,他的对手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有着先进的单兵作战能力,过度饱和的空中支援和指哪打哪的炮群。而他和他的战士们到这冰天雪地里,人生地不熟,过去在国内依仗的群众力量用不成了。

更要命的是,零下四十度的酷寒哪,很多战士还没来得及领到棉衣棉裤就上了前线。为了减少被美军发现的可能,以及降低部队的拖累,行军途中,战士们不能做饭,只能带干粮。我军没有牛肉罐头,连馒头都没有,大部分人只有冻土豆。

土豆被冻得跟石头一样硬,战士们只好用夹肢窝暖热了再吃。他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并且不止一次向上级宋时轮将军反映。宋时轮将军比他还着急,但没办法,时间紧任务重,只能这么干。

所以陶勇才想起了当年的往事,哪怕是在艰难的抗日时期,也没遇到过如此艰难的场景。事实上,陶勇所在的抗日根据地,其物质环境不仅优于长津湖地区,就算跟同时期的其他抗日根据地相比,也要略胜一筹的。

从国民党的监狱出来了,他被组织派往苏中一带打游击,后来就成了新四军的干部,归粟裕调遣。苏中确实非常的富庶,无论是粮食产量,贸易额以及各种生产物资,苏中都应有尽有。但对于当时的新四军来说,还不能够享受这一切。

道理很简单,苏中又不是只有新四军才能来,都知道它富庶,所以日本人眼红,国民党嘴馋,甚至于地痞流氓也想插一脚。最开始,新四军反而是几方势力中并不占优势的一方。要知道新四军本来就是我党在南方的游击队整编而成,存在着诸多协调上的问题。

再加上皖南事变后,遭国民党军偷袭,新四军失去了一大半的力量。但没想到的是,在我党一批优秀将领的带领下,逐渐将新四军发展成了南方抗日的中流砥柱。而粟裕和陶勇所在的苏中抗日根据地就是其中的典范。

他们充分利用江南丘陵水国的地理特点,研发出一系列适合新四军的打法。并且主动改变山形水势,大路堵成小路,大河堵成小河,让日伪军步履维艰,无法下乡扫荡。除了与日伪军战斗,他们还要与国民党势力纠缠。

新四军的传奇

在1940年时,粟裕发动黄桥战役,打败了国民党顽固军,极大地巩固了抗日统一战线。而在这一战役的决战中,发动冲锋的正是陶勇。在此之后,粟裕部迅速在苏中扩大控制范围,打击日伪军盘踞的碉堡和据点。

日伪军屡次吃亏,后来干脆躲在大城市不出来,任由新四军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稳固的革命政权。收复了大量地盘之后,新四军开始尝试恢复生产,前面说了苏中这个地方非常富庶。所以新四军没有怎么下功夫,经济建设就取得了重大成果。

除了保护民众按时耕种外,新四军还开设了各种工厂,生产日常用品,比如毛巾、香皂、香烟、酒水什么的。这些东西在我们看来是稀松平常的物件,几块钱就能买到,但在当时可是紧俏得很哪!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

特别是我们革命根据地大多建立在农村,上哪里弄这些东西,可不是哪个地方都有苏中这么好的条件。陶勇回忆这段时光时提到,战士们每到冬天就可以领一套棉服,夏天可以领两套单衣。至于吃喝那就更不用说了,粮食和酒水什么的,他们自己吃不完还要往外卖。

卖来的钱,一部分留作买武器弹药,另一部分汇到北方根据地,极大缓解了八路军的压力。这还不算最传奇,还有更传奇的事情,他们的物资卖给谁了呢?当然什么人都有,谁有钱就卖给谁,甚至连鬼子和伪军都卖。

日伪军都有征粮任务,完不成可是要倒大霉的,但可是产粮区都在新四军手里控制着,他们打又打不过。我军就瞅准了这笔生意,决定向日伪军卖粮食,有人可能觉得疑惑,直接饿死他们不行吗?

