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离商家“太近”,离“消费者”太远

即时刘说 2024-10-26 11:38:42

尽管即时零售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售模式这几年迅速崛起,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刘老实却出现了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即时零售离商家“太近”,离 “消费者” 太远。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刘老实就带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离商家“太近”

平台与商家的紧密合作

各大即时零售平台为了确保商品的快速供应和配送,首先要与商家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平台会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与商家库存系统的对接,实时获取商品信息,以便在消费者下单后能够迅速调配商品。这种紧密合作使得商家能够更高效地参与到即时零售的业务中,提高了商品的销售效率和库存周转率。

例如,一些前置仓超市与即时零售平台合作后,借助平台的流量和配送能力,将线上业务拓展到了更广泛的区域,增加了销售额。同时,平台为商家提供的数据分析和营销工具,也帮助商家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优化商品选品和营销策略。通过即时零售平台,消费者在商家面前成为了透明人,而消费者对商家相对就知之甚少,当然大多数消费者也不屑于知道商家的“秘密”。

商家对平台的依赖

即时零售平台依托强大的数据和平台属性,让商家对平台产生过度依赖。当即时零售行业刚刚起步时,平台还会将商家作为座上宾,他们之间是一种互利合作的关系,当这一行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平台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他能直接决定商家的生死。这是因为:台的规则和政策对商家的经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例如,平台的抽成比例、促销活动要求等,可能会压缩商家的利润空间。另外,商家在平台上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获得更好的排名和曝光度,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营销和推广,增加了运营成本。久而久之,商家就成为了寄生于平台的存在,之前平等的关系变得强势的平台和弱势的商家的关系。

此外,商家过度依赖平台还可能导致自身品牌建设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弱化。消费者在平台上购买商品时,往往更关注平台的品牌和服务,而对商家的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这使得商家在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和互动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

简单的总结一下,就是平台要盈利,直接依托的是商家,这和传统电商别无二致。因此,平台必须要紧贴商家,这时商家既是平台的服务对象,更是平台发展壮大的养料。

离“消费者” 太远

留不住消费者的时间

对应平台而已,消费者是即时零售成长的基石,是流量的源泉,平台不可能会像对待商家那样是“利用”关系,而是真正的“衣食父母”,所以平台务必会制定更多偏向于消费者的政策,通过“过渡的宠溺”让消费者养成“离不开”平台的错觉。

但目前仍然是即时零售行业的成长初期,面对消费者这一基石,平台表现的还不够亲昵,至少不会像传统电商那样,将消费者研究透。加之“即时”的属性是即时零售的根基,目前消费者通过即时零售平台购物主要还是“应急”为主,所以也不会像淘宝那样比了又比,看了又看,即时零售平台的商品甚至不需要有什么详情页。这种随买随走的性质,让消费者不会像是逛淘宝或看直播那样,有太多冲动成分。

满足不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个性化需求日益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然而,即时零售平台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平台上的商品种类和服务模式相对较为标准化,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消费者在购买一些特殊规格或个性化定制的商品时,可能在即时零售平台上难以找到合适的选择。此外,在服务方面,消费者对于配送时间、包装方式、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个性化要求也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这使得消费者在即时零售过程中,往往只能选择妥协,降低了消费体验的质量。

消费者与商家的沟通不畅

在即时零售模式下,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直接沟通渠道相对较少。消费者主要通过平台与商家进行间接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沟通的成本和难度。当消费者遇到商品质量问题、配送延迟等情况时,可能需要经过平台的中转才能与商家取得联系,导致问题解决的效率较低。

而且,由于平台的介入,商家对消费者的反馈信息获取可能存在延迟或不全面的情况。这使得商家难以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无法及时对商品和服务进行改进和优化,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和满意度。

刘老实认为,即时零售发展至今,仍然只是初级阶段,虽然大家都对前景有个乐观的判断,但本质上即时零售抢占的是传统电商的市场,是电商本地化的直接体现,他以小时达为突破口,满足消费者更快收到商品的情绪价值。即时零售想要持续良性发展,首先要把给予商家应有的地位,同时也应像传统电商那样研究消费者,想尽一切办法增加消费者在即时零售平台的留存时长,只有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找到一个更加平衡和合理的关系,即时零售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实现高速增长。

0 阅读:46

即时刘说

简介:全解即时零售,洞察商业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