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许春燕,是我父亲战友的女儿。她的到来,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我们这个略显清贫的家。那时的我家,住在县城工厂的宿舍楼里,一家五口挤在逼仄的空间里,生活过得紧巴巴。冬天,寒风呼啸着穿过窗户的缝隙,冻得我们直跺脚;夏天,即使热得汗流浃背,也舍不得开电扇。春燕的到来,无疑给这个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增添了负担。母亲起初是反对的,毕竟多一张嘴吃饭,家里的日子会更加艰难。但父亲态度坚决,他常说:“老许当年救过我的命,如今他病了,他的女儿我们怎能不管?”父亲的语气虽轻,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春燕就这样住进了我的房间,我们共同分享一张小小的床。母亲把我的小床搬到了父母的房间,还特意给春燕铺上了我梦寐以求的新床单。说实在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占用了,甚至有些嫉妒她。那时的我,像一只护食的小兽,对春燕充满了敌意。她总是默默地做家务,帮母亲洗菜、扫地,还耐心地辅导我的功课。但她越是懂事,我越是看不顺眼,觉得她是在刻意讨好我的父母。我故意把脏袜子扔进她的洗衣盆,偷偷折断她心爱的钢笔,甚至在她面前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可是,她似乎从未将我的这些小动作放在心上,总是对我报以温柔的微笑。
有一次,下着鹅毛大雪,父亲没空去接她放学,便让我拿着伞去学校找她。当我走到学校门口时,看到她抱着厚厚的书本,站在风雪中瑟瑟发抖,裤脚高高卷起,鞋子和袜子早已被雪水浸湿。那一刻,我的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她看到我,并没有责怪我来晚了,反而笑着让我帮忙拿书,语气中没有一丝抱怨。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在风雪中闪耀着光芒。
春燕在我家住了三年,这三年里,我们从最初的互相看不顺眼,到后来的互相理解,最终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姐妹。她像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教会我如何去爱,如何去关心他人。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发高烧,她彻夜未眠地照顾我,又是给我喂药,又是用湿毛巾敷我的额头,直到我的烧退下去才安心睡去。母亲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感动得热泪盈眶,感慨地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贴心。”
春燕高中毕业那年,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临走前,她把自己珍藏多年的错题本送给了我,鼓励我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我的心里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一件珍宝。
时光飞逝,转眼十年过去了。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老师。而春燕则回到了老家,照顾年迈的父母。我们之间的联系渐渐少了,直到那一天,她再次出现在我家门口。
她穿着一件深灰色的大衣,手里提着一袋水果,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略显拘谨地站在门口。她对我说:“你知道吗?你爸当年差点没命,是我爸救的。” 那一刻,我愣住了,手里拿着的拖把还在滴水,脑海里一片空白。直到父亲从屋里走出来,喊了一声“春燕”,她眼圈红了,哽咽着喊了一声“许叔叔,我回来了”。那一刻,尘封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将我带回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冬天。
晚饭后,春燕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递给父亲。照片上是两个年轻的军人,穿着旧军装,肩并肩站在雪地里,那是她父亲和她父亲年轻时的合影,也是他们友谊的见证。父亲接过照片,久久凝视着,眼眶也湿润了。
这次重逢,春燕告诉我们,她负责的项目正好与我们县老厂区的改造有关,她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我们家解决住房问题。父亲听后,摆摆手说:“房子的事不重要,你过得好,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春燕笑了笑,眼圈却红了。
2023年的春节前夕,春燕再次回到了我们家。这次,她带来了很多礼物,还有一把新房的钥匙。她把钥匙递给父亲,说道:“许叔叔,这是给您准备的。” 父亲看着她,沉默良久,最后郑重地说:“春燕啊,以后你就是我的亲闺女了。” 春燕愣了一下,然后笑着点点头:“许叔叔,其实您早就是我的亲爸了。”
春燕的故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她教会我感恩,教会我爱,也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真情。这份跨越三十多年的情谊,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缘分。这份缘分,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也让我们相信,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真情永远不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