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工分、分口粮,人均收入5000多,为何我国还存在最后的人民公社?

素年文史斋 2025-03-13 13:26:18

1983年,人民公社正式解体,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然而,当全国都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河北晋州市的周家庄乡全体民众投票,均决定保留人民公社制度,周家庄乡也成为全国唯一未改制的集体经营乡镇。

虽然周家庄乡保留了人民公社制度,但却打破传统“大锅饭”的模式,实行“按劳记工分”,灵活发展承包制模式,早期人均收入均达到5000元以上,远高于周边地区。

周家庄乡通过集体经营和市场的结合,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许多女性不愿外嫁,外乡的男性争相入赘。

周家庄乡人究竟有多幸福?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最后的人民公社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点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精彩,又不会错过最新内容。

人民公社的兴衰

在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的农村经济基础极为薄弱,农民生活困苦,这时国家决定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互助组,共同劳动,按劳分配成果,这就是早期的初级农业合作社,也是人民公社的前身。

这一模式使得农民初步尝到了合作带来的甜头,合作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进一步发起大规模的群众动员和集体化生产,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合作社被迅速合并为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规模要比农业合作社大几十倍,通常由几个村甚至整个乡的农民共同组成,人数可达数万人。

人民公社下设有多个生产大队,每个大队又分为若干个小队,成千上万的农民在公社统一调配下,让无数旱地变成良田,为粮食的稳定生产筑牢根基。

公社里的成员都是吃着“大锅饭”,年底统一“分红”,在这样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下,人民公社制度就像是一把钝刀,慢慢消磨着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那时候,“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也是一个样”,在这种缺乏激励机制的环境下,“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1978年,安徽凤阳梨园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秘密立下“生死状”,决定分田到户大包干,开启农村改革的先锋号角。

几乎同一时间,越来越多的公社开始推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取代了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模式。

直到1983年,人民公社正式解体,缓缓落下历史的帷幕。

与此同时,河北晋州市的周家庄乡却做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选择。

最后的人民公社

在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时期,周家庄乡也顺应潮流,先是成立了“黎明人民公社”,然后并入“东风人民公社”,集体化的规模不断提升。

1961年,周家庄乡正式成立周家庄公社,各项生产和管理逐渐走上正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集体经营模式。

周家庄乡的人民为摆脱贫困,携手一起发展生产,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展现出惊人的凝聚力,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然而,当全国开始推行“包产到户”时,周家庄公社的领导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将选择权交给了社员。

在全体社员的共同投票下,除了两三家不同意,大部分社员还是决定坚守集体经营模式,他们相信这种模式可以让大家过得更好。

于是,这一决定,让周家庄乡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发展之路。

周家庄乡实行“按劳分配”,乡里的记分员每天都会进行计分统计,这也是村民们年终分配的关键依据,干得多的多分,干得少的少分,秉持公平公正、统筹兼顾的原则,极大激发了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

周家庄乡还专门开创了农业特色化道路,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建立了四大专业基地:1万亩优质小麦基地、4000亩葡萄基地、3000亩鸭梨出口基地和1000亩高档苗木基地。

这里还有着“中国鸭梨之乡”的称号,每年有大量的 鸭梨远渡重洋,出售至全世界。

而社员们在进行劳作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生产队长会对其工作成果进行认真验收,如果工作符合标准,社员就能获得相应的工分,若不符合标准,就会被扣除一定工分。

这种精细化的工分考核制度,使劳动成果与自身收益紧密相连,彻底杜绝了“吃大锅饭”时期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

在农忙时节,大家更是齐心协力,争分夺秒,只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工分,增加家庭收入。

周家庄乡深知单一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因此积极推动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构建了多元化的经济格局。

像种植土地集中经营属于第一大产业,第二大产业是在乡里开办阀门厂、胶印厂等10余家集体企业,以阀门厂为例,周家庄乡通过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如今已成为长江以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阀门生产企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为周家庄乡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第三大产业是旅游业的发展,周家庄乡的农业观光采摘园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创收超4000万元,旅游业不仅增加了乡里的收入,还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乡里的卫生院、学校、养老院等等都设施齐全,村民们享受着养老津贴、退休金、用电补贴、合作医疗等众多福利,如今周家庄乡的人均收入常年超5000元以上,高于周边其他地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周家庄乡未来要想持续保持领先,必须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才。

周家庄乡相对传统的农业和工业产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逐渐减弱,需通过住房保障、创业扶持等政策吸引外部人才,例如为返乡大学生提供集体企业技术岗位

相信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周家庄乡人民将在变革中不断前行,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点点关注,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政说心语:2022-10-25:南街村、周家庄的实践告诉我们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政说心语:2024-07-30:从周家庄和小岗村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