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荷三方协议内容传出,ASML的“脸色”难看了!
自从芯片规则实施以来,老美对于中国半导体的“打压”,就不断的在深化,集结所有美企的力量还不够,还要融合“同盟国”形成团团包围之势,前有“芯片四方联盟”、后有“美日荷”联盟!
“芯片四方联盟”已经不算秘密了,目的就是“锁死”中企的全球化供应通道,但执行过程中并不顺利,而随后推动的美日荷三方协议,则就相当的“神秘”了,三个国家并没有公开任何协议内容。
虽然ASML提前爆料了消息,但也仅限于达成“协议”的层面,具体的内容并没有告知,就在近日日本方面传出了端倪,仅仅是“皮毛”的消息,就让ASML突然的“变脸”,还能够正常的出货中国市场吗?
日本传出三方协议消息为了进一步“锁死”中企的14nm工艺,从去年的十月份开始,老美就公布了最严的出口限制新规,目标直指芯片制造设备,而恰巧这方面是美企的“劣势”地带,想要达成对应的效果,就只能从国际企业入手。
目前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和中企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的光刻设备供应商,也只有荷兰的ASML以及日本的尼康、佳能,这三家企业是整个领域内最顶尖的存在,但可谓都是同病相怜,在核心技术上无法摆脱老美的掌控。
而日本半导体在设备领域一直是佼佼者,在全球排行前十的供应商当中,有五个来源于日企,造就了中国最大的设备进口来源国的地位,但由于在技术上并非最顶尖,成了一直被“忽视”的对象,所有的光芒都被ASML给覆盖了。
在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科磊等美企厂商被限制出货中企后,大量的份额被日企和ASML替代,在市场反响上一度优于美企,自家的企业赚不到这份钱,自然老美也不会让国际企业好过,于是就不断的施压日本、荷兰,推动三方协议的达成。
三方协议在达成之后,害怕遭受到“激烈”的反制,三个国家均不对外公布相关信息,但日企设备厂商坐不住了,占据着大陆市场超50%的份额,一旦被全面禁止出货,企业甚至可能经营不下去,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挖取”信息,没曾想还真有了一定的“端倪”。
就在近日日本方面传出消息,根据内部人士透露:“日本已经开始加紧制定限制规则,新规可能涉及到中国市场的员工派遣,很可能造成已经出货的产品无法进行有效维护!”
根据消息显示,受监管的对象应该维持在14nm工艺及以下,对于日企而言不会造成什么实际的影响,因此无论是佳能、还是尼康,目前主打的都是低端光刻机出口,但对于垄断中高端市场的ASML而言,可就相当的难受了。
ASML“变脸”的原因?在听到这样的消息后,ASML直接就“变脸”了,如果真的涉及到员工派遣问题,就算光刻设备能够出货,后续的售后问题也跟不上,光刻机的构造及其复杂,外行人根本就无法参与维修,显然这比限制出货还要难受。
上海的积塔半导体曾向尼康进口了一台ArFi浸没式DUV光刻机,如果新规实施的话,是会造成一定影响的,但好在整体的出货量并不算大,去年整年仅出货了四台,原因就在于ASML的技术更加的牢靠。
但一旦新规正式生效,对于ASML而言反倒不是什么好消息,根据公开的数据统计,去年累积向中企出货的光刻机数量超过了80台,凭借着DUV光刻机,成功拿下了大陆市场15%的营收,成为了全球第三大市场。
在ASML的光刻机供应之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打开局面,中芯国际拥有了14纳米成熟的量产工艺,彼时拥有顶尖资源的美国本土厂商英特尔,在工艺上也仅维持在10nm左右,在高度扶持之下才勉强实现了7nm量产。
一旦后续的售后环节被限制住了,中企肯定不敢继续进口光刻机,中国市场可以加速国产设备的研发,大不了整体产业进程停滞个几年,但对于ASML可就没那么“友好”了,将直接面临10%的营收减少。
同时一旦退出了中国市场,后续想要回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中企已经有了足够的“志气”,加速自主化势在必得,你们觉得ASML能够躲过这一劫呢?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