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们回到湖南,亲戚们总会来问我:‘你在贵州那边待得还好吗?
听说那里的人特别喜欢喝酒,习惯得了吗?’我一笑而过,但心里其实有太多疑问,却也不好意思说出口。”这是在贵州生活多年的湖南姑娘小李经常面临的情境。
对于一个地道的湖南妹子来说,嫁到贵州的十三年,带来了太多的惊喜与困惑。
酸汤的多种表现形式一开始,小李觉得贵州的饮食文化丰富却也复杂。
第一次去婆家,还在好奇酸汤是什么味道的时候,婆婆已经在厨房忙活开了。
不久后,餐桌上各类酸汤菜肴纷纷亮相,有酸汤鱼,有酸汤粉,还有一些她叫不出名字的菜色。
让她感到惊讶的是,同一种酸汤能有那么多不同的变法。
她问婆婆:“为什么做菜都离不开酸汤呢?”婆婆只是笑着说:“酸汤是贵州人的灵魂啊,酸是开胃的宝贝。”
酸辣美食与健康的秘密在湖湘文化里,辣是家常便饭,但加上酸的贵州辣却是另一回事。
起初,小李对这股酸辣劲颇感不适,“吃得胃都烧心”,然而不久之后,她发现自己竟然慢慢爱上了这种滋味。
更让她感到好奇的是,贵州人似乎都个个肠胃健康,说起胃病,个个都是一脸茫然。
是否真的是山好水好,养生功效得天独厚?
婆婆告诉她:“我们有自己的一套饮食之道,酒饭有节,家常食物都讲究个度。”
酸汤火锅为何如此受欢迎贵州人热爱酸汤火锅,这点小李再清楚不过。
“那是第一次吃酸汤火锅,全家人像过节一样,又说又笑,热闹极了。”每到周末,家门口的酸汤火锅店总是挤满了人。
一次与朋友闲聊,小李问道:“你们咋总往火锅店跑呢?”朋友哈哈大笑:“爱吃呗!
酸汤好比我们的老友,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吃一锅酸汤火锅就能治愈了。”
苗家酒馆的独特魅力在贵州,大大小小的苗家酒馆简直就是生活的延伸。
小李初到贵阳时就注意到了这点。
每每路过一家酒馆,能听到馆内传出的笑声和歌声,也总能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
和小李聊起苗家酒馆的魅力,住在附近的小张总是乐呵呵地说:“下了班,不喝一口,哪能叫生活啊?
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远比办公室舒服!”
酱香型白酒的贵州情结酒桌上,酱香型白酒总是大家争相推崇的焦点。
在小李的家乡,白酒多是浓香型居多,来到贵州,她还真是开了眼界。
小张对小李解释说:“贵州的酱香其实是岁月的味道,那些流传多年的酱香名酒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的,需要用心啊,你慢慢就会懂了。”
贵州生活了十三年,小李对这里的爱和困惑交织在一起。
她在贵州找到了家的温暖,也在心中种下了对风俗习惯的思考。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不光有适应,有沉浸,还有那些在心底悄悄萌发的疑问和好奇。
这些年,她学会了从各种事情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并享受着其中与生活的对话。
从未想过,她对贵州的好奇与爱可能会在日后的某个时刻化作一杯暖心的酸汤或是一口醇厚的酱香酒,成为她人生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