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俄罗斯与美国在沙特利雅得举行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首次高级别面对面会谈,历时4.5小时,双方宣布达成四项共识。这场会谈不仅标志着美俄关系的局部缓和,也为乌克兰危机的解决提供了新框架,但乌克兰的缺席与欧洲的质疑为后续谈判埋下不确定性。
会谈核心成果:四项共识奠定合作基础
恢复外交关系正常化
双方同意恢复驻华盛顿和莫斯科大使馆的人员配置,并建立“消除刺激两国关系因素咨询机制”,旨在解决签证限制、外交财产冻结等问题。这一举措被视为修复双边关系的“破冰信号”。
组建高级谈判团队
俄美将任命专门团队推动乌克兰冲突的“持久、可持续”解决方案,重点讨论领土划分与安全保障问题。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强调,目标是“永久停战”而非临时停火。
规划冲突后合作
双方探讨了北极开发、能源合作等共同利益领域。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负责人德米特里耶夫指出,美俄经济合作潜力巨大,若制裁松绑,美国企业或可挽回因撤离俄罗斯市场损失的3000亿美元。
保持持续接触机制
设立定期沟通渠道,避免误判引发冲突升级。俄外长拉夫罗夫称,双方开始“倾听彼此声音”,美方对俄方安全关切的认知有所提升。
乌克兰与欧洲:被忽视的参与者?
乌克兰强烈抗议
总统泽连斯基推迟访沙行程,称“任何未经乌方参与的协议均不可接受”,并要求美欧提供“具法律约束力的安全保障”。乌外交部批评俄美单边谈判“无视主权国家权益”。
欧洲的焦虑与观望
德国《明镜》周刊指出,欧洲担忧美国可能牺牲乌克兰领土完整换取快速协议。法国紧急召集欧盟国家会议,呼吁美欧协调立场。分析认为,若美俄走近,欧洲战略自主进程或加速。
地缘政治影响:三大变量重塑格局
中东调停角色强化
沙特凭借中立立场成为会谈东道主,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亦提议主办后续谈判。此举凸显传统欧洲外交舞台的式微与新兴力量的崛起。
北约东扩争议悬而未决
俄方要求北约正式撤销2008年对乌克兰的入约承诺,并以法律形式固化。美方仅表态支持“现实解决方案”,未明确回应俄核心诉求。
全球能源与资本市场波动
若冲突缓和,国际油价或从高位回落,欧洲能源危机压力减轻;东欧股市可能因供应链恢复预期反弹,但美俄合作细节未明仍存风险。
未来挑战:共识落地需跨越多重障碍
乌克兰参与难题
俄美虽承诺“最终协议需各方接受”,但泽连斯基坚持“主权不容交易”,双方立场鸿沟难弥。
美俄互信赤字
俄方直言“谈论妥协为时尚早”,美国国内政治压力(如特朗普连任竞选)可能影响协议稳定性。
多边监督机制缺位
国际社会呼吁引入第三方监督,避免“强权主导式和平”重演历史裂痕。
结语
俄美利雅得会谈为僵持近三年的乌克兰危机提供了新框架,但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突破。后续谈判需平衡乌克兰主权诉求、欧洲安全焦虑与美俄战略利益,真正的和平仍待多方博弈与妥协。国际社会期待,这场“外交马拉松”能最终导向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记者说:2022年2月24日,乌俄战争爆发的第一天,他向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发出求援,然而几乎无一例外,全都是劝他投降,直到最后,英国时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给他打来电话鼓励说,你们乌克兰人坚持住,英国人的援助马上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