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肌瘤、囊肿说白了就是气滞血瘀,一张名方,把气和血都疏通

韩颖萍的记事本 2024-06-28 17:06:48

很多人总是搞不清楚,肌瘤、囊肿、息肉、结节这样的医学名词到底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这些西医名词,在中医看来都是一样的,中医把这些有形的积聚统称为“包块”。

往深层次说,还是身体内的气血运行出了问题。当你的气滞后,血液也就跟着停滞了下来,然后裹挟着瘀血,越积越多,最后就变成了包块。

那要怎么办呢?

中医的办法就是调理气血,让体内的气动起来,把那些瘀滞的地方都冲开。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方子,可以用来消散甲状腺囊肿、颈部淋巴结肿,还可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甚至对多发性脂肪瘤、粉瘤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便是“十六味流气饮”,又名内补散,由明代医家“医林状元”龚廷贤所撰。

历代医家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十六味流气饮是消除一切气滞肿块的良方,凡是气血不通所导致的结节、肿块均可尝试本方。

十六味流气饮:青皮,木香,厚朴,乌药,苏梗,枳壳,防风,槟榔,桔梗,官桂,川芎,当归,白芍,人参,黄芪,甘草。

这个方子里,以补气的药为主,比如,青皮、木香、厚朴、乌药、苏梗、枳壳、槟榔、桔梗。

青皮是破气的,可以把郁结的气机打散,气滞时间长了,就会变成硬疙瘩,就像长期没人耕种的地一样,得用锄头使劲挖才行。青皮一出手,就能把那些硬疙瘩给砸碎。

砸碎之后怎么办呢?那就要给它梳理顺畅。

厚朴、枳壳、槟榔、苏梗则是降气的,可以把胸腔、肚子、肠胃里的闷气往下推。

枳壳能把胸口的闷气往下导,厚朴能把肚子里的闷气往下导,槟榔能把胃肠里的闷气往下导。

苏梗,它能从咽喉到胃,把这一片的闷气都给导下来。这样一来,从咽喉到胸肋,到脾胃,再到肚子,所有的闷气都有地方走了。

桔梗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舟楫之药,它是升气的,可以把清气往上提。

木香、乌药,它们不仅能理顺全身的气机,还能升清降浊,降的是污浊之气,升的是清新的阳气。有升有降,气机才能运转自如,自动去攻破那个包块。

中医认为,气滞的罪魁祸首是肝脏。肝脏的职责就是疏泄,其中就包括疏泄气机。这时候,防风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防风是一种风药,风药的作用就是把云雾吹散。气机堵住了,就像是高山的云雾,防风就能把它吹散。而且,防风还有一股生发之气。

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就说过:“风者,春也,木也,生发之气也。”春风一吹,桃花盛开,柳枝变绿,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防风能让沉闷的肝木重新焕发生机,恢复肝脏的疏泄功能。

破气、降气的药用多了,过后人容易虚,这个时候就要来补气。我们在用药时需要采取攻补兼施的策略,既要攻伐病灶,也要补充营养,否则病还没治好,人却已经累垮了。

黄芪和人参不仅能够补气,还各有所长。黄芪主要补的是脾胃和肺部的气,而人参则更注重补我们的元气。元气的源头在心脏和肾脏,所以人参的效果更加直接,能够一下子帮我们补到根上。

在气药的基础上,再配上少量的活血化瘀之药,来把包块里的这个血水利出去。

川芎和当归则是活血化瘀的好手,能够帮助我们将包块内的血液排出体外;白芍则是以补血为主,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活血功能。

十六味流气饮这个方子算得上是一张大方,不过,药味虽然多,但多而不乱,全方紧紧抓住一个字,气。气滞是因,包块瘤积是果。把因拿掉了,这个果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2 阅读:72
评论列表

韩颖萍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