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位于地球四个构造板块汇合的地方,这意味着日本经历的地震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平均每年约1500次,并且因为其岛国的地理条件,地震还非常容易引发海啸。日本为什么多震?
不稳定的日本东亚国家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确切来说它不仅仅是由岛屿组成,而是由东亚太平洋沿岸3000公里范围内的6852个平流火山群岛组成的。该国有五个主要岛屿,分别是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和冲绳。
无论是主岛还是小岛,还是一些在潮汐影响下时隐时现的岛屿,它们共同构成了日本37.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这一数字使日本成为了世界第四大岛国,同时也是东亚地区的最大岛国。
作为一个狭长的岛国,其地理条件就部分决定了其地质的不稳定性。相比加拿大、北非之类的国家或者地区,它们本身就处于大陆的中央或者大陆地盾之上,这代表着这些地区的稳定性,也代表着地质构造过程在这些地区会相对简单一些。
然而日本所处的位置却是海洋中间,同时又坐落于太平洋火环的中间。所谓的太平洋火环,顾名思义就是像一个圆环一样坐落在太平洋沿岸,在这个圆环之上有着众多火山。再加上日本不是一块完整的陆地,它抵御冲击的能力要比完整大陆低很多。
日本为什么多震?日本多震的原因首先要从其岛屿构成的过程说起。菲律宾板块在更新世前的数亿年间一直在向南纬大陆板块和冲绳板块的下方进行俯冲,同时太平洋板块向北冲击了奥霍次克板块,这些大规模的运动催生了日本地区的众多岛屿的生成。
大约7.5亿年前,海底的造山运动,即海洋板块的俯冲开始了,这个过程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歇,在日本附近海域的收敛边界形成了一个大约400公里宽的造山运动带,另外大约十个海洋板块被造山运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它们的遗骸已经形成了成对的变质带,简单讲就是不稳定的海底板块。
海底造山运动所遗留的地质问题为不稳定的日本地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日本的几个大岛,比如北海道、九州等地区的生成过程也十分复杂。大约2300万年前,日本西部是欧亚大陆的沿海地区,俯冲板将日本的部分地区向东拉动,成为本州和九州地区。
在大约1500万至2000万年前日本海区域开始涌入大量海水,当时呈现出的还是淡水湖状态,16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一个附属于欧亚大陆东海岸的半岛形成了,之后北海道的部分地区也逐渐从海底升起。这一系列的地质活动使日本生成了岛弧,即大陆边缘的一连串岛屿。
岛弧这个概念本身就与频繁强烈的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相关,其他著名的岛弧还有阿留申阿拉斯加岛弧和千岛堪察加岛弧。简单来说,岛弧是地质不稳定的结果,那么岛弧在成型之后,它最显著的地质特征就是不稳定。
最后,日本的地质构造有研究的价值,但它与朝鲜半岛一样,构造过程都十分复杂甚至神秘,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往往也不能单纯用地理知识解释。比如日本面向海洋板块的岛屿部分通常更年轻,火山产物比例更大,而日本海对岸的情况却相反。
日本的防震系统尽管日本是一个地质不稳定的国家,频繁发生着地震,但是比较出乎人意料的一个事实是,在日本因为地震丧生的人数并不高。近100年来的日本,单纯考虑死亡人数的话,真正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的严重地震一共也就三起。
其中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是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而根据日本nhk电视台的纪录片显示,当时死于地震的人数仅有6人,真正造成大规模丧生的是随后的海啸。地质不稳定带来的不安全感促使日本人使用了多种手段来防震。
一方面是所有日本手机都配备了地震警报系统,这可能会给用户5到10秒的时间在地震来袭前寻求庇护。他们还建造了抗震房屋和建筑物,旨在让建筑物可以随着地震而移动,而不会发生倒塌。
另一方面是日本还拥有一个综合防灾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和展览,帮助民众熟悉逃生方式方法。这个系统还包括公共设施的对地震的响应,例如如果发生五级或五级以上的地震,天然气公司就会自动关闭天然气管道,以防有可能发生的天然气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