其实相比于断绝沟通,卖他们粮食更符合我军的长远利益。首先,这些日伪军搞不到粮食,就会铤而走险,进攻根据地,给我人民带来损伤。其次,我方手握这么多粮食也没用啊,也有别的群体买,但总体来说,日伪军需求量更大,财源也充足,我们可以高价卖出。

第三点,粮食交易只是抛砖引玉,打通了这个关节,后面还有活儿呢!我军卖粮食得了钱,可以用来买鬼子的武器装备。日军到抗战后期被我军打怕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同意了。由于南方河流众多,所以粟裕部通过这个渠道购买了大量钢制舰艇。

看到这里恐怕大家已经瞠目结舌了,没想到还能这么玩儿吧。到1944年,粟裕发动车桥战役,歼灭日伪军近一千,自身损伤才两百多,堪称奇迹。打出了这么好的战果,大家就知道上面这生意做得到底值不值了。

从此之后,日伪军更不敢触新四军的霉头了,更有甚者,某地还发生过请新四军冒充伪军接受日军检阅的搞笑事件。据《伪廷幽影录》记载,汪伪政权的一名官员把日本人给他用于训练伪军的钱财给私吞了,但日本人要来检查,这个官员没招了。

这个机灵鬼竟然去求新四军某部,让他们帮忙应付检查,新四军果然派了一队战士去糊弄日本人。若非此事有明确记载,恐怕大家会认为这是抗日神剧里的剧情。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的日伪军已经不敢再与新四军为敌。

再苦也要打胜仗

当年被新四军吓破胆的日伪军与现在趾高气扬的美军一对比,陶勇心里怎能不生感慨。自己也曾在枪林弹雨中挥刀冲锋,见者披靡,如今看到自己的战士吃不好、穿不暖却无能为力,他什么时候受过这种窝囊气。

但敌我差距实在太大,不忍耐又能怎么办呢?美国陆战一师就在长津湖地区,必须尽快完成对该部的包围。在此之前,部队的行踪绝不能暴露,挨饿、受冻也要行军,否则等待我军的就是灭亡的命运。

最后我军成功包围了美陆战一师,在宋时轮和陶勇的指挥下,发动总攻,美军大部溃逃,北极熊团长被我军击毙。我军取得了长津湖战役的圆满胜利,将美军赶出了朝鲜北部,为之后将美军赶出三八线打下了坚实基础。

陶勇在朝鲜战场回忆起新四军的事情,定然不全是在为眼下的物资困乏而担忧。苏中鱼米之乡,跟冬季的朝鲜肯定是没法比的,强行对比也没有意义。恐怕其中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他的老上司粟裕没有出现在朝鲜战场上,他深为惋惜。

要知道粟裕不仅在抗日战场上大放异彩,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在解放战争中,更是有着苏中七战七捷和淮海大捷等杰出战功的军神。他如果能加入到朝鲜战争中来,必定能够痛打美军,那么陶勇念念不忘的这个老上级现在在哪呢?

原来粟裕虽然没有参与抗美援朝,但同样身兼重任,在1950年初,他负责东南地域的军事行动,随时准备渡海攻台。到了下半年,朝鲜战事紧急,他转调东北边防军司令,坐镇后方,确保抗美援朝万无一失。

可惜不久他就因病到苏联养伤了,陶勇终究没等再与粟裕并肩作战,也就只能回忆一下曾经在苏中抗日时共同度过的时光了。他说当时吃得好,穿得好,其实都是夸赞粟裕领导得好,让苏中的军民都过上了好日子。

结语

粟裕是家喻户晓的开国大将,他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的种种传奇事迹,早就为人们所熟知了。而他曾经的下属陶勇,在粟裕的培养下,也成长为了可以用美军硬碰硬的名将。几十年间,我人民军队转战各地,从内打到外,敌人也从日本人变成了美国人。

我军面临的环境更是千变万化,只有一点不变,那就是我军一直是最后的胜者。哪怕缺衣少食,我军也能凭借坚定的信念取得战果。值得一提的是,后来陶勇又回到曾经血战日伪军的华东地区,就任了华东军区海军司令,也算是有始有终了,功德圆满了。

作者:山海编辑:山海“司右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18 阅读:8350
评论列表
  • 2024-01-04 07:38

    粟裕大将军指挥大兵团集群作战是运筹在握未雨绸缪。

  • 2024-01-04 18:29

    精英中的精英!致敬粟裕大将!

  • 弦之 10
    2024-01-07 12:52

    天下第一战神粟裕

  • 2024-01-05 08:57

    粟司令善出奇制胜,彭老总善苦战恶战硬碰硬

大黑影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