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假话广告

翠巧谈文化 2024-12-22 06:24:38

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广告的兴盛,两者互相助力,互相成就,密不可分,如影随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烦的是广告,最不可信的广告,而接触最多也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它们像牛皮癣一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当然说这话有点偏激,广告的产品的代言人,也有功不可磨的一面,好的广告创意也能给人美的享受。当年的广告词不胜枚举,像′'钻石牌电扇是′吹'出来的,′′咱们不看广告看疗效。′′六味地黄丸的广告词,简单明之,′′药材好,药才好。”

随着商业大潮的到来,虚假广告像肥皂泡似的令人眼花缭乱,见缝插针的广告无处不在,当你正在吃饭时,痔疮广告就如期而至,厥着腚子难受之至,孰不知看广告的人更难受。夸大其词的广告更使人难以置信,一面便夸大其功能,一面说价格之便宜。并且医药的广告,不惜以损医为代价,过分强调药的作用。活络油的广告就是最好的例证,俄罗斯的美女不厌其烦说着:'′有人情愿花上万元去动刀子,不愿花一顿饭钱买一瓶活络油,在俄罗斯老年人都在用活络油,这东西真的不敢多用,我担心用多了你会太舒服了,感觉像年轻人一样。′′像这样的广告太具有代表性了。中国人真的这么傻?活络油真的就如此神奇?为什么国医国药中国人却不能推广呢?一连串的质疑使人心生疑虑。为什么虚假广告就大行其道,背后的利益输送使人违背初心,讲空话套话来忽悠民众。顾此失彼,过分夸大药效不惜贬损医的作用,把药吹上天,又要医者有何用呢?这就不由想到当年三株口服液的盛况,三株口服液就是广告支撑下的商业大厦,那时三株口服液几乎是包治百病,销售业绩以惊人的速度递增,销售人员遍地开花,把精力不花费上产品研发上,以大手笔的广告为手段最终难逃破产的命运,来的快,去的急,像流行性感冒似的。

货实价实才是企业之魂,诚信经营才是商业之道。守正创新才是企业之根,舍本逐末的结果只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无穷的隐患,人为地加大产品的成本,而又不为降低产品的信誉。在广告方面,药品可以说发挥着桥头堡的作用,不重实效,只看包装,也是畸形发展的表现。

难忘过去那普普通的棕色瓶,一千片装的药品随处可见,而现在呢,像那样集装箱的包装已不合时宜,分散片占领着药品市场,偌大的盒子清清可数的几片药,其中塞着大片的说明书,说明书上的字却又小如芝麻一样,是考察人的视力,还是另有所图,我们不得为之,至于说明书简单明了为要,对于普通人何心要介绍那些虚头八脑地东西的,把人们搞得云里雾里,至于分子式,结构式可有可无也不必如此郑重其事。看病难,看病贵,由此也可见一斑,人为加大广告成本,人为地过度包装,人为地误导消费,这无形之中加大了人们的负担。羊毛出在羊身上,汗打病人出。说的不无道理。广告的兴盛的确能够成就商品的繁荣,但过分的广告也要成人民的沉重的包袱。

东西脏了,可以用水洗,那么水脏了呢?同样道理,人病了,可以用药治,那么药'′病′′了,又该怎么办?这些问题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鲁迅的小说<<药﹥﹥,华老栓为儿子治病,买的却是用夏瑜烈土的鲜血制作而成的人血馒头。这药味不能不强,教训不为不深,华老栓和夏瑜不正是代表着整个华夏民族吗?由此看来,鲁迅先生是用<﹤药﹥>为民族疗伤,真可谓用心良苦,今天的我们,难道不应该静下心来,深刻反思这苦口的良药吗?为什么医药和医疗设备大量靠进口,中国只能生产仿制药,而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是治标还是治本?亦真亦假广告,广告之外,难言之隐多多,也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反思的话题。

0 阅读:0

翠巧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