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像邓小平一样三起三落,但每次却能巧妙避开大风波,为什么

曾子涵啊 2025-02-24 13:50:34

陈云这个人物真是挺有意思的,他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其实跟邓小平一样也是经历过三起三落,只是他总能在关键时刻选择沉默或者称病避开风头。

那会儿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大家都想着赶紧把国家建设好,可是有些同志太着急了,结果1953年财政预算就超支了30多亿,这可把主管经济的陈云给吓坏了,他就开始强调要慢一点稳一点,但是这种想法跟当时的主流思维不太一样。

陈云看到经济发展有点过热,就在很多场合提出要反对冒进,这个观点一开始还得到了中央政治局的支持,不过后来形势慢慢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到了1956年,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节奏越来越快,陈云觉得这样不行,但是他的声音渐渐被淹没在高涨的热情中。

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刘少奇引用陈云的话说要稳一点,结果毛主席当场就表示不同意,说什么不要泼冷水,这时候陈云就感觉到情况有点不对劲了,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继续在各种会议上强调要保持平衡。

到了1957年下半年,毛主席开始多次批评反冒进的观点,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大家都知道这是在说周恩来和陈云,特别是那犯保守的错误,也不,明显是在批评陈云的经济思想。

陈云很快就意识到形势不妙,1958年初的杭州会议和南宁会议他都没去参加,说是生病了,其实这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在这些会议上,反冒进被当作重大问题批评,其他领导人都做了检讨。

虽然陈云后来也做了检讨,但是他心里其实是不认同的,从这时候开始,他在经济决策上就很少发声了,就算有意见也不怎么说了,因为说了也没人听,这种处境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

1959年的庐山会议是个重要转折点,陈云又一次因为身体原因没去参加,虽然毛主席特意派人问他要不要来,但他还是选择了在大连养病,这个决定后来证明是非常明智的。

在庐山会议期间,很多人都在批评彭德怀,但是陈云始终保持沉默,没有随大流去附和那些批评的声音,这种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政治智慧,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

后来进入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才发现陈云之前说的其实是对的,1961年的时候,很多经济指标都开始往下调,这其实就是在按照陈云之前的建议来做了,只是没人明说而已。

到了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毛主席亲自请陈云发言,但是陈云说自己没有把握,一直推辞不肯讲话,其实他这时候已经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对全国经济形势都很了解。

陈云不愿意在七千人大会上讲话,是因为他不想和稀泥,也不想让毛主席难堪,这种态度其实挺有意思的,等到会议结束后14天,他反而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说了很多话。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支持邓子恢的分田到户政策,又跟毛主席的想法对上了,陈云又一次选择了退居幕后,一直到1976年底才重新出来工作,为改革开放做出了新的贡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