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刚涉及收藏的朋友对自己的收藏品很是困惑,原因是他的收藏品很杂,只要是绘画或者雕刻得很精美的“孩儿”题材都有所涉猎,无谓材质时代、也不管出自何人手笔。于是,就有人讥笑他这样的做法不入流,永远无法长进。这话听得多了,他对自己的收藏之路也就有了些疑惑和不确定。
对于这个朋友的苦恼,我觉得大可不必。单纯的收藏,其实唯心喜为上,何必计较别人的看法。更何况,专题收集本来就是收藏的一个派别。
我的这个朋友收藏孩儿品的时间虽不长,但已经颇有收获。凡画卷、石刻、木器之类的孩儿品接近百余。他的收藏品中有一个宋慈州的窑枕尤其精美,所绘制的童子垂钓图题材很是古老:小河边,一个孩童正专心地执杆垂钓;有三尾小鱼趋向鱼饵,其中一尾已经咬钩;远处,寥寥三条波线表现了缓缓流动的河水。整个画面简洁生动,线条干净利落。
传说中,童子垂钓的绘画装饰品,同西汉初刘邦在白登山下与匈奴决战的故事有关。据说,为解白登之围,连日征战累得刘邦口喷鲜血。恍惚间,刘邦眼角余光瞥见一小童子,正站在一块高高的苍岩上垂钓。刘邦见小童子手中瓦罐里的鱼金光闪烁、不似凡品,不由得心生怜惜。他便捡起一块瓦片,瞄准了瓦罐掷去,瓦罐应声而裂,那鱼随水蹦出来,落地化烟,顷刻散尽。刘邦清醒后,只觉得心情十分畅快,便和身边的官员说起这件奇事。众人揣摩其心意,便称那鱼代表的是刘邦的阳寿,本来天帝指派童子来取走余年,但被刘邦所掷石块解救,可延寿15年。刘邦在心情大悦之下灵光一现,就想出了解白登之围的良策。
因为有了这么一个神奇的传说,所以自汉代以来,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把童子垂钓视为转运延寿之喜神。
到了宋代,玉雕童子则更为多种多样,依据形态可分为仿唐代飞天童子、攀枝童子、行走童子、舞蹈童子和执荷(玩莲)童子五大类,以最后一种最为多见。这是因为我国古代崇尚多子多福,又因为莲花谐音“连”,童子玩莲就被寓意为“连生贵子”。其纹饰图案多以一个或多个顽皮可爱的男婴组成,或肩负荷叶交脚而行,或几个婴孩同戏一束荷花。人物有坐、有立、有玩、有闹,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除了纹饰内容有所差异外,历代雕刻的童子形态也各有不同:明代的玉孩儿形象常常前额及后脑突出,鼻子似蒜头鼻,眼睛一般紧靠着鼻子。也有近似元代玉人眼睛的,即在眼睛中间刻一阴线代表眼珠。
清代雕刻的童子更加细腻,衣纹装饰丰富,有立式、蹲式和坐姿。童子五官紧凑集中,一把可抓。眼睛有神,有的是用两道阴刻线压出一道阳纹线,好似双眼皮;嘴唇上下分明,向外稍稍凸起,两边颧骨突出;鼻子只用阴刻线来表示,突出中间的高鼻梁。整个脸部颇具立体感与写实感,神态逼真为历代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