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山秀水间,贵州的村寨如星辰散落,这里的一砖一瓦、一针一线,都是民族血脉的呼吸,“村”色不争春,却早已满园关不住。贵州村落正以多元姿态诠释乡村振兴的深层内涵——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模板,有的是一村一策的智慧。满园“村”色关不住的背后,是无数人相信:最美的乡愁不在远方,而在脚下这片被创新点亮的热土。正如雷公山涧流淌的溪水,这些村庄的故事,终汇成新时代的壮美江河。
嘿!你听说过贵阳永乐乡吗?
我听说,永乐乡是红上枝头的桃花,也是甜进心里的红桃;是在春天里奔跑的快乐,也是在文化中浸润的满足;是阡陌间飘出的咖啡香气,也是艺术书店里迸发的当代美学……
当春日染红枝头时,永乐乡迎来了新一年的旅游“春天”。
2012年,“永乐艳红”桃获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4年末,南明永乐桃已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永乐乡地处贵阳市郊水源保护地,年平均气温14.9℃,日照时数1270小时,降水量1168.2毫米,日照充足、雨水充沛、生态环境优越,为永乐桃的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
上万亩桃树分布在永乐乡水塘村、干井村、永乐村、石塘村、羊角村五个村寨,春风漫过,30余万株桃花陆续绽放至春末,5月中旬到10月陆续有桃子上市。
永乐艳红桃。
多年来,永乐乡始终以“做优产业、做强品牌”为目的,持续深耕桃产业,在水塘村江西坡组开展百亩低产桃园升级改造;开展98亩新品黄桃示范种植、5亩宽行高密设施栽培技术示范园(四季水果采摘园)建设,成功引进种植26种新品种桃,极大丰富了永乐桃品种资源,进一步放大本地桃产业发展优势。
2024年,永乐乡桃子产业产值达1亿元。目前,桃产业已经成为永乐乡的支柱产业。
永乐乡在万亩桃林里酝酿出的不只甜蜜的水果经济,还有以花为媒、以赛为桥、以历史人文为魂,铺展开的“三产”共荣共富新图景。
2018年至今,南明·永乐桃花跑已成功举办了七届,累计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跑步健身爱好者参与,成为南明区乃至贵阳市的特色体育品牌赛事IP。
近年来,南明·永乐桃花跑围绕“体育+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以花为媒、以赛为桥将非遗国学融入传统路跑项目中,以多元化项目加强品牌宣传效果,塑造一个以桃花为主题,涵盖民族、文创、运动休闲、亲子、观光旅游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南明永乐桃林新印象,带来新颖沉浸式文化体育创意体验。
永乐乡随之涌现出一批极具本地特色的农家乐,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菜,柴火鸡、桃胶鸡、盗汗鸡、豆花鸡等。响水岩凭借美味的食物与优美的环境从一个农家乐成长为年收入200余万元的规上企业;永乐乡水塘村探索推进村集体经济“1 1”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开办了农家乐——“观李园”,2024年,水塘村以农家乐为主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50.7万元。
“观李园”的露营基地。
桃,是发展永乐乡的灵感之一。
永乐乡提出,要以打响“端棻故里 桃源永乐”旅居品牌为目的,构建多元化、多层次旅居供应体系,打造“风景美、乡味浓、美味足、服务佳、品牌强、功能全”的旅游目的地。
永乐乡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这里是北京大学首倡者李端棻的故里,还有永乐古堡遗址、永乐古柏、刘家大院、方家祠堂等历史人文景观。不仅如此,一年一度的羊角村布依歌会、干井村非遗苗绣、苗族打花棍舞等充满民族风情的文化、活动等也在这里传承。正因此,吸引了来自四川的夏雪晴,在这里投资建设了雨花亲子乐园,“我们找了很多场地,但是只有永乐乡同时满足距离市区近、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浓厚这几个要求。”夏雪晴表示,自2019年开业以来,接待人数保持增长,2024年,共接待了177场定制活动和约1万个家庭。自开业以来,夏雪晴与团队开设各类研学课程,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与人文资源。
同样在永乐人文中寻找机遇的还有无产艺术书店主理人苏沐然。2024年,在南明区文旅局的牵线下,苏沐然来到了永乐乡那栋名叫方家祠堂的建筑前,看着这栋古朴的建筑,苏沐然想象着未来在这里开设艺术书店的模样。
无产艺术书店内。
2025年,一个集书店、展览、公共阅读空间、社群活动、艺术社交空间、非遗体验课程及工坊、文创艺术书店、饮品及轻食的文化与艺术交织的开放空间在方家祠堂诞生了。
“未来,我们还想和永乐乡的水果联名合作。”苏沐然说,希望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吸引更多人来到永乐乡,让永乐乡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乡村文旅的典范。
2021年,Arrow Cafe咖啡店的经营者刘丹落脚永乐乡,细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她说道:“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永乐,平时有不少客人会问这边还有没有房子出租,咖啡馆附近也刚入驻一个景观花卉设计的工作室。”刘丹认为,或许,大家都是因为永乐乡既有“村”味、又有发展活力而选择这里,“有自己的特色,又不被同质化。”
Arrow Cafe咖啡店。
“我从很早之前就喜欢这边,这里民风淳朴,一年四季都有水果。”
“从区位上来说,这里比较理想,距离贵阳市区仅20多分钟车程,而且我很喜欢这边水果多、植物多。”
“这里有李端棻文化、有刘玉智藏报馆,以及这么多桃树,它的大环境很契合我们的发展。”
游客正在永乐乡拍照打卡。
在永乐,她们遇见了心中的“桃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当传统农耕与文旅创意在桃树下嫁接生长,永乐乡漫山遍野的粉霞便不再只是春信。昔日的“桃花源”秘境,如今正以生态为墨、以农文体旅融合为笔勾勒出三产融合的活力曲线,这深藏的“村”色正将《桃花源记》的千年畅想化作现代版共富图景。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