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想要走出来,真的难度很大!
“穷人家的孩子,其实是很难翻身的,即使考上大学也没用,大概率依然过着贫穷的生活,因为他们成熟得比较晚。
他们不但得不到家人的财富支持,而且根本得不到家人的有效指导。
他们的父母,之所以一辈子都在底层挣扎,大概率是因为视野狭窄,思维老旧,难以变通,这样的父母,往往会在孩子人生的关键节点出馊主意。”
穷人家的子女最缺什么?
审核理解是: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精神气的匮乏、闯荡勇气的缺失以及因过度爱面子而导致的社交局限,犹如一道道枷锁,束缚着他们向上发展的脚步。
我先说说精神气,这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生命力与自信,是面对生活挑战时的昂扬姿态。
穷人家的孩子,自小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成长,生活的压力过早地压在他们稚嫩的肩头。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可能放弃参加学校的兴趣活动;面对心仪的书籍、文具,也只能因价格望而却步。
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使得他们内心的光芒逐渐黯淡,在人群中不自觉地缩起肩膀,不敢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眼神中满是小心翼翼与自卑。这种精神气的缺失,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难以展现出一往无前的气势,错过许多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第二个是闯荡的勇气,这也是我缺乏的。
勇气是什么?
是突破现有阶层、实现人生跃迁的关键。
穷人家的子女,从小就目睹父母为了生计辛苦奔波,深知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种深刻的认知,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风险极度恐惧的种子。
他们害怕失败,因为一旦失败,可能会让本就艰难的家庭陷入更深的困境。
于是,即便心中有梦想,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创业机会、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工作岗位,他们往往选择退缩,安于现状,不敢迈出那充满未知的一步。这种对安稳的过度追求,让他们被困在狭小的生活圈子里,无法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农村出来的孩子都有一个毛病,他们太过度爱面子,这也是穷人家子女成长路上的一大阻碍。
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害怕被人轻视、嘲笑。
这种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主动与优秀的人交往,错失了向强者学习、提升自我的机会。在本该积极拓展人脉、积累资源的年纪,他们却因面子问题,将自己封闭起来,局限在与自己相似的社交圈子中。
殊不知,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参与高质量的社交活动,不仅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获得宝贵的经验与建议,为自己的成长提供强大的助力。
然而,认识到这些问题,便是改变的开始。这事我咨询了很多人,我整理了一下大家的建议,今天也分享给大家:
1. 重塑自我认知:
开展自我反思活动,比如每周安排2 - 3次,每次30分钟左右,静下心思考自身优点、过往成功经历,穷人家子女常因经济条件忽视自身长处,挖掘这些能增强自信。设立肯定语句,如“我有无限可能”“我值得更好的”,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对着镜子大声念诵5遍,强化积极心理暗示,逐渐驱散自卑心理,重燃精神气。
2. 培养闯荡勇气:
先从设定小目标开始,每月设定2 - 3个小目标,如参加一次社区活动、学习一项新技能,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像看一场喜欢的电影,随着小目标的不断完成,积累成就感,逐步建立面对更大挑战的勇气。还可以参加冒险类体验活动,如攀岩、徒步旅行等,每季度至少参加一次,在安全的冒险体验中突破心理舒适区,让自己习惯面对未知和挑战,激发闯荡的内在动力。
3. 转变面子观念:
主动参加社交活动,每次活动中主动与3 - 5个陌生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同时也倾听他人,在交流中明白犯错和暴露不足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没人会因此过度苛责,逐渐放下对犯错和丢面子的担忧。定期观看励志人物故事,每周至少观看2 - 3个,了解他们在成功路上如何放下面子、拼搏奋斗,从他人经历中汲取力量,重塑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成长和进步比面子更重要。
4. 提升认知与向上社交:
关注优秀人物的社交媒体账号,每天花30 - 60分钟浏览他们分享的经验、见解和知识,每月选择1 - 2个感兴趣的话题深入研究,结合自身情况思考如何应用。参加行业研讨会和讲座,每季度至少参加2 - 3次,提前准备好问题,在交流环节主动与嘉宾互动,会后通过邮件或社交媒体与感兴趣的优秀人士保持联系,表达对他们观点的认同和感谢,寻求进一步交流的机会,逐步建立起向上的社交关系。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