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不顾本土遇袭,也要加紧拿下的乌东重镇,有个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名字,叫做“红军村”。
位于顿涅茨克州最西边的红军村,是一处公路和铁路交会的交通枢纽。连接着五条高速公路和六条铁路,它不仅仅是一个交通中心,更是乌克兰东部地区防御的“生命线”。从这里,几乎可以出发前往所有乌东地区,但这不是一般的出发——这可能关乎生死存亡。乌军在这里实施兵力调动、后勤补给和伤员转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失去红军村,乌克兰东部的防线将可能被分割,被俄军截断,导致前线战区陷入孤立。失去红军村,俄军只要越恰索夫亚尔,便可穿过无险可守的千里平原,直捣乌克兰首都基辅,而恰索夫亚尔又极度依赖红军村方向的补给,可以说,这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红军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战略位置上。作为乌克兰冶金和焦煤开采的重镇,这里拥有一个能够大量开采炼焦煤的煤矿。钢铁是现代战争的脊梁,没有了焦煤,乌克兰的冶金产业将面临原料枯竭的窘境。一旦这一链条断裂,不仅是军事制造将无法维系,连带国家制造业也将遭受重创,意味着之后的乌克兰,连自己的子弹、炮弹都制造困难。对于乌克兰来说,保住红军村,就是保护了整条东部防线,保护了国家的军事和工业基础。乌克兰当局当然明白,单靠西方援助是靠不住的;先前因为巴以冲突等事件导致的援助中断,就是最现实的教训。某种程度上,如果红军村失守,乌军或将手无寸铁,面临的很可能不是正义能否战胜邪恶的问题,而是乌军能否继续站在战场上的问题。
所以,即便冒着深入敌后作战的危险,乌军也要发起反向冲锋,攻入俄罗斯领土,力图牵制俄军兵力。而俄军尽管遭受重大损失,也不肯从主力位置撤走,相反加强了对红军村的攻势,“不让到手的鸭子飞走”。事实上,这场战役看起来好像乌克兰靠战术反攻得分,实际上,真正的焦点还是这不起眼的红军村。无论双方的决定看起来有多么“赌徒式”,都表明了他们对于夺取这一关键地点的无比重视。而在这样的僵持战中,红军村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像是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象征着抵抗与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