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赫《盒子里的猫》投资争议现场:一句family为何引发全网玩梗?

易容娱乐锦鲤 2025-04-26 04:02:29

当陈赫在《盒子里的猫》里脱口而出“都是family”时,屏幕前的观众和现场两位合伙人徐志胜、林更新同时陷入两秒沉默。

这句原本寻常的综艺台词,却在48小时内演变成全网疯传的社交货币,甚至衍生出职场、情感、友情等多个二创版本。

事件的导火索源自节目组设计的投资模拟环节。陈赫作为发起人,在未与徐志胜、林更新商量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要将三人共同资金投入某小吃品牌。

林更新下意识挑眉质疑:“说好的民主投票呢?”徐志胜扶了扶眼镜追问分红机制,弹幕实时飘过“大型信任崩塌现场”。

此时陈赫身体前倾15度,双手撑住桌面形成开放式姿态:“咱们可是family啊!”这个伴随挑眉的微表情,配合突然切换的美式发音,瞬间消解了剑拔弩张的氛围。

现场编导透露,后期剪辑时特意保留了林更新憋笑时颤抖的肩膀曲线,以及徐志胜那句“你这人怎么见缝插针式洗脑”的吐槽,真实反应成为引爆传播的关键帧。

舆情监测数据显示,节目播出后3小时内,“陈赫 family”词条搜索量陡增270%。

某弹幕网站涌现出《甄嬛传》《狂飙》等经典剧集的二创配音,其中雍正对年羹尧说“我们可是family”的片段播放量突破200万。

心理学博主@脑洞先生 指出,陈赫这句话之所以具备病毒传播力,在于同时满足了情感绑架的荒诞感和利益共同体的安全感,这种矛盾修辞恰是当代社交关系的微妙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看似即兴的危机公关,实则暗含精准的话术设计。

当陈赫首次提出“算我的店”引发合伙人警觉时,他用了0.8秒进行视线扫视,随后将重音落在“family”第二音节,配合摊开双手的肢体语言,将个人主张转化为群体归属。

这种从“我”到“我们”的代词转换技巧,与哈佛谈判课中的利益捆绑策略不谋而合。

在衍生话题#高情商化解信任危机#下,职场博主们开始拆解陈赫的沟通模型:先承认分歧(“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建立共情(“换我也会犹豫”)——重构框架(“但机会不等人”)——情感锚定(“反正咱们是family”)。

这套组合拳在48小时内被改编成《对付甲方的十八个话术》《让闺蜜闭嘴的魔法口诀》等实用指南。

截至发稿前,该期节目正片播放量已突破1.2亿,创造了本季开播以来的峰值。

优酷内容运营总监在采访中透露,原本担心过于戏剧化的冲突设计会影响嘉宾形象,但陈赫用事实证明:真正的综艺智慧,是把剧本痕迹转化为真实的情感共振。

当观众在玩梗狂欢中不自觉复述“family”时,这场始于危机的对话,已然成为打开全民共情的密钥。

0 阅读:2

易容娱乐锦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