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德年间,李世民与李建民的皇位之争已经到了最终阶段,李建成自认为已经做好了准备,正准备除掉李世民。
但是李世民也不是好惹的,他手下的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早已经为他准备好了,只要李世民愿意,他们马上冲出去杀掉李建成。
最终还是久经沙场的李世民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成为了李渊的继承人。
虽然大唐开篇就搞这一出有点不吉利,但是李世民确实是一位明君,他所做的事也不会被人苛责。
时过境迁,武则天让李唐再一次来到了这样的路口,这一次该怎么走?“玄武门之变”还要重演吗?
李渊开创的唐朝,其实在他孙子李治死后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在李治在位期间,武则天已经将大部分权力都握在了自己手里。李治驾崩之后,武则天原本还想装一装,于是他就让自己的儿子李显当了皇上,自己在后面当李显的掌控者就好了。
但是唐中宗李显并不愿意成为武则天的傀儡,他即位后一直在想办法脱离武则天的控制,但是他的那些小伎俩都被武则天看在了眼里。
武则天甚至懒得去阻止他,武则天就想看看,李显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
李显觉得武则天已经掌控了李氏一脉,所以如果他想组建属于自己的势力,必须另找出路。这时候李显的皇后韦后站出来说:“您可以借助我们韦家的力量。”
于是李显开始重用自己老婆的娘家人,尤其是自己的岳父。
韦后的父亲韦玄贞原本只是一个小官,李显却要将他升任宰相。
李治在临死之前,已经察觉到了武则天的野心,于是他留下了一位辅政大臣裴炎,想让裴炎保护李显,但是李显根本不听裴炎的话。
裴炎劝李显不要操之过急,重用韦玄贞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
结果李显却因为此事大骂裴炎:“就算把这大唐的天下送给韦玄贞我也愿意,现在给他个大官当怎么了?”裴炎对李显深感失望。
武则天听到李显的狂悖之言后,立刻下令将李显的皇位废掉了,让他去偏远地区当了个小王。
最后武则天又将李显的弟弟李旦选为了皇帝,也就是武则天的傀儡皇帝唐睿宗。为了彻底掌控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可是做了不少工作。
李旦被武则天召到京城不久,便稀里糊涂地当上了皇帝,他的妻子刘氏被封为皇后,他的儿子李成器当上了太子。
李旦虽然当上了皇上,但是还不如不当呢。李旦一家人进宫之后,就被监禁在了宫中,这整座宫殿就像是一间豪华的牢房。
而跟着李旦一同进宫的刘皇后和窦德妃,都不能与李旦相见。但是夫妻之间离开久了,肯定是会思念的。
于是刘皇后就想利用自己皇后的地位,偷偷去见一见李旦。但是此事被武则天知晓后,刘皇后在当天晚上就被武则天给杀了。
就连在宫里老实待着的窦德妃也没能逃过一劫,武则天将她和刘皇后一同处死了。
而李旦的儿子们也被带进宫关了起来。五位皇子住在一座宫殿里,他们也许是历史上唯一住过集体宿舍的皇子吧。
李成器作为当时最大的孩子,也只是个六岁的太子罢了,其他的孩子们更小。身为大哥,李成器也在尽量保护着弟弟们。
在被关的日子里,外面也是风波不断,各地诸侯纷纷起兵反抗武则天,但是全都失败了。
武则天对这些起兵的人一概是格杀勿论,而且还要诛其九族。
由于起兵反抗的人大多是李家的人,不久之后,李家的人都快被武则天给杀完了。
之前被李显嫌弃的大臣裴炎,认为武则天对李旦太狠了,希望能将李旦放出来。但是武则天二话没说,下令将裴炎推到闹市区斩首。
从此之后,朝廷里没有人敢再为李家人求情,也没有李家人敢再反叛了。于是武则天正式登基,将李旦贬为了皇嗣,他的孩子也一道贬为皇孙。
李旦的五个孩子被送到城中当藩王后,他们反而有了崛起的机会。
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就在这五个人之中,此时的他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反抗武则天。
但是其他几个弟弟,好像根本没这心思。作为大哥的李成器,也没有这个想法。
尽管武则天登上了皇位,但是她也已经老。看她之前的行事作风,很明显就没想把皇位还给李氏,只不过后来迫于朝廷的压力,才勉强答应了此事。
