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灵活就业人员可提前3年领养老金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刷屏。根据多地社保局发布的政策解读,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者可通过自愿申请、差额缴费的方式将退休年龄提前至57岁(女性)或60岁(男性)。这一政策被官方称为缓解养老焦虑的创新尝试,但评论区瞬间分裂成两派:有人高呼终于能喘口气,也有人质疑羊毛出在羊身上。当一个政策让打零工的外卖员、开网约车的司机、自由职业者同时陷入兴奋与警惕时,它的本质或许早已超出福利二字。
在某问答平台上,一名46岁的外卖员算了一笔账:如果现在每月多交300元社保费,就能比原计划提前3年退休,按当前养老金标准,相当于用10.8万换18万。这条点赞破万的评论下,有人跟帖划算!,也有人提醒别忘了几十年后的通货膨胀。而从事自媒体工作的李女士直接晒出社保局电话录音:工作人员说政策可能调整,现在承诺的金额不保证未来足额发放。
政策文件里自愿补缴四个字,在现实中变成了一道复杂的算术题。开滴滴的王师傅在抖音直播中坦言:每天跑14小时车才够生活费,哪有余钱提前交养老金?这条视频获得3.2万次转发,弹幕里飘过满屏的真实。更微妙的是,某城市社保局微信公众号的科普文章下,最高赞评论竟是:所以以前不让补缴,现在求着我们交?
网友@财税小兵 扒出某省社保基金年报:2022年当期缺口达210亿元,这条微博24小时内阅读量破千万。虽然官方迅速辟谣养老金发放有保障,但知乎热榜上灵活就业养老金新政是否在填窟窿的提问,浏览量已突破500万。自由插画师小林在朋友圈写道:年轻时交社保像买彩票,现在提前领奖还要加钱续费,这场游戏到底谁定的规则?
付费购买的隐藏条款,让人不安心!当提前退休从权利变成需要付费购买的增值服务,这场全民养老的剧本正在改写隐藏条款。支持者说这是给风雨飘摇的灵活就业者扔了救生圈,反对者质问为何救命绳索需要自费购买。更值得玩味的是,某社保专家在媒体采访中强调个人账户多缴多得,却避谈统筹账户的资金流向。
政策制定者或许忘了,那些凌晨三点还在接单的骑手、被算法追着跑的带货主播、项目黄了就得吃泡面的设计师,他们要的不是精算师设计的金融产品,而是一个不用反复计算生存概率的确定性承诺。当养老靠自己从民间调侃变成制度设计的基础逻辑时,每个人终将明白:时代扬起的一粒沙,从来不会变成退休金账户里多出来的那个零。
你愿补就补呗,不愿就自己买自己保也挺好!
政策已经给你了,并且也有灵活性,自己的选择本来就应该自己承担后果。
社保今后会通货膨胀贬值那存在银行里的钱就会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