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这只"AI之手"如何掀起效率革命?

雍户 2025-03-07 10:44:29

"兄弟们快看!我刚把Manus生成的股票分析报告卖给客户,一单赚了3000!"在上海某共享办公空间,自由职业者小李兴奋地向朋友展示手机银行到账通知。他口中的赚钱利器,正是2025年3月6日横空出世的全球首款通用型AI智能体Manus。这个由中国团队打造的"数字员工",只用24小时就让科技圈见识了什么叫"效率核爆"。

一、从"会说话"到"能干活"的进化

还记得三年前ChatGPT刚出现时,大家惊叹于AI能写诗作画聊人生。但很快人们发现,这些"最强大脑"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让它分析数据就说"需要人工处理",让它订机票就回"暂时无法操作"。这种"只动口不动手"的尴尬,终于在Manus这里被打破。

这个取名自拉丁语"手"的AI智能体,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比如某猎头公司把15份简历压缩包丢给它,20分钟后就能收到Excel排名表,附带候选人评级和薪资建议。更绝的是,当用户临时要求"把结果转成PPT",它居然现场写Python代码生成动态图表这种"交钥匙"式服务,让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全面碾压OpenAI同类产品,准确率高出20%。

创始人肖弘打了个比方:"如果说ChatGPT是大学生家教,Manus就是带着工具箱上门维修的工程师。前者告诉你冰箱为什么坏,后者直接帮你修好还擦干净冷凝水。"

二、技术宅的浪漫:代码重构思考

让Manus脱颖而出的秘密,藏在它的"多重人格"设计里。这个系统由规划、执行、验证三个AI代理组成,像极了人类团队的头脑风暴会:

规划代理相当于项目经理,把"分析特斯拉股票"这种模糊指令拆解成"抓取财报数据→计算关键指标→生成可视化图表"等具体步骤

执行代理化身程序员,调用浏览器、Excel、Python等工具落实每个环节

验证代理扮演质检员,检查结果是否合理,发现错误就自动回滚重做

这种"代码重构思考"的能力,让Manus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像解数学题一样严谨。比如让它规划日本旅行,不仅会对比全网机票酒店价格,还会自动生成PDF手册,连"东京地铁哪个出口离浅草寺最近"这种细节都标注清楚。

三、全民"AI老板"的奇幻漂流

Manus的爆火催生了新职业——"AI指令师"。这些精通自然语言指挥的玩家,正在改写工作规则:

简历代筛:某HR用Manus同时处理8家公司招聘,月接单量暴涨5倍,秘诀是把需求细化成"筛选3年以上JAVA经验,排除跳槽周期<1年候选人"

炒股助手:深圳某私募基金经理训练Manus监控200只股票,设定"成交量突增3倍且MACD金叉"自动提醒,成功捕捉到宁德时代异动

教培神器:北京重点中学老师用它将课堂录音转成互动课件,学生扫码就能看到知识点动画演示,班级平均分提升15%

更魔幻的是"AI二道贩子"的狂欢。由于初期仅开放万人级内测,闲鱼上的邀请码被炒到8.8万元天价,逼得官方连夜声明"所有高价码都是诈骗"。那些抢到码的幸运儿,转手就做起代运营生意——帮企业做市调报告收费3000元/份,接单接到手软。

四、争议漩涡中的AI革命

这场狂欢也伴随着尖锐质疑。知乎热榜上有灵魂三问:

是否真技术突破?有开发者指出,Manus架构类似Anthropic的"ComputerUse",主要依赖现有大模型组合。就像用乐高搭城堡,积木还是别人的,只是拼得更精巧。

会不会被大厂秒杀?深度求索(DeepSeek)已宣布研发同类产品,OpenAI的"博士级Agent"也在路上。Manus的先发优势能保持多久?

究竟创造还是毁灭价值?

某电商公司用Manus替代10名运营,结果生成的促销方案把"满100减50"错写成"满50减100",一夜亏损百万

。这种"人工智障"时刻提醒我们:AI可以辅助决策,不能替代判断。

就连创始人肖弘也坦言:"现在的Manus就像刚学走路的婴儿,离理想状态还有很远。比如处理法律合同,它可能漏看关键条款;做医疗建议,更是不敢让它碰红线。"

五、未来已来:如何与AI共舞?

面对这场效率革命,普通人该焦虑还是拥抱?三个生存法则或许能给你答案:

1.不做"工具人",要做"指挥官"设计师老张的经历很有说服力:当同行还在手工画图时,他训练Manus学习自己的风格,现在接单量翻倍不说,还能腾出时间搞创作。"AI淘汰的不是设计师,而是不会用AI的设计师。"

2. 掌握"翻译"技能把"做个PPT"这种模糊需求,转化成"10页以内、数据可视化占比60%、使用科技蓝主题色"的精确指令,才是核心竞争力。就像2000年学五笔打字,现在学的是AI沟通术。

3. 深耕专业护城河金融分析师小陈用Manus处理基础数据,但最终判断坚持自己下。"AI能算出股票波动率,却算不出马斯克明天会不会发神经。"

六、写在最后:技术红利的正确打开方式

回看科技史,1849年涌向加州淘金的人大多血本无归,发财的是卖铲子、牛仔裤的李维斯。Manus的爆火同样揭示着AI时代的财富逻辑:

投机客在炒作邀请码中寻找快钱

实用派用AI提升自身生产率

远见者在开发企业级应用

正如肖弘在采访中说的:"AI的价值不在炫技,而在解决真问题。我们正在帮物流公司优化配送路径,帮药企加速文献分析——这些才是技术该发光的地方。"

或许很快,5万元的邀请码会像当年QQ靓号般失去光环,但那些培养出AI协同能力的人,终将成为数字时代的"铲子供应商"。就像20年前会用Word的职场人更吃香,未来属于懂得以"你好,Manus"开启工作的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