在武则天即将去世,病得不能动的时候,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将唐中宗李显又立为了皇帝。
但是李显已经被武则天吓怕了,就算得知武则天已经死了,他还是十分懦弱。李显的懦弱正好让李显的皇后,也就是之前的韦后有了可乘之机。
武则天的先例让她明白了,皇后未必不能当皇上,于是她也开始效仿武则天,试图掌控朝政。
在守护社稷这方面,李显还不如李治,韦后很快便掌控了朝政,连带着他的女儿也成了权贵之人。
很快,韦后已经不满足于掌控朝政了,她要像武则天一样,当上真正的皇帝。于是,韦后联合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在李显的饭菜里下毒,害死了李显。
李显死后,韦后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登基了,但是韦后的哥哥拦住了她。
此时的李隆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被关在皇宫里的小孩子了,他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带兵杀进了长安城,杀死了韦后以及与韦后有关的所有人。
虽然在这次政变中,李隆基的功劳最大,但是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还在世,李隆基这样直接登基不合礼法。
于是李隆基将老爹李旦推举为了皇上。但是李旦当了皇帝之后,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来当这个太子。
按理来说,能当李旦太子的人,只有他的嫡长子李成器。于是就出现了李世民那时的状况。
嫡长子没有能耐,但是有名分,而次子的功劳甚大,但是没有名分,当不了继承人。
当时李世民选择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了嫡长子。而如今李隆基又会怎么选呢?
这一次,李隆基没有做出选择,但是嫡长子李成器做出了选择,他选择让出皇位,让自己的弟弟李隆基当了太子。
李成器深明大义,对父亲说了一些情真意切的话:“谁来当皇帝,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嫡长子当皇帝也行,但是现在不行。”
李成器每天都来拜见李旦,当着李旦的面哭泣,坚决不当太子,一定要把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
李成器天天这么闹,再加上百官也为李隆基说话,于是李旦最终将太子之位给了李隆基。
也有官员说,李成器有了李建成这个前车之鉴,他就是怕死,才不愿意接受这太子之位的,李成器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义之人。
但是有句古话说得好“君子论迹不论心”,不管李成器到底是不是自愿让出了皇位,对结果来说,根本没有差别。
后来李隆基还试探着上疏,想将太子之位还给哥哥,但是李旦直接驳回了李隆基的请求,后来也就没人提起这个事了。
在李成器和李隆基禅让皇位的时候,却有另外一个人,也盯上了皇位,这人就是李旦的妹妹,李隆基兄弟的姑姑,武则天唯一在世的女儿太平公主。
当初推翻武则天得势时,太平公主竭力讨好武则天,武则天宠爱的“二张”就是太平公主送的。
后来发动“神龙政变”,太平公主又亲手杀了“二张”,获得了一份功劳。
之后韦后试图篡位,李隆基打进皇宫,太平公主做内应,又得了一份功劳。
如今的太平公主也想模仿自己的母亲,登基为王,但是她根本没有武则天那样的手段,李隆基也不会给她这个机会。
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后,李旦将皇位让给了他,自己做太上皇去了。李隆基即位之后,对李成器依然十分尊敬,就像侍奉父亲一样。
李成器生病卧床的时候,李隆基请了全国的名医排队给他看病,只要李成器有一丝好转,李隆基必定重赏此人。虽然李隆基用尽了办法,但是依然没保住李成器的性命。
李成器去世后,李隆基直接追封他为皇帝。此时李隆基的四个兄弟都已经去世了,他又将自己的弟弟们追封为了太子,让每个人都能当皇帝。这种事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也只有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