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90岁的李大爷是小区里人人都羡慕的对象,别人像他这么大的年纪都已经躺在家里,风不敢吹,雨不敢淋的了。可他老人家却整天公园和菜市场两头跑,不仅没病没痛的,对吃的还格外讲究呢。
不少同龄人纷纷上门取经,李大爷不紧不慢的拿出了自己平时吃饭用的碗,骄傲的说:“这就是我长寿的秘籍!”
众人疑惑不已,李大爷这才解释道:“我每顿的饭量比我儿子的还大,只要饭量大,长寿就不在话下!”

于是大伙回到家后都开始纷纷效仿,李大爷的儿子不禁担忧道:“您是您,万一对别人不管用呢?”
那么,李大爷的好身体到底是不是吃饭吃出来的呢?饭量大和长寿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别急,接着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听劝的好友,狂吃之后,得到了什么?69岁的张先生自从听了李大爷的说法之后,就打算尝试一下。
于是,张先生后续又询问了李大爷相关细节,得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的食物,如红肉、海鲜等,这样可以补充老年人容易缺乏的营养成分。
初期,张先生按照建议调整了饮食,每天的饮食量和质量都有所增加。一开始,他感觉精力有所提升,身体状态良好。

然而,好景不长。
经过几天的“狂吃”之后,张先生开始感到腹部不适。
起初,他以为只是普通的消化不良,便通过购买一些药物自我处理,希望能够缓解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反而有所加重。
持续的腹部痛苦迫使张先生前往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测和腹部超声波检查,医生最终诊断他患有消化不良,严重的是由于他过度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造成的。张先生的胃部和肠道由于不适应这种突然的饮食改变而反应激烈。

医生向张先生解释了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特点,强调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功能会逐渐下降,因此不能像年轻时那样随意调整饮食习惯。
医生特别指出,虽然补充营养很重要,但更应注重食物的均衡和适量。张先生被建议立即停止“狂吃”,改为多餐少食,并增加更多的蔬菜和水果,减少油腻和高蛋白的食物摄入。
遵循医生的建议后,张先生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饭量大的人,越长寿?这句话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习惯性的将吃得多定义为好事,特别是老人,只要吃得多那身体肯定也是倍棒!但是,张先生的遭遇好像又在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那么,“饭量大的人,越长寿?”这句话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这句话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算错,只是太过片面了。
我们眼中所谓的吃得多就健康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多。
根据国家营养学会建议,人体每天摄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的0.8-1.0g,也就是说,一个60kg的成年人,每日摄入的基础蛋白质量应为48-60g。脂肪摄入量应在50-80g之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在150-300g之间。
除了这些人体每日必须的三大营养素之外,还有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每天均衡摄入才能越吃越健康。
所以,大家觉得吃得多的老人更健康,是因为他们比吃得少的老人从这些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达到营养均衡的可能性更大,机会更多。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吃得多只是单一的吃某一种食物,加上老年人消化能力本就不如年轻人,不仅达不到营养均衡的目的,还可能给胃肠道带来负担,导致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的问题。
由此看来,饭量大和长寿之间的关系界限是模糊的,并不能一概而论,只有均衡饮食,保证食物的多样性,才能吃得健康,从而减轻胃肠道的负担,长寿自然就信手拈来了。当然,除了要注意营养均衡以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以下三种不良习惯,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①不吃粗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开始追求吃得精细,总觉得粗粮口感不好,是以前没饭吃的时候不得已才吃的东西。其实不然,那些经过精致加工的食物大多都是一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现积食或者消化不良,这在老年人身上是非常常见的。
而忽略了粗粮当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其实是最好的助消化剂,它可以促进我们的肠道蠕动,减少消化过程中肠道对脂肪的吸收,从而减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对于消化功能不好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是非常有益的。

反之,如果不吃,或者极少吃粗粮,容易因为精致粮带来的热量较高,而碳水化合物吸收较慢,脂肪在体内堆积,从而引起肥胖等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和相关的代谢疾病。
因此,建议每天都吃一些玉米、红薯、菠菜这类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为身体减重,才能延缓衰老。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凡事没有绝对,如果你的肠胃功能不好,吃粗粮要慎重了!不要一味盲目吃,反而给肠胃增加负担。
②饮食不规律
随着消化功能的减弱,很多老人可能上一顿吃得稍微多了点,第二顿就吃不下了,一直到晚上饿了才匆匆忙忙进点食,但是,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合适。

要知道食物是我们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来源,不规律的饮食会让身体进入营养溃泛的状态,导致没有足够的能量去生成免疫细胞,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这种时候就极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另外,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会打乱体内的能量平衡。
能量平衡被打破,可能导致脂肪在体内堆积,容易出现脂肪代谢紊乱、肥胖等问题。要知道肥胖会导致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可胰岛素又会促进脂肪的合成,如此恶性循环,糖尿病也会接踵而至了。
所以,千万不要不饿就不吃,一饿就猛吃,可以适当的平均一下每顿的饮食量,每次都吃到六七分饱就可以了。

③无辣不欢
不少南方人都有无辣不欢的习惯,如果没胃口,来点辣的立马就好了。
然而过辣的食物会刺激我们的食道和胃部,增加胃酸的分泌,对胃黏膜产生双重的刺激,长期如此可能引发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对于胃肠道本就脆弱的老年人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辣不欢的饮食习惯是非常不提倡的,偶尔一两顿没问题,这一点大家倒是可以放心。

这样看来,吃饭也是有学问的,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伤害我们的身体,加速我们的衰老。可健康的饮食习惯却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别不相信,答案就在下面!
吃饭也有学问,做好以下几点你会越吃越健康。首先要做到荤素搭配,上面就有说到,人体每天必须的三大营养素及其他微量元素都有规定的摄入量,荤素搭配就可以做到取长补短。
比如蔬菜中含有的维生素是肉类所欠缺的,而肉类中的脂肪却是蔬菜所不具备的,如果只是单一的摄入某一类,就会出现营养不良。不仅如此,食物的荤素搭配还能将肉类当中的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防止出现脂肪摄入过高导致的肥胖等问题。

另外,还要注意多喝水,水是生命之源,充足的水分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让干瘪的细胞恢复到正常的形态。
多喝水还可以帮助肝脏进行排毒,促进肾脏排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喝水利尿的原理,多排尿,有利于避免尿路结石的产生。
好了,其实说到底还是要讲究一个合理和健康,其实有些饮食习惯我们自己也知道是不健康的,但就是忍不住的要去犯。
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的一个习惯性的举动短时间可能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可是日积月累,等到年龄渐渐变大,这些帐早晚都是要算的,何不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给自己创造一个健康自在的老年生活呢。

关于吃饭,其实我们总能听到这样那样的观点和说法,它之所以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归根结底还是抓住了我们对健康的追求,但是大家接收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鉴别,别“听风就是雨”,有的时候过于果断并不见得是好事!
就好比:饭量大的人不一定长寿,但饮食不规律、从不吃粗粮、顿顿无辣不欢的人是肯定不长寿的。所以为了健康,从现在开始调整饮食习惯,做到荤素搭配、均衡饮食,让我们的肠胃越来越健康,自然也就越来越长寿。
参考文献
[1] “吃、喝、拉、睡”,有这17个习惯的人,很难长寿.健康时报.2021-05-14.
[2] 最新研究: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饮食与寿命的关系,科学的解释来了.科普中国.2020-12-09.
[3] 《饭量会影响寿命吗,听说越能吃越健康?》.华医网.2022-02-03.